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乐死来了?国内首家医院,允许患者自己签“生前预嘱”

作者:Ivy谈养老

据江苏新闻报道:为了让死亡更有尊严,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允许患者先签署“生前预嘱”。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病房里,70岁的退休教师殷惠铭签下了一份生前预嘱:当生命支持只能延长死亡过程时,放弃心肺复苏、放弃使用呼吸机、放弃使用喂食管、放弃输血、放弃使用昂贵抗生素。

活着有体面,最后时刻走的也要有尊严。

大多数人忌讳谈论死亡,也害怕面对亲人的离去。所以当自己身患绝症,或者对身患绝症的亲人,不管付出多少,都希望能尽一切方法抢救,让其可以延长存活时间。

可事实上,多数抢救会造成创伤,患者在临终前可能要承受极大的痛苦,生存质量并不高。所以现在“尊严死”和“生前预遗嘱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被人了解和接受。

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在瑞士执行安乐死,家人公开了他生前最后的画面。对于即将来临的死亡,傅达仁显得非常平静,他说了一大段告别语,最后一句话便是“再见”。

安乐死来了?国内首家医院,允许患者自己签“生前预嘱”

他先后喝了四口,最后一口一饮而尽。他的儿子泣不成声,连着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爱你,好,不痛了。

安乐死来了?国内首家医院,允许患者自己签“生前预嘱”

最后,医生又递给傅达仁一杯清水,他也痛快喝了进去。看到傅达仁喝完最后一口,家人都感觉释然,爱人为他鼓掌,大赞他好棒。整个过程共计2小时13分钟,傅达仁于18点58分正式结束了生命,享年85岁。最后倒在儿子怀中慢慢睡去。

傅达仁年轻时上过央视春晚,和宋世雄还有过互动,一度,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有“南有傅达仁 ,北有宋世雄”之称。但他在晚年的时候可以说是经历了非常多的病痛的折磨,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都发生了不同的病变,尤其是眼睛的视力下降,严重基本上已经看不清了。他的胃切除了将近一半,胆也发生了问题,每隔半年还需要再重新做手术换一个新的胆囊。

安乐死来了?国内首家医院,允许患者自己签“生前预嘱”

在如此精神肉体双重折磨的情况下,傅达仁选择向自己的家人提出安乐死的要求,希望通过这种面对死亡的手段让自己能够更加安静地离开人世。面对被疾病折磨而日渐痛苦的傅达仁,家人的态度也从坚决反对到理解并尊重,于是就有了本文上面那一幕。

保罗萨特曾经说过:生命的悲剧在于它永恒的处在不断缩减之下。

大卫·梭罗也曾说过:死亡才是真正具备哲学意义之事,死亡的问题,才是人类的终极问题。

由此可见,死亡教育对于生命来讲既必要又重要,它是生命教育的意义之一,它需要一直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教育才能更加完整,人性才会更加丰沛。毕竟对于生命来说,不仅需要感性,更需要理性;就像对于死亡来说,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这里是Ivy谈养老,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