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迁说战国时代从周元王算起,司马光为何认为始于周威烈王?司马迁:奉为史学经典的《春秋》刘向:西汉宗室深恐皇权遭受削弱司马光:确立赵宋皇室权威正统性郑樵:南宋山河破碎立志收复中原总结:史籍必然受创作者心性的影响,读者更应有理性的判断和解读!

东周后期的战国时代,至今并无明确的划分,司马迁《史记》与刘向《战国策》,划定战国始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司马光《资治通鉴》采信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正式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郑樵《通志》援引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册封田和为诸侯战国七雄齐聚。

司马迁《史记》与刘向《战国策》、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究竟哪个更可信?笔者带您剖析司马迁与司马光等人的时代背景,解读他们心中战国时代划分的意义。

司马迁说战国时代从周元王算起,司马光为何认为始于周威烈王?司马迁:奉为史学经典的《春秋》刘向:西汉宗室深恐皇权遭受削弱司马光:确立赵宋皇室权威正统性郑樵:南宋山河破碎立志收复中原总结:史籍必然受创作者心性的影响,读者更应有理性的判断和解读!

春秋末期

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记载,司马迁先祖程伯(封地为程)休父,在周宣王时担任统军司马,以官职定姓氏而有司马氏,后世子孙长期担任王室史官,史官并非单纯记录历史事件,更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矫正君王过失,预判天下形势。

周幽王时太史伯阳父,被后世称之为“史伯”,明确告知郑桓公姬友,"王室将卑,戎狄必昌”,阐述"济、洛、河、颍之间"可以令封国富强,甚至透析东虢国与郐国贪财重利“有骄侈怠慢之心”,郑桓公依史伯之言,贿赂东虢国与郐国得十城奠定基业,以商业为国策在郑庄公时“小霸中原”。

司马迁祖上即灭巴蜀的司马错家族,至汉初司马无泽为巿(集)长,集聚家资为司马喜捐五大夫之职,潜心培养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汉武帝初年司马谈被任命为太史令,曾批评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

不知是预感到儒家学说兴盛之势,还是因儒家经典《春秋》亦是史家经典,司马谈令幼年的司马迁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大儒董仲舒拜师学习,同时鼓励司马迁游历数年,实地考证风土人情及传说,使《史记》很多内容详实可信。

司马迁说战国时代从周元王算起,司马光为何认为始于周威烈王?司马迁:奉为史学经典的《春秋》刘向:西汉宗室深恐皇权遭受削弱司马光:确立赵宋皇室权威正统性郑樵:南宋山河破碎立志收复中原总结:史籍必然受创作者心性的影响,读者更应有理性的判断和解读!

司马迁

《战国策》作者刘向是汉室宗亲,汉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刘向自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被授予谏大夫,至汉元帝公元前48年继位,因抵制宦官干政遭到逮捕,削除官爵贬为庶民,源头要从其“七国之乱”说起。

楚王刘戊在薄太后国丧期间通奸享乐,被削夺楚国重要赋税来源东海郡,当汉景帝任用晁错削藩,楚王刘戊受吴王刘濞拉拢而反叛,“七国之乱”楚军极为强悍,猛攻梁国险象环生,但最终被周亚夫截断粮道,联军动摇被汉军击败,楚王刘戊军中自杀谢罪。

汉景帝刘启惨胜,除首恶刘濞吴国被废除,楚国被授予楚元王刘交之子刘礼,刘富因劝阻之功被封为红侯,但汉武帝施行中央集权专制,“推恩令”政策使诸侯皆衰弱,朝堂话语权随之丧失,尤其是参与“七国之乱”的宗室,多被授予闲散官职。

汉宣帝提携祖母史氏、母亲王氏、皇后许氏等,更有邴吉在内众多功勋贵胄,汉元帝时期除外戚王氏与傅氏,还有宦官弘恭与石显掌权,及世族萧望之与周堪等崛起,虽彰显汉宣帝与汉元帝,顾念亲情重用臣属,但排斥刘氏宗亲令刘向感到失望。

司马迁说战国时代从周元王算起,司马光为何认为始于周威烈王?司马迁:奉为史学经典的《春秋》刘向:西汉宗室深恐皇权遭受削弱司马光:确立赵宋皇室权威正统性郑樵:南宋山河破碎立志收复中原总结:史籍必然受创作者心性的影响,读者更应有理性的判断和解读!

刘向

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当属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击北汉、征后蜀、伐南唐,吏治清明国家富强,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其亲信将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胁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而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登基,世间对赵宋皇权充满质疑。

司马光生于官宦世家,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司马光夺得会试甲科步入仕途,司马光秉持儒家忠君爱国思想,无论担任地方官吏,还是任职北宋中枢,对北宋内忧外患深感不安,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起,编纂传世巨著《资治通鉴》。

宋朝与辽国因“燕云十六州”缠斗,被党项李元昊夺取西北诸州,侬智高亦纵横岭南地区,加之北宋各地农民起义,令北宋王朝负担沉重,司马迁认为北宋总体施政方略稳妥,朝野应倡导忠君再抵御外敌,颇有“攘外必先安内”之意,反对王安石激进深入的改革。

宋神宗与司马光虽政见不合,但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宋神宗收到《通鉴》彻夜详读,德化治世极为欣慰,以"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皇太后高氏亦对《资治通鉴》赞誉,宋哲宗登基后,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

司马迁说战国时代从周元王算起,司马光为何认为始于周威烈王?司马迁:奉为史学经典的《春秋》刘向:西汉宗室深恐皇权遭受削弱司马光:确立赵宋皇室权威正统性郑樵:南宋山河破碎立志收复中原总结:史籍必然受创作者心性的影响,读者更应有理性的判断和解读!

司马光

北宋靖康年间太平盛世,陡然间被女真部落灭亡,金国不仅渡江剿杀南宋政权,更扶立伪齐政权使江南兵连祸结,无数爱国志士如岳飞、张浚、辛弃疾、陆游等期望收复中原,但等来的是《绍兴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割让西北数州,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郑樵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学苦读学识渊博,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献策抗金,展现其赤诚之心,《绍兴和议》被郑樵视为国耻,纵然秦桧掌权阻绝仕途,亦禁止私人修史针砭时政,郑樵仍从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著述《通志》。

为规避触犯"擅修国史"罪,《通志》重要组成部分《二十略》,展现先秦至隋唐《氏族略》、《礼略》、《器服略》甚至包含《金石略》与《昆虫草木略》等,犹如百科全书般,为研究历史典章制度留下宝贵参考。

司马迁说战国时代从周元王算起,司马光为何认为始于周威烈王?司马迁:奉为史学经典的《春秋》刘向:西汉宗室深恐皇权遭受削弱司马光:确立赵宋皇室权威正统性郑樵:南宋山河破碎立志收复中原总结:史籍必然受创作者心性的影响,读者更应有理性的判断和解读!

若以战国七雄基础,秦国赢氏、楚国芈氏、燕国姬氏,从春秋延续至战国;姜氏齐国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庄子《南华经》称为"田成子取齐";公元前453年,赵魏韩诛灭智氏,奠定战国七雄的格局;因此公元前453年,未尝不能当做另一种说法。

东周时代并没有严格界定春秋与战国,何况西周与东周也只是方便区分代称,司马迁《史记》、刘向《战国策》、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都以严谨的态度书写对历史的理解,即便掺杂作者的想法,甚至向政治进行妥协,仍无愧为史学的经典,后世可以质疑也可以剖析,但更应心存敬畏!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通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期待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