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作者:考古快递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文博》1998年02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1992年10月至12月,西安市未央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北郊方新村住宅小区再次墓建时,发现汉墓6座,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墓建单位配合下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

一 暮葬形制

6座汉墓按其形制可分为竖穴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洞室墓两大类。

第一类,竖穴墓道洞室墓,共5座,按其形制可分为二型。

A型墓道与墓室等宽,仅M,一座。墓道位于墓室之西,方向275度。墓道长2.60、宽0.80、深5米。墓室为土洞、弧顶,长3、宽0.80、高1.20米,子母砖铺底,子母砖长0.30、宽0.22、厚0.06米。土坯封门,塌毁。随葬品有陶繼5、小陶盆1、陶甑1、五铢14。(图一、1)

B型墓道宽小于墓室寛,共4座,分二式。

BI式墓葬平面呈“凸”字形,有M3、M,、Ms三座。例M”墓道位于墓室之北,方向6度,长2.60、宽0.90、深6米。墓室为土洞,弧顶,长3、宽1、高1.30米。土坯封门,塌毁。随葬品主要置于封门内及棺的东侧,仅在棺内放置铜镜及铜钱。出土有陶鼎1、陶盒2、陶仓5、陶罐4、小陶盒2、铜镜1,五铢33。(图一,2)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BII式墓葬平面呈“刀"形,仅一座。墓道位于墓室之南,方向185度。墓道长2.60、宽0.80、深5.20米。墓道与墓室之间有一排砖券,宽11・60、高1.36、进深0.40米,用长条砖砌壁,子母砖起券,条砖长0.40、宽0.18、厚0.09米,子母砖长0.30、宽0.23、厚0.06米。墓室为土洞,弧顶,长3、宽1.35、高1.36米。墓室西壁距封门0.40米处有一小龛,宽0.76、高0.35、进深0.15米。封门内侧及东侧一具木棺底有条砖错缝铺底。条砖错缝平砌砖封门,封门宽0.80、高1.50米。随葬品出土有釉陶鼎1、釉陶罐2、釉陶奁1、陶罐1、陶豆1、铜镜1、铜弩机4、铜带钩1、铁刀1、骨含2、五铢77(图一、3)

第二类,斜坡墓道洞室墓,仅M&一座。墓葬平面呈“刀”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之南,方向184度,长8.4、宽0.96、底坡长9.25米,底距地表5.60米。甬道底部的上半部分呈斜坡状,长1.36米,下半部分与墓室底平,长1.20米。墓室为土洞、孤顶,长3.80、宽1.35、高1.80米。墓室东壁中部偏北有一小龛,宽0.60、进深0.32、高0.37米。条砖错缝平砌砖封门,封门宽0.88、高1.50米,条砖长0.38、宽0.18.厚0.09米。随葬品被盗扰,出土有陶钫1、陶盆1、陶罐3、陶甑1。盗洞内出土有陶灶、陶罐等残片。(图二)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葬具均为木棺,已朽,仅见棺灰及铁棺钉。

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合葬墓可确认的有M1、M3二座,均合葬二人,推断为夫妇合葬。

随葬器物

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石器、铜镜、货币等

陶器按质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红陶二种,以泥质灰陶为主,陶色有灰陶、釉陶、其中釉陶以绿釉为主。

鼎2件,其中1件残,为泥质灰陶。标本M:3,夹砂红陶,绿釉。第口,无盖,双附耳外撤,深腹,腹部有一道隔棱,風底近平,三兽形足。通高16、口径16.5、腹径10.5、足高3厘米(图三、1)。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盒3件,泥质灰陶,分二型。

A型1件,念口,钵形盖,顶有握手,深腹,平底,通体素面。标本M.:4,通高13.6、口径14.4、底径10.8厘米(图三、3)。

B型2件,套口,钵形盖,顶有握手,深腹,矮圈足,盖、身各饰二道凹弦纹。标本M,:15,通高15、口径15、底径11.2、圈足高0.6厘米(图三、4)。

钫1件,泥质灰陶,盖为覆斗形,器身侈口,方唇,高领,束颈,鼓腹,腹部对应二环,高圈足。标本M&:1,通高33、口径7.8、腹径16.8、圈足高4.8厘米。(图三、2)。

