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达、邓羽:着力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光明网

【陈其泰:不断提升中国史学影响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其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提升到更高水平。我们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探索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特别是要突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加强历史研究中的理论创新,形成融通古今和中西的理论新概括;善于挖掘新史料、用好已有史料,并且注重研究方法创新,不断拓展和深化一些领域的研究;推出集中体现史家史才、史学、史识的精品力作,不断提升中国史学的影响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杨达、邓羽:着力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风险防控能力】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达、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邓羽认为,当前“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中的重要作用,要着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的高度出发,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坚决维护主权利益;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对形势的预判研判,充分考虑多重风险,坚决维护安全利益;要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加强文化交流与人才合作,确保更多合作成果落地,坚决维护发展利益。

摘编自《光明日报》

【赵长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优先补短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赵长茂表示,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优先着力补长三大关键短板。首先,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必须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为此一是要补基础研究之“短”,二是要补教育之“短”。其次,体制改革的力度决定高质量发展的进度,必须补齐制度短板,为此一要完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二要完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三要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最后,经济循环“不畅通”会造成经济运行效率效益低下。要补齐经济循环短板,为此一是畅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循环,二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三是畅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循环。

摘编自《经济日报》

【张彬、张莉等:借竞争中性原则加快国企改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左浩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发展快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一旦竞争中性原则变为国际经贸的通用规则将对我国广大国有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借助竞争中性原则,一方面在国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的平等市场竞争地位形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反对因为所有制设置不同的规则和歧视性待遇,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环境。此外,竞争中性原则从引入竞争中性效果评价体系、推动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透明化、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商业类国有企业划分中引入竞争中性状况的认定标准等四个方面为国企改革带来新思路,对于加快和深化国企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万安伦:教师阅读须引领当今时代的阅读风尚】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安伦表示,在当今时代,阅读面临着新的形势和特征,对待教师阅读,需首先回答新的时代性命题。面对信息过载时代,教师阅读不能或缺“萃取人”和“把关人”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数字阅读时代,教师阅读不能弱化“线下阅读”和“纸质阅读”;面对泛娱乐化时代,教师阅读尤需坚守“经典阅读”和“人文阅读”;面对全民阅读时代,须用教师阅读引领“阅读风尚”和“时代风尚”。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武鹏飞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