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并发-并发容器(4)

对应的非并发容器:HashSet

目标:代替synchronizedSet

原理:基于CopyOnWriteArrayList实现,其唯一的不同是在add时调用的是CopyOnWriteArrayList的addIfAbsent方法,其遍历当前Object数组,如Object数组中已有了当前元素,则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则放入Object数组的尾部,并返回。

基于CopyOnWriteArrayList实现,其唯一的不同是在add时调用的是CopyOnWriteArrayList的addIfAbsent方法,其遍历当前Object数组,如Object数组中已有了当前元素,则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则放入Object数组的尾部,并返回。

Copy-On-Write简称COW,是一种用于程序设计中的优化策略。其基本思路是,从一开始大家都在共享同一个内容,当某个人想要修改这个内容的时候,才会真正把内容Copy出去形成一个新的内容然后再改,这是一种延时懒惰策略。从JDK1.5开始Java并发包里提供了两个使用CopyOnWrite机制实现的并发容器,它们是CopyOnWriteArrayList和CopyOnWriteArraySet。CopyOnWrite容器非常有用,可以在非常多的并发场景中使用到。

什么是CopyOnWrite容器

CopyOnWrite容器即写时复制的容器。通俗的理解是当我们往一个容器添加元素的时候,不直接往当前容器添加,而是先将当前容器进行Copy,复制出一个新的容器,然后新的容器里添加元素,添加完元素之后,再将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的容器。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对CopyOnWrite容器进行并发的读,而不需要加锁,因为当前容器不会添加任何元素。所以CopyOnWrite容器也是一种读写分离的思想,读和写不同的容器。

它是线程安全的无序的集合,可以将它理解成线程安全的HashSet。 有意思的是,CopyOnWriteArraySet和HashSet虽然都继承于共同的父类AbstractSet;但是,HashSet是通过“散列表(HashMap)”实现的,而CopyOnWriteArraySet则是通过“ 动态数组(CopyOnWriteArrayList) ”实现的,并不是散列表。

和CopyOnWriteArrayList类似,CopyOnWriteArraySet具有以下特性:

1. 它最适合于具有以下特征的应用程序:Set 大小通常保持很小,只读操作远多于可变操作,需要在遍历期间防止线程间的冲突。

2. 它是线程安全的。

3. 因为通常需要复制整个基础数组,所以可变操作(add()、set() 和 remove() 等等)的开销很大。

4. 迭代器支持hasNext(), next()等不可变操作,但不支持可变 remove()等 操作。

5. 使用迭代器进行遍历的速度很快,并且不会与其他线程发生冲突。在构造迭代器时,迭代器依赖于不变的数组快照。

CopyOnWriteArraySet继承于AbstractSet,这就意味着它是一个集合。

2. CopyOnWriteArraySet包含CopyOnWriteArrayList对象,它是通过CopyOnWriteArrayList实现的。而CopyOnWriteArrayList本质是个动态数组队列,

所以CopyOnWriteArraySet相当于通过通过动态数组实现的“集合”! CopyOnWriteArrayList中允许有重复的元素;但是,CopyOnWriteArraySet是一个集合,所以它不能有重复集合。因此,CopyOnWriteArrayList额外提供了addIfAbsent()和addAllAbsent()这两个添加元素的API,通过这些API来添加元素时,只有当元素不存在时才执行添加操作! 至于CopyOnWriteArraySet的“线程安全”机制,和CopyOnWriteArrayList一样,是通过volatile和互斥锁来实现的。这个在前一章节介绍CopyOnWriteArrayList时数据结构时,已经进行了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叙述了。

由于set是集合对象,因此它不会包含重复的元素。

如果将源码中的set改成HashSet对象时,程序会产生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Java中的队列接口就是Queue,它有会抛出异常的add、remove方法,在队尾插入元素以及对头移除元素,还有不会抛出异常的,对应的offer、poll方法。

2.1 LinkedList

List实现了deque接口以及List接口,可以将它看做是这两种的任何一种。

Queue queue=new LinkedList();

queue.offer(“testone”);

queue.offer(“testtwo”);

queue.offer(“testthree”);

queue.offer(“testfour”);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testone

2.2 PriorityQueue

一个基于优先级堆(简单的使用链表的话,可能插入的效率会比较低O(N))的无界优先级队列。优先级队列的元素按照其自然顺序进行排序,或者根据构造队列时提供的 Comparator 进行排序,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构造方法。优先级队列不允许使用 null 元素。依靠自然顺序的优先级队列还不允许插入不可比较的对象。

queue=new PriorityQueue();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testfour

