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侯俊杰 :期盼校园的春天

作者:名家与名作

期盼校园的春天

侯俊杰

前不久南下采访时,顺便借道回趟河南老家,阔别已久的家乡,让我心驰神往,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们在田间劳作,他们精心打扮着充满希望的美好家园,来到村头远远望去两栋教学楼安静地呆立在学校,停车跟前校园内似乎静得出奇,我心中猜疑,难道是孩子们都在午睡?

处于对该校的特殊情感,我下车打探一番,迎面几位老人一脸沮丧地说:“学校都快没学生了,后面的教学楼早已改成了养老院。”听后,我顿觉疑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焦急地绕道学校大门口一探究竟。果真不假,教学楼早已空空如也,曾经近千名师生的模范学校,如今竟然人去楼空,目睹如此凄惨悲凉的场景,我不禁黯然神伤,心中不由得有些悲观失望。

昔日,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且拥有中小学十多个双班级的大学校,在校长张运超的带领下,师生们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学校教学成绩一度在市、县、乡名列前茅。

侯俊杰 :期盼校园的春天

1998年,深秋回乡时,一幕悲催得让人无法容忍的场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至今不能释怀。当时,一二年级几个班级的小朋友在梁秀梅、邢中华等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瑟瑟的秋风,蜷曲在公墓旁边的树下读书、写字。孩子们冻得直哆嗦,树上幸存的几片残叶不时被一阵寒风揪下抛弃在荒野,接着一股扬尘袭来,卷起地上的霜叶哗哗作响,似乎发出无奈地哭泣声,随后,又被一阵旋风卷起驱赶到路边的旮旯处。

处于对师生的怜悯之情,我前去细问缘由,几位老师凑过来窃窃私语地说道:“前任村干部为了迎合上级的‘富民工程’检查,不顾师生和村民的强烈反对,公然扒掉几所教室盖了猪圈,这样便导致几个班级的学生失去教室,老师也只好带领学生们四处流浪借民房上课……”得知情况,我心中不由得发问,天下果真有人干出如此违背良心的蠢事?随机我亲自登门拜访了时任村干部张祥超、张传兴,强烈建议村委“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遂决定倡议集资办学,当务之急改善教学现状。并奋笔疾书在《开封日报》发表一封《为了孩子》的倡议书,文章刊出后,立即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村民情绪十分高涨,大家纷纷捐款捐物给予支持。退休工人张玉堂听说要建学校,把准备给儿子盖婚房的木料直接送往工地,五保户张详宣闻听消息,把自己仅有的几根木料也拉到学校以表自己的微薄之力,老干部张祥芝得知情况后,特意赶来送了500元现金,他激动地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的健康发展是村民的唯一希望,修建学校我愿意出钱出力。”就这样,众人拾柴火焰高,半年的功夫几所崭新的教室竣工了,校园里接着又传来孩子们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走进新教室,师生们兴高采烈皆大欢喜。为彰显捐资助学造福后代的有功人士,村支部决定立碑树传,在村长张传兴的邀请下,我欣然命笔,特撰碑文以记之:

捐资助学造福后代

我村地处杞(县)、太(康)边陲,但人杰地灵,素有尊师重教之风,然村委经济不力,且校舍紧缺,学生无就读之所借读与校外,民生之烈确属憾事,百业兴教育为本,村支部远见卓识,革现状重振教育,届任村干部率先垂范,乡党委、政府竭力支持,一时,民情激昂,纷纷鼎力相助,时值酷暑盛夏,党群教师挥洒血汗义务奉献,为铭志捐资助学造福后代之功臣,谨撰此文,以示弘扬。

撰文:侯俊杰

一九九九年九月敬立

后来,乡亲们捐资助学的义举感动了企业家谢康兴董事长,一向热衷公益事业的谢康兴先生特意来到学校考察,他目睹中学部校舍破旧不堪的现状时,当即决定筹措善款百余万,用来修建一栋教学楼让孩子们安心读书。不久,谢康兴董事长又筹措一笔善款为村里修了道路,算是彻底解决了村民和学生的出行困难。

教学楼落成后,师生们也倍加感恩,教师勤恳敬业的教书育人,学生们格外发奋读书立志成才。一时间,该校培养出如:谢尊华、张艳敏、张体坤、张艳伟、张艳彬、张艳铃、张晓蕾、张文玉、张红真、张迪、侯帅、侯亚威、侯亚丁、侯琳琳等等近二十位硕、博研究生和百余名大学毕业生,为此,肖寨学校这座文化摇篮再度成为全村人的骄傲。金榜题名的学子跳入龙门后,也为母校老师的辛勤栽培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该校在豫东教育界再度荣耀一方,成为众人有口皆碑的名牌学校。

然而,如今的校园萎靡不振。究其原因,知情的村民失望地说:“都怪这几年学校管理严重缺失呀!除去一部分孩子进城读书外,另有一部分学生转学他校,个别学生因家庭困难被迫流向社会,生源的严重流失导致学校失去活力,目前,拥有两栋教学楼的大学校不足几十个孩子。

种种原因,原因种种,那些不乏人为的现象确实值得人们深思!离开冷冷静静的校园,校外几位学生家长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学校刚调来一位年富力强,且很有责任心的年轻女校长张照丽,她满怀信心,决定重整旗鼓,振兴肖寨学校。”

时下,一些农村学校处在倒闭和半倒闭状态之中,况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呜呼,哀哉!感叹之余,我不禁大声疾呼:谁来拯救这些农村学校?救救孩子,挽回乡村教育阵地的灵魂。”

回头望去,校园内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仍在高高飘扬,这时,我心中似乎泛起一丝新的希望,在此,衷心祝愿肖寨学校再度雄起走向辉煌!期盼校园的春天早日到来!!

作者简介:

侯俊杰,号游仙,河南开封人,定居北京,从事新闻撰稿工作,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古诗和现代诗歌见诸报端、杂志、网络媒体。文章相继发表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河南日报、北京日报、新疆准格尔时报、中国社区报、财经类期刊、《中国宝玉石周刊》、《作文周刊》、《中国城市周刊》、《中国信息年鉴》、《人民日报》等媒体。其中,《古寨春秋》、《开明地主张学勤》、《医者仁心郑宗颜》、《父亲的老屋》、《村头那棵老柿树》、《善良细碎在时光里》、《开荒造林二十载,只为漫山一片绿》、《端午时节“粽”伤情》、《威海风云》、《布衣校长赵宪章》、《一代清官侯于赵》等分别被《河南日报客户端》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国际传媒》以及《头条》和《华人头条》刊载。另外,《草原上的爱》、《北京的秋》和《赞美你,我心中的太阳》等作品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当代文萃》荣幸转载。

(编辑:朱广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