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陆文夫:为什么说读书也有苦不堪言处?

作者:朱永新教育观察

陆文夫(1928-2005)) 江苏泰兴人。曾任《苏州》杂志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著有《献身》、《清高》、《美食家》《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小贩世家》《围墙》《陆文夫选集》《小说门外谈》等。陆文夫长期居住苏州,被苏州人称为“陆苏州”,他的作品大都描写苏州人的市井的生活,幽默、诙谐,使人在开怀中感到一种苦涩和深沉。在苏州工作期间多次见到他,他的睿智与傲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病重期间,曾经受王蒙先生委托去看望他。这篇文章原名《 读书也不乐》,最初发表于曹正文先生主编的《新民晚报》的“读书乐”专栏,后收录在曹正文主编的《百位名家谈读书》一书中。这是一篇值得细读的关于读书的好文章,通过读书带来的“不乐”,讲述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读书让人知道自己的渺小与不足,知道学问是无底洞,不会再狂妄自大。读书让人不再被愚弄和欺骗,知道世界的真相。

四十年前曾经读过一篇散文,讲读书之乐,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几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自古以来劝学的文章很多,有的动之以功名利禄,有的动之以清高雅逸。我可能受了那篇散文的影响,也曾认为读书是很快乐而高雅的。如今真的要我讲读书乐,却有点乐不起来。回想半辈子读书的经过,总觉得读书有点苦,因读书、写书而遭灾、惹祸,更

陆文夫:为什么说读书也有苦不堪言处?

世界上的快乐,恐怕多半留存在回忆和遐想之中,当其时也,却也乐不到哪里去。回想起来,在学校里读书多么快乐,热情天真,无虑无忧。其实,当时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也很苦,一场大考和生一场大病差不多。我至今还会做一种噩梦,梦见面对考卷答不出来,或是来不及填写而急出一身冷汗。读书到底不是跳迪斯科!

读点儿小说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事了。我开始的时候也是读着玩儿的,读着读着就产生了苦恼:这世界怎么到处有灾难与不平,邪恶与奸佞。读到动情处潸然泪下,掩卷长啸,忍不住要对社会进行改造了。小说也有一种功能,它会使人不满于现状,激励人去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要想改造旧社会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读书也不能只读小说、散文和诗歌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都成了必须研究的课题。世界上的每一门学问都是个无底洞,不读书或少读书,还不知道这些洞在哪里,更不知道它的深浅。书读多了便觉得处处有洞,洞中有洞,洞连着洞,弯弯曲曲,深邃无比。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渴望、一种焦虑,追切地想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读书不仅仅是在于求知,更主要的是把在书中求得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思考。探索和思考的结果有时恍然有所得,有时却会更加迷惘和困憾。迷惘和困憾又逼着你去苦苦地追求,恍然有所得时又会促使你去发表与众不同的高见,于是惹出祸事,遭人妒忌,得与憾都是很苦恼的事。由此可见,读书也不是那么太快乐的。

读书之乐主要不在于绿满窗前草不除,而在于终于有一天你会感到对世界有了一点理解,不再受别人和自己的愚弄和欺偏,不得已而受愚弄和欺骗时,自己的心里也明白,不把它当作真的(包括受书的欺骗),必要时还可戳穿它一下,让愚弄别人者知道:他在愚弄别人的同时,也在愚弄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