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作者:蜀郡小茶

清史史料记载, 1905年的一天,一个疯子不知怎么混进了警卫森严的紫禁城,闯入象征至高皇权的太和殿中,独自跳舞。

六年后,6岁的小皇帝永远离开了太和殿的宝座。

据说,天帝住在天空的紫宫中,作为“天子”的皇帝住的,也应该是紫宫。紫宫又是禁止一般人进入的,所以叫“紫禁城”。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紫禁城

紫禁城建于1406年的明代。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先后有24个皇帝在这儿居住和处理朝政。

紫禁城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和皇权至上的精神。这一宏大的建筑群体。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分皇帝施政的外朝和帝后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紫禁城角楼

皇帝处理朝政的外朝主阳,以太和门、太和殿为中心,帝后居住的内廷主阴,以乾清宫,坤宁宫为主体。而乾清门,则是阴与阳、内廷与外朝的分界处。

就像一段隐喻,1914年到1924年的10年里,乾清门在故宫建筑群中,再次成为一个标志。那时,乾清门里面的一片天地中,依旧住着已经下台的末代皇帝一家。而乾清门外的中国社会,已进入另一个历史时期。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雨中乾清门

1914年,乾清门广场外的外朝 部分,对外开放成“古物陈列所”,每天有参观者进来,看看从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移来的皇家古物,对已经结束的清朝的宫廷生活增加些了解和想象。

在1914年到1924年进入故宫参见的公众心理,乾清门里面的世界,依旧是一个谜,一门之隔的内廷里,下了台的皇帝一家的生活,依然在进行着。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乾清门前耷拉着耳朵的铜狮

史料对那10年的故宫现状一笔带过,没有更多的细节描述。当20世纪初叶的参见者沿着文武百官上朝的大道一路而来,终于到达乾清门这里,他们的参观也就到此结束。

后人的眼里,清代的历史,依旧有许多的疑案,无证可考。康熙死后,1722年继统的雍正的形象,一出现,就有些模糊不清,充满了飞短流长。雍正并没有按照惯例,搬去乾清宫居住。他说,他要在养心殿这里为父亲守孝。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雍正泥塑,按本人长相捏的,得到了雍正的认可

刚刚住进养心殿的雍正,日子过的并不轻松。西北方向的新疆发生叛乱,西南又有抗清事件发生,1729年6月,雍正下达谕旨,正式往西北、西南发兵。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雍正御用马鞍

发兵之后的雍正,在养心殿寝宫的南墙外,设立值班房,及时传递前方消息和最新命令。三年之后,值班房有了“办理军机处”的正式称呼,简称军机处。

此后,军机处衍变为皇帝私人机要班子,权力仅在皇帝之下。

军机处收发文件要由军机章京亲自办理,任何人没有皇帝特旨,不得进入军机处,皇帝跟军机大臣议事,任何人都不得在场。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铁柄鲨鱼皮鞘辅德剑

皇帝向外发出的指令,由军机处交到兵部捷报处的驿站,作为机密文件紧急送到当事者手里。因为发自皇宫的内廷,干脆就叫廷寄。

皇帝批阅文件,行使权力,用的就是玉玺。大印一盖,违者偿命。故宫珍藏的25方宝玺,还是乾隆亲自选定存放在交泰殿中的。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乾隆帝御用櫜鞬

乾隆喜欢打仗,大仗打了10次。乾隆的儿子嘉庆的一生,没有父亲得意。1813年,一支农民起义军攻入紫禁城。进入西华门的一支,一口气逼到隆宗门,混战两天一夜才结束。

农民军射进墙来的箭头,至今还留在原处,被称作19世纪的箭头。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牌匾上的箭头

也是在嘉庆年间,军机处写入了《大清会典》,被列为正式的国家机构。历史学家一致的看法是,军机处的特殊地位和权势,表明皇权高高在上,皇帝集权发展到这里,已超过了前代。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乾隆玉柄金桃皮鞘寒锋腰刀

军机处在皇帝与天下之间“上传下达”,清廷中早已存在的一些国家机构便清闲下来,机构的官员,只好搞些书画诗词活动,来为皇帝服务。

清朝267年的历史里,军机处存在了182年的时间。

皇宫中的太监,是宫廷中另一种身份和地位特殊的人群。

很多情况下,皇帝通过太监了解外面的世界,靠近民间。

太监可以进出于内廷与外朝之间,获知许多宫中秘密。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慈禧太后出行照

皇帝在宫中出行,抬轿子的,也是太监。清代有专门侍奉皇帝坐各种轿子的机构,每天有三十多名太监在宫中等候,随时准备抬轿上路。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慈禧太后便服像屏

清代早期对太监的行为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清世祖顺治就规定“宦官不许干预朝政”。但到慈禧执政的年代,太监得宠,每天守在她身边的,总是宫中的太监。

老年的慈禧,有时就和太监讨论些国家事。她赏识的太监,还得以升任高官。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赏雪

1924年11月,乾清门的世界宣告结束。在故宫古物陈列所开放的第10个年头,19岁的溥仪和家人,被要求搬出故宫内廷,住进他父亲载沣家。

1925年首次进入故宫清点清室财产的平民,见到的故宫景色破败,一派荒凉。

末代皇帝离开故宫时,只被允许带走库藏的大量金银元宝,更多的宫廷物件与历代收藏,留在了故宫。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稀世珍品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金累丝嵌珍珠宝石五凤钿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布成立,正式对外开放。架设在皇宫与民间的大门第一次真正打开,平民们拥了进来。

直到今天,还有西方来的参观者说,这里不像博物馆,更像皇宫。而中国平民要看的,就是皇宫,就是皇宫里住着的人到底有多奢华。

家国之间:紫禁城旧事(二)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有专家说,只有从皇廷后苑的景山上看,才能给全部宫殿一个一气呵成的总结。紫禁城建筑的结束部分,显然比清代的了结要精彩。

自1925年以来,无数参观的平民进入这里,在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内外留下自己的痕迹。人们想起,1905年那位混进紫禁城又闯入太和殿的疯子,却是比他们更早进入这里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