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没受过我的苦,请不要指责我的路

作者:福安两全

苏轼曾有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深以为然,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必然不同,因此很难做到真正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冷暖自知,莫对他人的人生品头论足,未经他人苦,莫指责他人所选择的人生路。

人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都有难以言说的故事,谁都会有无奈、有悲伤,学会欣赏和悲悯,而不是指责谩骂。

学会善待他人,不随意指责,这不仅是一种大格局,一种好的修养,更是在为自己积攒福报。

你没受过我的苦,请别指责我的路

人,不是因为位高权重,让人崇敬,而是因为身居高位依然克己守心,言语有度,不随意指责他人,才是真的让人发自内心佩服。

每个人生活不同,遭遇的东西也不一样,我们未曾经历过他人的遭遇,千万不要口若悬河,随意品头论足他人。

喜欢言论是非的人,往往就是是非人,这类人,心理阴暗,品德低劣,所看到的东西也是极度阴暗的。

未经他人苦,怎知他人难,又怎么有资格去指责他人的选择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经历不同,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我们看不惯的东西,很多时候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思虑问题,以自身标准来衡量他人,而忽略了每个人的处境不同。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陷,即便再厉害的人,也有缺点,即便再幸福的人,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

若是盯着他人的缺陷看,你的格局会越来越小,烦恼的也只会是自己;若是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你会不断进步,修缮自身,成为更好的自己。

常言道: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

与人相处,若是以大度之心容人,必然会越来越豁达,心胸也会更加开阔,而若是以挑剔之心待人,你的生活只会越过越累,人生也只会处处受限。

假如你是我,未必能有我大度

老子有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人活在世间,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心酸,若我们没参与过他人的人生,就不要轻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他人,很多时候,当事情真正发生到自己身上时,未必有他人大度。

不随意批判他人,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生而为人,一定要懂得分寸,话不可说绝,事不可做绝,说话处事都要留有余地。

很多时候,当我们懂得给他人留余地时,实则也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随意批判他人,只会引起他人的不满,遭到他人的厌弃,招致不必要的祸端。

与人相处,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不以自己的认知批判他人,学会体谅与尊重,必然能得到他人的体谅和珍惜,受人尊重。

以自己的认知去批判他人,是最愚蠢的行为,他人怎么做,他人如何为人处世,与我们无关,而我们做到不批判他人,则是为人的修养。

懂得尊重他人,不苛责他人,予与体谅与理解,必然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人与人之间,少一点苛责,多一分体谅;少一点批判,多一分尊重。

因果有轮回,善恶有报应,你恶语相向他人时,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厌烦。心中有德,余生必然有后福;口中有德,余生必有好运莅临。

不轻易去指责任何人,是一种修养

记得《礼记•乐记》中曾有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一个人,懂得遇事先反省自身,不轻易指责他人,是一种修养。

很多事,我们不身在其中,根本理解不了,既然无法理解,就不要去他人的世界里指手画脚,不但有失教养,还会让人厌烦。

当你想要指责他人时,一定要看看,当自己处于同样处境时,自己做得是否到位。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纷繁复杂,每个人活的都不易,人和人之间更要学会理解与相互包容,凡事多些换位思考。

遇事别往心里搁,试着站在他人角度出发,多点将心比心,少点指责他人。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大度,说话的时候,一定谨慎三思。

给人留下余地,不要咄咄逼人,更不要得理不饶人,揭他人的短处。

一个人最成熟的标志莫过于,不随意指责,能做到体谅!

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胸襟,也决定着你所站的高度,决定着你的命运。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懂得克己守心,学会宽以待人,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少指责他人,如此下去,方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