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邹靖究竟立下何功,后又因为何被贬官,为何史上没有记载

作者:经史子集说长道短
导语: 在小说中,我们对于关羽的形象总会与几个事迹联结在一起,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等,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关羽的认知,却并非事实,而只是后世文人的创作。然而随着《三国演义》的流行,与关公信仰的发展,史实遂为小说与信仰所取代。本文旨在讨论历史上关羽的事功,而并以之比较信仰与小说中的关羽形象。
邹靖究竟立下何功,后又因为何被贬官,为何史上没有记载

战黄巾,斩程远志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出大戏便是与黄巾的战争,然而,在小说中惨遭关羽斩杀的黄巾渠帅程远志,却不存在于历史。在《三国志》中,我们甚至不知道在讨伐黄巾时,关羽究竟有何表现。以下略引一段《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的内容: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对照叙事更为详尽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有功,除安喜尉。”

从上两篇引文,我们可以归纳得知,关羽初从刘备是在涿郡,而讨黄巾时,刘备部是配属于邹靖,因此,关羽所立之战功当是从属邹靖时所立下的。那么邹靖究竟与黄巾交战的战果如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邹靖究竟立下何功,我们并无法就史料中得知,只是从《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中知道,中平二年时,邹靖已经转任北军中候(校尉是中二千石的武官,而北军中候位仅六百石,如只看职秩,可以说邹靖是被贬官,但北军中候在东汉是禁军北军的监督官,可监管五校,其地位之重要,不言可喻),不过我们无法确知,邹靖的转迁是否讨伐黄巾有关。但考虑到刘备只不过任安喜县的县尉来看,其军功可能并非十分耀眼。

邹靖究竟立下何功,后又因为何被贬官,为何史上没有记载

汜水关,温酒诛华雄

其实诛华雄的讨论已经多如牛毛,我们也能从史料轻易地找到,华雄之死与关羽无关,斩华雄者,乃孙文台也。此可证诸《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当然,可能有人怀疑《三国志》的记事正误,但我们必须想到,如果不相信成书于当代的《三国志》,而相信成书于明初的《三国演义》这岂不奇怪?且,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大量博引了现已失传的史书(裴松之甚至引入了大量的异说),但独对此不加注,是否能说明孙坚之斩华雄无误?且,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我们也能得知,当时从属于公孙瓒的刘备并无参与此战,那么关羽还有可能随刘备出阵汜水关吗?当然就别论,汜水关与虎牢关其实为一关之异名了。所以,关羽有否斩华雄,自是不证自明的了。

邹靖究竟立下何功,后又因为何被贬官,为何史上没有记载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对于关羽迷来说,千里走单骑既是关羽忠义的表现,也是他英勇的表现。然而事实上却让人十分遗憾,在史书上对此仅寥寥数字:「关羽亡归刘备」而已。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逃亡的路线,推知此事究竟有无发生。根据《三国演义》,关羽所行路径为: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黄河渡口。以关羽要奔之时已至汝南的刘备来看,关羽自许出发,实在无须先行向西绕行至洛阳,再东出荥阳,而后北渡黄河。以路线来看,这样根本不可能到达在黄河南岸的汝南,所以就行军路线来看,除非关羽是超级无敌大路痴,否则不可能走出这样诡异的路线。

邹靖究竟立下何功,后又因为何被贬官,为何史上没有记载

或许有人说,这样怪的路线是因为怕曹操追击,但以这样的路线全在敌境,如此迂回岂不更增风险,关羽既要护送兄嫂,有可能如此轻易犯险吗?更何况,《关羽传》也明言:「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更说明了曹操并无派兵追击。所以,千里走单骑一事,是不存在的。

结束语 我们不否认《三国演义》在中国历史文学宝库中的绝对地位。但那毕竟是小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并非真实的历史。在今天,当我们讨论真实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本着严谨,追求史实的态度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和公正,才不会过分神话某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