天天看点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有什么区别?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作者:旅人2号

我国佛教历史上曾有过四次著名的灭佛事件,亦称为“四厄”,史称当时在位的皇帝为“三武一宗”。其中前两武发生即为北朝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另外两位分别为唐武宗、周世宗。

北魏太武帝是灭佛的第一“武”。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有什么区别?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起初,太武帝非但不反对佛教,还对佛教颇有好感。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于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于广衙,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到了后来,慢慢有了裁汰僧众的举动,太炎年间,由于“沙门众多,诏罢年五十以下者”。

即由于僧众太多,就罢遣“五十以下’的僧人,令其还俗。大规模的灭佛开始于太平真君年间。《魏书·世祖纪下》记载:太平真君“三年,春正月甲申,帝至道坛,亲受符录,备法驾旗帜尽青”,太武帝在这一年(442年),归依道教。

太平真君五年(0444年),开始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书记载这一年春正月,“戊申,诏曰:‘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截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不得容匿。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有什么区别?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明相宣告,咸使闻知。’”两年后的太平真君七年(44s年),太武帝又借口一寺院匿藏武器,再次实施大规模的灭佛。史书记载,太武帝因镇压盖吴反叛后,随从牧马到一座寺院,发现内藏武器,遂报告,搜查后又发现数以万计的赃贿之物和密室等。

于是,太武帝下达了更为严厉的灭佛诏,“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因此佛教受到严重的破坏,“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武灭佛”。

到了北周武帝之时,开始了第二次灭佛。

北周武帝与北魏太武帝一样,起初并不反佛。只是在儒道佛之间,更重视儒学。据《周书·武帝纪上》记载,“十二月癸己,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到了建德三年(574年)开始对佛道限制,北周武帝诏令禁断佛、道二教,即“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有什么区别?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并“将北周境内的寺庙及所属土地、货产全部没收,充作军国费用,百余万僧侣及僧抵户,佛图户皆编入均田户,合龄丁男编入军队”。灭北齐后,在齐境内也进行了灭佛,“愚民响信,倾竭珍财,广兴寺塔,既虚引费,不足以留,凡是经象尽皆废灭,沙门并听还家。’,又据《广弘明集》记载,“帝已行虐三年,关陇佛法,诛除略尽,既克齐境,还准毁之。

尔时魏齐东川,佛法崇盛,见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经过北周武帝灭佛运动,整个北方地区的佛教遭到严重摧残。据《续高僧传·静蔼传》记载“数百年来官私佛寺,扫地并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禹贡八州,见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三宝福财,其货无数,簿录入官,登即赏费,分散荡尽”。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有什么区别?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二武灭佛虽对佛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后继者立即改变了灭佛政策,使佛教得以迅速恢复。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太武帝继位者文成帝,颁布复佛讼诏曰:“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任其财用,不制令限。

其好乐道法,欲为沙门,不问长幼,出于良家,性行素笃,无诸嫌秽,乡里所明者,听其出家。”佛教又重新得到了承认,并初步恢复,“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得显。”北周宣帝即位后,亦随即恢复佛教。

南朝历代皇帝大都重视提倡佛教,其中以梁武帝为最突出。佛教在刘宋、萧齐两朝,就已经深受皇帝的推崇,他们广修佛寺,施舍巨资于佛寺,使佛寺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到了梁武帝时期,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梁武帝本人弃道归佛,还是佛教信奉实践者:亲受菩萨戒,以至于臣下称之为“皇帝菩萨”,还命令王侯子弟,也来受戒,从者颇多;特别热衷于修建佛寺,还铸造佛像,重视佛佛经的注解;其格守戒律,还多次舍身佛寺。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有什么区别?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除此以外,还改革佛教徒的生活习俗,主张吃素,禁止一切肉食和酒类。促使了我国南方佛教达到了顶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