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土地法和风雨飘摇的土地改革概要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 本站记者韩丹东

本报□实习生杨玉佳

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向西南方向走几百米,是一座土坯院子,土墙黑门前有一座石碑,上面刻有"国土大会址"。

由于江南水库的建设,会议的地址已经低于水面,现在的遗址按原样重建,保留了历史的原始面貌。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工业中央前往坪山县。7月至9月,刘少奇在坪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

随后,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分崩离析,使日月换了新的一天。

会议休会一年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各苏维埃地区十年的土地革命斗争,初步形成了"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路线。

在中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起来抗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转而在农村地区发起了"降租减息"运动,以改善民生,集结抗日势力。

抗战胜利后,面对国民党挑起的民族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卫胜利的果实,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需求,重新开始土地斗争。

1946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的指示》,又称《五四指示》。

从那时起,由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续而实行的解放区的土地政策减少了租金和利息,并过渡到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意识到耕种者有他们的田地的彻底的土地革命。

"五四"指令的颁布,对解放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为了充分落实农民有自己的田地,中国共产党决定调整"五四"指令。

1947年1月10日,刘少奇起草了致中央局、中共中央区委的信,决定于5月4日在延安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和解决土地改革中的各种问题。

但就在决定作出两个月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不得不作出从延安撤军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原定于5月4日举行的土地会议无法如期举行。3月19日,中共中央向中央局、分局发出信息:"延安局势紧急,五四国会议的地点和日期可能要在以后决定。希望所有与会代表都处于待命状态,等待中央通知后再起床,但东北代表应上山或金超待命。"

3月29日,中共中央从延安撤出后,中央机关分为前委中央、工业中央。工业中央由刘少奇领导,朱德担任书记、副书记,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筹备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5月初,工业中央于5月31日抵达坪山县,通知解放区:"全国土地会议定于7月17日在平山县金潮召开,各区除区委必须派负责人代表参加会议外,地方委也可以派一人参加。"

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

为了参加会议,1947年6月和7月,解放区的代表突破封锁,越过烟雾弥漫的战场,尘土仆人来到西柏坡。

7月17日,全国土地会议开幕。会场位于西柏坡村西侧山沟的空地上,金潮、金津、察哈尔、太行、太岳、金珠陆峦、燕鲁峪、闽南、杨阁、金屿、陕西甘宁、东北、山东等解放区的代表共计100余人。

资料显示,中央工委、中央后委和解放区代表以及晋潮军区部队代表(包括出席会议的青年会议代表)共计约150人。

会场状况很差,讲台上有几块白布,以防阳光照射,还有两张左右长桌供主席团和录音机使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坐在讲台前的石头上听取报告。现在是仲夏,会议从早上5:30开始.m,早餐在上午8点.m,开放到晚上10点或11点.m,代表们回到车站吃午饭,小组讨论从下午3点4.m开始。

由于天气炎热,许多代表在开会时摇晃着风扇。天气炎热,代表们的心很热,中国人希望千禧年的美好事物成真。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7日至8月31日)将侧重于代表团报告解决方案,第二阶段(9月1日至9月13日)将侧重于土地共享政策以及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的讨论和通过。

经过近两个月的审议和讨论,全国土地会议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土地改革、整顿党组织达成了共识,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

9月13日,大会召开最后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全面整改。

掀起土地改革浪潮

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批准了《中国土地法纲要》,决定公开发表并付诸实施。

《中国土地法纲要》共16条,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和半封建对土地制度的性剥削"。为了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土地法纲要》,解放区先后在各自地区召开了土地会议。这些会议的长度和数量在解放区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中国土地法纲要》已成为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对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立法和土地改革运动提供了历史经验。

随着解放区土地会议的召开,土地的平等分配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妇幼是众所周知的大事。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放区呈现出"各地土地改革狂潮"的新局面。

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党的亲力亲为、行动迅速、权力强大。例如,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是胜利后解放的半旧区,一小部分是1947年解放的新区。1947年冬天,土地共享运动普遍开展,半老区大部分经过了初步的土地改革和审查,平分前基本发动了群众。

1947年12月,东北解放区开始了土地共享运动。一般做法是按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分级和分配,到1948年2月中旬,东北解放区合并区的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完全废除。

据不完全统计,松江、龙江、合江、嫩江两省,土地5000多万亩(其中前体育划拨没收的土地),没收牛马40.8万头,黄金1.95亿两头,白银4.73万多两件,衣衫520多万件,各省基本没有黑土地。

此外,地主和富农的统治地位随着他们的封建剥削而消失。大多数地区以贫苦农民为骨干,真正掌权。农民们穿上厚厚的衣服,住在院子里,有一匹马,一些贫苦农民定居在自己的家里,娶了他们的妻子。因此,群众参军参战、支持上级、缴纳公共食品非常活跃,如松江省呼兰县计划扩军2500人,并自动登记7000多人。贫困、就业和中年农民普遍参加了这场运动,许多男女农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西柏坡纪念馆展示了一封两页的信,上面用笔写下了"毛主席的个人收据"字样,信的内容如下:

"毛主席!"没有你,我们真的饿死了,这次我们都翻身了,瓜分了土地,瓜了马,分了衣服,吃饱了,吃穿也都抱了起来,必须打倒地主,打倒反动派!看到冬天,你在那里很冷吗?我有一个大皮,一双靴子,一双丝袜,一顶帽子,这是我们变成的水果,也是我们的小心脏,请拿走它。我们都想见你,远离(得到)而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你,请把最新的照片给一张照片。"

缴款是"哈尔滨古巷区被山屯全部转农"。

解放前,东北农民在封建地主、土匪和日本伪统治者的三重压迫下一贫如洗。随着封建制度的废除和土地改革的大力推进,农民们意识到"耕耘者有自己的田地",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而现代作家周立波所写的小说《风雨雨》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资料来源:法治 日常法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