2.3 ConcurrentLinkedQueue

基于链节点的,线程安全的队列。并发访问不需要同步。在队列的尾部添加元素,并在头部删除他们。所以只要不需要知道队列的大小,并发队列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生产者不需要知道消费者的身份或者数量,甚至根本没有消费者,他们只负责把数据放入队列。类似地,消费者也不需要知道生产者是谁,以及是谁给他们安排的工作。

而Java知道大家清楚这个模式的并发复杂性,于是乎提供了阻塞队列(BlockingQueue)来满足这个模式的需求。阻塞队列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当队满的时候写线程会等待,直到队列不满的时候;当队空的时候读线程会等待,直到队不空的时候。实现这种模式的方法很多,其区别也就在于谁的消耗更低和等待的策略更优。

撇开其锁的具体实现,其流程就是我们在操作系统课上学习到的标准生产者模式,看来那些枯燥的理论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其中,最核心的还是Java的锁实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进一步深究一下。

阻塞队列Blocking queue,提供了可阻塞的put和take方法,他们与可定时的offer和poll方法是等价。Put方法简化了处理,如果是有界队列,那么当队列满的时候,生成者就会阻塞,从而改消费者更多的追赶速度。

ArrayBlockingQueue和LinkedBlockingQueue

FIFO的队列,与LinkedList(由链节点支持,无界)和ArrayList(由数组支持,有界)相似(Linked有更好的插入和移除性能,Array有更好的查找性能,考虑到阻塞队列的特性,移除头部,加入尾部,两个都区别不大),但是却拥有比同步List更好的并发性能。

另外,LinkedList永远不会等待,因为他是无界的

PriorityBlockingQueue

一个按优先级堆支持的无界优先级队列队列,如果不希望按照FIFO的顺序进行处理,它非常有用。它可以比较元素本身的自然顺序,也可以使用一个Comparator排序。

DelayQueue

一个优先级堆支持的,基于时间的调度队列。加入到队列中的元素必须实现新的Delayed接口(只有一个方法,Long getDelay(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unit)),添加可以理立即返回,但是在延迟时间过去之前,不能从队列中取出元素,如果多个元素的延迟时间已到,那么最早失效链接/失效时间最长的元素将第一个取出。

SynchronousQueue

不是一个真正的队列,因为它不会为队列元素维护任何存储空间,不过它维护一个排队的线程清单,这些线程等待把元素加入(enqueue)队列或者移出(dequeue)队列。也就是说,它非常直接的移交工作,减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移动数据的延迟时间,另外,也可以更快的知道反馈信息,当移交被接受时,它就知道消费者已经得到了任务。

因为SynChronousQueue没有存储的能力,所以除非另一个线程已经做好准备,否则put和take会一直阻止。它只有在消费者比较充足的时候比较合适。

双端队列(Deque)

JAVA6中新增了两个容器Deque和BlockingDeque,他们分别扩展了Queue和BlockingQueue。Deque它是一个双端队列,允许高效的在头和尾分别进行插入和删除,它的实现分别是ArrayDeque和LinkedBlockingQueue。

双端队列使得他们能够工作在一种称为“窃取工作”的模式上面。

同步的(synchronized)+HashMap,如果不存在,则计算,然后加入,该方法需要同步。

用ConcurrentHashMap代替HashMap+同步.,这样的在get和set的时候也基本能保证原子性。但是会带来重复计算的问题.

采用FutureTask代替直接存储值,这样可以在一开始创建的时候就将Task加入

上面还有检查再运行的缺陷,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啊,双方都没发现FutureTask,并且都放入Map(后一个被前一个替代),都开始了计算。

这里的解决方案在于,当他们都要放入Map的时候,如果可以有原子方法,那么已经有了以后,后一个FutureTask就加入,并且启动。

上面的程序上来看已经完美了,不过可能带来缓存污染的可能性。如果一个计算被取消或者失败,那么这个键以后的值永远都是失败了;一种解决方案是,发现取消或者失败的task,就移除它,如果有Exception,也移除。另外,如果考虑缓存过期的问题,可以为每个结果关联一个过去时间,并周期性的扫描,清除过期的缓存。(过期时间可以用Delayed接口实现,参考DelayQueue,给他一个大于当前时间XXX的时间,,并且不断减去当前时间,直到返回负数,说明延迟时间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