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喊山应》,文字的回声

作者: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刘我风

通讯员 漫清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跃文是一个风格极为独特的作家,他凭借对生活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怀着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秉笔直书。《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王跃文的文学创作,已经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当代严肃文学重要作家在多个层面的杰出成就。

近日,王跃文最新作品《喊山应》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

新书缘何起名为“喊山应”?王跃文说:“我家老宅门口是山间平地,尚算开阔;四周却是群峰耸峙,山高涧深。乡下人独自走山路,或在山间劳作,寂寞了,大喊几声,回声随山起落。此即喊山应。我的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喊山应呢?我写过的那些人和事,那些时间和空间,那些实和虚,那些真和幻,都是人世的回声。”王跃文说,“《喊山应》既是我对自己31年文学之路的回顾、检讨,也从某一个角度客观反映了中国社会31年来的历史变迁。”

《喊山应》分为“我的文学原乡”“我的文学创作”“我的文学检讨”三部分,附录文学评论文章5篇。“我的文学原乡”中,王跃文由故乡湖南溆浦的历史文化、风物人情及家族亲人故事着笔,力求探寻出其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我的文学创作”回顾了王跃文从事文学创作31年来其多部作品的创作过程,真实记录了其在作品创作及出版前后的心路历程;“我的文学检讨”中,王跃文有针对性地阐释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理解,审视了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得失。

31年创作的灵感来源究竟是什么?王跃文在《喊山应》中说:“我只是爱着文学,就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我浸染红尘日久,耳闻目睹,亲见亲历,胸口时常激荡起悲悯和哀伤。如果我是画家,也许会在画布上挥洒很多惊世骇俗的色彩;如果我是歌者,也许会一路行吟长歌;可我是作家,就写小说。”

从《国画》到《大清相国》,从《漫水》到《爱历元年》,王跃文的小说作品不断满足着读者多层次的审美体验。而王跃文自己又是如何定义好小说的呢?

在《喊山应》中,王跃文这样说:“我心目中的好小说,首先它是真的,甚至比现实还真。所谓比现实还真,似乎逻辑不通,它指的是经过了作家对现实的提炼与祛蔽,呈现出一种本质上的真。这真中肯定有美善的一面,但也不能回避残酷黑暗的一面。小说家的良心,就是不能在真相面前转过脸去。”

如何看待自己身上不断变化的标签?王跃文在《喊山应》中给出了评价:“有人读《国画》,说我是官场小说家;有人读《大清相国》,说我向历史小说转型了;有人读《爱历元年》,又说我向都市小说转型了;我写《漫水》那样的乡村小说也有不少,是否据此也要认定我是乡村小说家呢?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有所谓转型,只能说明我创作题材多样。但是,写作的过程,也是作家成长的过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