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越秀山故事」越秀山前客不孤——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作者:何金德导演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

越秀山前客不孤

——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作者:李祯荪(原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广州叶剑英史料研究会副会长)、袁小伦(广州体育学院社科部教授),原文发表于2014年《红广角》,本文有删节。

开国元帅叶剑英,曾担任广东地区领导人。越秀山也因此留下了诸多叶帅的足迹。本文从越秀山麓叶帅参加的一次家庭聚会讲起,讲述叶剑英在越秀山的一个故事。

「越秀山故事」越秀山前客不孤——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袁小伦:李老,“蛇羹鱼弹胜莼鲈,越秀山前客不孤。溜到新歌翻旧调,顿令乡思起乘除。”叶剑英元帅这首诗,经您再次披露发表后,引起了读者和专家的广泛兴趣,并激发了一个范围不大但学术意义不小的学术争鸣,广州《诗词》半月刊和《叶剑英研究》季刊、《梅州日报》等先后发表了相关多篇文章。

李祯荪:一篇文章发表后能引来一点反响,乃至引发一点学术上不同意见,都是很有意义的。读者和专家对拙文感到有点新意,可能除了提出对《羊城怀旧》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外,首次公开该诗的手迹也是一个看点,因为研读叶诗有不少问题只有看到手

迹才能搞清楚。

「越秀山故事」越秀山前客不孤——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我们一起探讨吧。手迹是卢伯(卢伟良)送给我的。卢伯是我们梅县东山中学的前辈校友,一九二五年就读东中期间见到率部东征打回老家的叶帅,并在叶帅影响下参加革命。一九三一年初,叶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而经香港到闽西这段艰苦路程就是由卢伟良护送的。卢伯告诉我,途中叶帅给他讲了《红楼梦》的贾宝玉和王熙凤,他一辈子也忘不了。一九八○年代初,在我一次拜访他时,卢伯给了我这首诗的墨迹。

袁小伦:墨迹上内容,在四句诗文后面,还有“映芙兄一哂 剑英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字样。这里所提供的历史信息,除了具体的写作时间外,还说明了该诗是叶帅的一首即兴之作。我读到“映芙兄一哂”时,记起另外一幅墨迹:一九三八年春天叶剑英和丘哲在武汉会面时所提的字“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映芙先生存念 弟 剑英”。这也表明在中国革命史上叶帅和丘哲有着“称兄道弟”的交往历史。

李祯荪:丘哲原名竞荣,字映芙,曾用名引夫,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丘哲和叶帅是梅县同乡,生于一八八五年,比叶帅大十二岁,都属羊。从抗日战争开始,他们时有往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九四九年丘哲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初,丘哲回广东工作,担任民盟南方总支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广东省主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省农林厅厅长,晚年曾任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这次家宴的地点就是在位于广州越秀北路九十九号的丘哲寓所。

这首诗最早见诸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月版《叶剑英诗词选集》,编者加了“在广州丘哲家宴”这样的一个题目。首句“蛇羹鱼弹胜莼鲈”。“蛇羹”是用蛇肉炖煮的羹汤,广东人吃蛇的习惯,两千多年前的《淮南子》就有记载。“鱼弹”即鱼丸,是将鱼剁成肉泥,再配上佐料做成鱼丸。“蛇羹”“鱼弹”都是味道鲜美的广东名菜。“莼鲈”本指莼菜和鲈鱼。莼菜是多年生水草,茎和叶表面有黏液,可以做汤吃。鲈鱼是一种肉嫩而鲜美的淡水鱼。诗文中的“莼鲈”指的是“莼鲈之思”,表示思乡之情。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世说新语》、《晋书》等所讲了西晋在洛阳当官的文学家张翰的一个故事: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张翰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说到:“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没过多时,齐王冏兵败,人们都称张翰能看准形势,善于灵活应对。“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袁小伦:还有这个“胜”字呢?

李祯荪:叶帅这句诗最关键一个字就是这个“胜”字,表面上是赞赏岭南的蛇羹汤草鱼丸的味道好过江南的莼羹鲈鱼脍,实际上是在说吃着广东家常菜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胜于流传千古的“莼鲈之思”。我想,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诗人期望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会做得比其他地方更好些,虽说岭南解放较迟,但可以后来居上嘛。事实上,叶帅也曾对朱光同志说过类似的话。

袁小伦:第二句“越秀山前客不孤”似乎很浅白,细读起来又觉得内含很丰富。“越秀山前”讲的是一个地理方位。丘老的家就在越秀山前,在越秀北路的九十九号,两层楼,有小院子,院墙附近有高高的木棉树和白兰树。“越秀山前”和“客不孤”引起我的猜想,即主人和客人吃饭聊天时,可能谈到共同的老朋友邓演达。一九二○年代初,叶剑英曾在邓演达任营长的粤军工兵营任职,不久作为大总统随员跟孙中山到桂林。临别时邓演达在“越秀山前”一间大排档“设宴”为叶剑英送行。

李祯荪:对啦!读诗是需要联想的。你看,第三句“溜到新歌翻旧调,讲的也是“新”“旧”交替。“溜”是梅县客家土语,有即景生情、随口而出的意思。当日,叶帅、丘老、朱光同志等一班客家人老朋友相聚,不仅用家乡话交谈,而且在酒酣兴致之际,还唱起了客家山歌。

末句“顿令乡思起乘除”。这句诗的“乘除”更主要是应是计算、谋划、盘算的意思。叶帅此时在谋划什么东西呢?这就涉及对这句诗乃至整首诗的更深刻和更高层次的解读了。

我了解到。参加丘老家宴的还有广州市委代理书记、广州市副市长朱光,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饶彰风,著名民主人士、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省农林厅副厅长李伯球,国民党起义将领、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洁之,著名民主人士、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州市副市长李南老(李章达)本来也是计划要来的,后因事未能参加。

一九八二年春天,我见到李伯球、李洁之先生,请教从“溜到新歌翻旧调”的内容。这已经是“往事三十二年前”了,然而这两位爱国民主人士却记忆犹新。李伯球先生说他带头溜了一支山歌:“今餐饭菜好鱼虾,想起往日耕田家。树是黄莲埋猪胆,从头苦到脚尾下。”接着是饶彰风同志唱的,这也是伯球先生告诉我的:“弟兄你莫苦嗟嗟,老树干藤发嫩芽。只要跟着共产党,前程似锦正朝霞。”李洁之说自己最后也唱了一支:“天高红日地开花,田地归还百姓家。土改队员来试点,十分拥护敬杯茶。”

新区土改当时是头等大事。丘老家宴后不久,我亲耳聆听朱光同志在一次谈广州郊区土改的会议上说:参座对丘老等人说,要学习土改法,按土改法办事,土改关要过好。

“顿令乡思起乘除”当时叶帅心中盘算的最大最急的事情是广东土改。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有电告华南分局,指示:时局紧张,限期剿匪,加速土改。根据中央指示和广东实际,华南分局和叶帅确定了“稳步前进”的土改方针,先搞试点,然后向全省铺开。叶帅心中算计着的,是如何做好全省土改的同时,保护华侨和工商业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帮助与我党功过患难、支持过革命事业的民主人士度过土改大关。

「越秀山故事」越秀山前客不孤——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越秀山故事」越秀山前客不孤——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越秀山故事」越秀山前客不孤——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越秀山故事」越秀山前客不孤——叶剑英在越秀山麓的一则故事

来源: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推荐:梁文尔

责编:何金德

发布:何金德导演工作室(媒体矩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