壶1件,夹砂红陶,绿釉。杯口,尖唇,束颈,鼓腹,假圈足。肩部浅浮雕狩猎场面,对应兽首街环。标本Ms:1,通高30.8、口径12.2、腹径25.2、假圈足高2.3厘米。(图三、7)

罐28件,其中釉肉罐3件,按其形制不同分为五型,另外还有桶腹罐、小陶罐。

A型3件,均为泥质灰陶,分二式。

AI式2件,侈口,平沿,方唇,束颈,留肩,鼓腹,底内凹。肩及腹部饰数道凹弦纹。标本M,:8,通高30、口径9.6、腹径25、底径9.8厘米(图三、6)。

AII式1件,侈口,沿内斜,圆唇,束颈,圆肩,鼓腹,平底,肩及腹部饰数道凹弦纹。标本Ms:4,通高8.1、口径3.9、腹径7.2、底径2.7厘米(图三、5).

B型12件,均为泥质灰陶,侈口,双唇,束颈,圆肩或留肩,鼓腹,平底或底内凹,肩部饰二组各二道均等的凹弦纹。分三式。

BI式3件,圆肩,底内凹。标本Ms:2,通高13.6、口径8、腹径16.4、底径8厘米(图三、9)。

BII式6件。圆肩,平底。标本M,:8,通高15.7、口径8.5、腹径17、底径8•8厘米(图三、8)。

BIII式3件,留肩,底内凹,标本M3:2,通高18.3、口径9、腹径19.3、底径11厘米(图四、1)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C型6件,均为泥质灰陶,分二式。

CI式2件,侈口,沿内斜,方唇,束颈,圆肩,鼓腹,底内凹,肩及腹部饰有凹弦纹。标本M2:4,通高12.7、口径7、腹径20.7、底径7.9厘米(图四、2)。

CII式4件,直口,平沿,尖唇,束颈,圆肩,鼓腹,底内凹。肩部饰有凹弦纹。标本M3:3,通高18、口径8、腹径19.7、底径10.7厘米(图四、3)。

D型2件,夹砂红陶,绿釉。直口,平沿,矮领,圆肩,鼓腹,腹下斜内收,底内凹,肩部二道凸弦纹之间浅浮雕波浪纹。标本M”1,通高13.2、口径6.4、腹径16、底径7.2厘米(图四、8)。

E型1件,夹砂红陶,绿釉。直口,斜沿,尖唇,圆肩,折腹,腹下斜直内收,底内凹。肩部二道凸弦纹之间浅浮雕仙禽走兽。标本Ms:3,通高12、口径8、腹径16、底径7.2厘米(图四、10)。

筒腹罐2件,泥质灰陶,分二型。

A型1件,侈口,圆唇,束颈,留肩,桶状腹,底内凹,通体素面。标本M,:10,通高29.2、口径12、腹径27.8、底径22.5厘米(图四、5)。

B型1件,侈口,平沿,唇上有一凹槽,束颈,圆肩,桶状腹,平底。标本Mi:5,通高14、口径4.8、腹径16、底径11.2厘米(图四、9)。

小陶罐2件,泥质灰陶,分二型。

A型1件,直口,方唇,矮领,圆鼓腹,矮圈足。标本M3:9,通高7.2、口径4.2、腹径9、底径3、圈足高0.4厘米(图四、4)。

B型1件,敛口,圆唇,矮领,圆鼓腹,園底略尖。标本M”2,通高6.8、口径6、腹径10厘米(图四、7)。

奁1件,夹砂红陶,绿釉。直口,方唇,直桶状腹,平底,三兽形足。腹部二道凸弦纹之间用浅浮雕饰以高山,山峦之间饰虎、豹等动物,并加饰流云纹,腹部对应兽首衔环。标本Mr2,通高15.5、口径18、底径20厘米(图五、1)。

仓5件,泥质灰陶。伞形顶略出遮檐,并有瓦棱,筒状腹,三兽形足,仓体饰三组均等的三道凸弦纹。标本M4:1,通高29.5、口径6.2、腹径16.1、底径15.6厘米(图五、10)。

