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是记者节,来听听惠州这位著名记者的故事

作者: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11月7日,是新华社建社90周年,11月8日,是第二十二个记者节,这两天,新闻界不免会想起一位新闻前辈大咖——廖承志,新华社的早期负责人,为新华社的发展倾注半生心血。

今天是记者节,来听听惠州这位著名记者的故事

廖承志(图片来源于广州市侨联)

廖承志(1908-1983),广东惠州人,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和何香凝之子。他学识渊博、通晓五国语言,擅长诗词、书画、戏剧,外国友人称他为“奇妙的廖”。

廖承志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解放》周刊创办工作,曾在香港创办《华商报》《救亡日报》等。

1936年12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的廖承志,被分配到新华社,负责全部外电工作,并承担编辑新华社广播稿件的任务。

1946年后,廖承志任新华社社长,并受命发布了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由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可谓意义深远。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肩负起通讯社、中央机关报、广播电台三项重任,成为党中央指挥解放战争、向国内外进行宣传报道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党中央的声音,廖承志开始积极筹办英文口语广播。

今天是记者节,来听听惠州这位著名记者的故事

廖承志在延安(图片来源于广州市侨联)

1947年9月11日,英文口语广播正式开播,为提高广播质量,他经常亲自审阅稿件,还请来了安娜·路易斯、李敦白等国际友人帮忙。

根据形势的发展,廖承志还在全国各野战军建立了新华分社或总分社,及时汇集和报道全国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1948年春,第一个国外分社在捷克布拉格建立,随后,又在伦敦建立了分社。这两家分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抄收和发布新华社的英文电讯,不断扩大解放区在国外的影响力。

作为新闻界前辈大咖,廖承志时刻警醒着新闻后辈,尤其是惠州新闻人: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奋进力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惠州故事……在第二十二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祝所有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2008年,廖承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根据其生前遗志,经党中央批准,其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回故乡惠州,安放在红花湖景区故乡园内。廖承志生平陈列室也位于此,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陈列室正门正对着廖承志祖籍地——陈江幸福村。

近日,由惠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惠州十大红色名片”“惠州十大红色遗址”评选结果出炉,廖承志入选“惠州十大红色名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