灶1件,泥质灰陶,M.出土,残缺。

小陶盆3件,泥质灰陶,分二型。

A型2件,敵口,平沿,圆唇,折腹,平底,腹部饰三道凹弦纹。标本M“12,通高6、口径10.6、底径5.6厘米(图四、6)。

B型1件,敞口,平沿,斜方唇,浅腹,腹部有一折棱,底内凹。标本Mz:8,通高3、口径6、底径2.4厘米(图五、2)。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甑2件,泥质灰陶,分二型。

A型1件,敞口,平沿,尖圆唇,浅腹,平底,底有3个算孔。标本M.:5,通高3、口径5.2、底径1.6厘米。(图五、3)。

B型1件,敞口,平沿,尖唇,浅腹,腹部有一折棱,底内凹、有3个算孔。标本M7,通高3.1、口径6、底径2.3厘米(图五、5)。

豆2件,分二型。

A型1件,泥质红陶,绛釉。浅盘,柱柄,空柄座呈喇叭形。标本Ms:6,通高9.5、盘径9.4、座径6.5厘米(图五、4)。

B型1件,泥质灰陶。浅盘,柱柄,圆饼形座,柱柄模印网格纹,座模印云纹。标本Mi:17,通高10.4.盘径11.6、座径9.6厘米(图五、7)。

铜器有带钩、弩机共5件。

带钩1件,“S”形,钩手呈蛇头形,标本Mi:11,通长12厘米(图五、6)。

弩机4件,全机由望山、勺、牙等组成,悬刀不长。标本Mj:13,通长5.4、前端宽1后端宽1.3、望山高0.8厘米(图五、9)。

铁刀1件,环首柄,直背,直刃,断面呈三角形,刀末为斜刃。标本M*12,通长95厘米。

口含2件,骨质,蝉形。标本M”9,通长5.5、宽3、厚0.5厘米(图五、9)。

石砚1件,青灰砂石,体呈长方薄片形,正面磨光,背面为原始面。标本M”7,长11.7、宽4.7、厚0.7厘米。

铜镜2面。

清白镜1面,圆形,高半圆钮,柿叶形钮座,座外一周凸圈纹带,外四“①"间夹饰"'‘形符号和“e”形饰等,之外为内向十六连弧纹,两圈栉齿纹间有铭文带:“洁清而白事君志污之資(?)明玄锡之泽汉日忘美人外承可兑(说)灵口”,宽素边缘。标本M”5,直径15、沿宽1.2、缘厚0.5厘米(图六)。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昭明镜1面,圆形,圆钮,圆座,座外为内向八连弧纹,之外两圈带齿纹之间有铭文带;"内清以昭明,光象之月。"宽素边沿。标本M;6,直径10.5、沿宽1.2、缘厚0.4厘米(图七)。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五铢126枚,钱径2.3—2.6厘米,穿宽1—1.1厘米。部分穿上一横或穿下一星或穿上一横穿下一星。穿之左右篆有“五铢'‘二字,钱文书体“五"字交笔弯曲,“朱"字头方折,“金"字头呈矢缺状或等腰三角形,以前一种为主。标本M<:16,“金”字头呈等腰三角形,穿下一星,直径2.5、穿宽1.1厘米(图八、2)。M2:5,“金“字头呈矢镰状,直径2.5、穿宽1.1厘米(图八、3)。Mi:7,“金"字头呈矢镰状,穿上一横,直径2.5、穿宽1厘米(图八、4)。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结语

这批汉墓仅有一组打破关系,“除M4、M2未被盗扰外,其余各墓盗掘和破坏严重。出土器物以素面灰陶器和釉陶器为主,不见彩绘陶,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特点,结合打破关系,将这批汉墓分为二期。

第一期,包括M6、M4二座。Me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带甬道的土洞墓,平面呈“刀"形,墓室一侧带有小龛;M,墓葬形制为竖穴墓道土洞墓。两座墓均为土坯封门,器物组合分别为一套灰陶器:钫、盒、罐、灶;鼎、盒、仓、罐,皆不见彩绘陶,铜镜出有清白镜。这些均具有西汉中晚期的特点,时代当在昭、宣时期。

第二期,包括M1、M2、M3、M5四座,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墓道洞室墓,M3、Ms墓室为砖室,各墓均出有子母砖。随葬品以釉陶为典型特征,组合形式以鼎、罐、奁;壶、罐、豆;罐、盆、甑等为主。铜镜出有昭明镜。货币不见新莽钱及东汉五铢。其时代当在元帝至成帝时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