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志》导读第一百二十七讲:蜀书·黄权/李恢/吕凯传

作者:读书是福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三书已合为一书。#历史#

《三国志》导读第一百二十七讲:蜀书·黄权/李恢/吕凯传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先主为汉中王,又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译】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人。年少时做过郡中吏役,益州牧刘璋征召他做主簿,当时别驾刘松建议应该迎接刘备,让他征讨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勇名声,现在请他过来,如果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就不能使他满足,如果用宾客之礼对待他,那一国不能有两位君王。如果客人有泰山般的安稳,那君主就有累卵般的危难。现在可以守边境以等待时局稳定。”刘璋没有听从,最后派使者迎接刘备,并让黄权出京作广汉县县长。等到刘备攻击夺取益州,将帅们分别占领了益州各郡县,各郡县都望风依附孙权,黄权紧闭城门坚守。直到刘璋投降才前往到刘备那投降。刘备让黄权代理偏将军,等到曹操攻破张鲁,张鲁逃奔进入巴中,黄权进谏说:“如果是去汉中,那三巴之地就无法振兴,这是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手臂啊。”于是刘备以黄权作为护军,率领各将迎接张鲁。张鲁已经返回南郑,又往北投降曹操,但突然攻破杜濩、朴胡,杀了夏侯渊,占据汉中,都是黄权的计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依然兼任益州牧,让黄权作治中从事。等到刘备登基,将要往东征讨吴国,黄权劝谏说:“吴人强悍善战,再加上大军顺流而下,进军容易退兵难,臣请求作为先驱以探敌人虚实,陛下应该坐镇后方。”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让黄权做镇北将军,带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军队,刘备自己在江南。等到吴国将军陆议趁着长江水流冲破蜀军的包围,蜀军江南的部队战败先,刘备撤军。但返回的道路阻隔,黄权不能返回蜀地,所以率领所带领的部下投降魏国。蜀国有关部门依法执行,上报将黄权的妻子儿女收押,刘备说:“我辜负了黄权,他没有辜负我。”依然像过去一样对待他的家人。

《三国志》导读第一百二十七讲:蜀书·黄权/李恢/吕凯传

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於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侯。子邕嗣。邕无子,绝。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会艾长驱而前,瞻卻战至绵竹,崇帅厉军士,期於必死,临陈见杀。

【译】魏文帝曹丕对黄权说:“您舍弃悖逆天命的人而效忠顺应天命的人,是想要效法陈平、韩信的做法吗?”黄权回答说:“臣受过刘备的特殊礼遇,既不能投降吴国,也无路返回蜀地,所以归顺我朝。况且败军之将,免于一死就是幸事,还有什么羡慕古人的呢?”魏文帝很是赞赏,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为育阳侯,加官侍中,让他陪坐同乘一辆车。蜀国投降的人有人说,黄权的家中家属已被诛杀,黄权知道是虚假之话。没有立即发丧,后来经过确切消息,果然像黄权所说的。等到刘备去世的消息传来,魏朝的群臣都相互庆祝,而只有黄权没有笑。魏文帝察觉到黄权很有气量,想要使他震惊,派部下召见黄权,趁他还没来,催促他的人接二连三,使者骑马催促,络绎不绝,官属侍从都胆战心惊,而黄泉言谈举止,神色自若。后来黄权兼任益州刺史,又调任到河南。大将军司马懿非常器重黄权,问他说:“蜀地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呢?”黄权笑着回答说:“没有料到您如此看重我。”司马懿给诸葛亮写信说:“黄公衡是快意之士,每次谈论起您,都赞不绝口,不改初言。”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黄权升任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第二年去世,谥号为景侯。他的儿子黄邕继承爵位。黄邕无子,所以爵位无人继承。黄权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担任尚书郎,跟随卫将军诸葛瞻抗击邓艾。到了涪县,诸葛瞻盘桓不前,黄崇多次劝诸葛瞻应该以急速前往占据要地,不要让敌人得以进入平地。诸葛瞻依旧不采纳,黄崇以至于痛哭流涕。适逢邓艾率军长期长驱而入,诸葛瞻且战且退到了绵竹,黄崇统帅军队激励将士,与敌决一死战,在战场上被杀害。

《三国志》导读第一百二十七讲:蜀书·黄权/李恢/吕凯传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仕郡督邮,姑夫爨习为建伶令,有违犯之事,恢坐习免官。太守董和以习方土大姓,寝而不许。后贡恢于州,涉道未至,闻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恢知璋之必败,先主必成,乃讬名郡使,北诣先主,遇於绵竹。先主嘉之,从至雒城,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为亡虏所诬,引恢谋反,有司执送,先主明其不然,更迁恢为别驾从事。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者?”恢对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已在卿矣。”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住平夷县。先主薨,高定恣睢於越巂,雍闿跋扈於建宁,朱褒反叛於牂牁。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巂,而恢案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於昆明。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绐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等同计谋,故以诚相告。”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於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建兴七年,以交州属吴,解恢刺史。更领建宁太守,以还居本郡。徙居汉中,九年卒。子遗嗣。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临陈授命,死于绵竹。

【译】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当过军中的督邮,他的姑父爨习是建伶县县的县令,有犯法之事,李恢因为他的事而被免官。太守董和因为爨习是地方上的大姓,所以将他的事压下,并保留住李恢的官位。后来又举荐李恢到周州中,他还没有到州府,得知刘备从葭萌返回攻打刘璋。李恢知道刘璋必败,刘备必成,所以就假借郡中的使者,往北去拜见刘备,在绵竹相遇。刘备很赞赏他,让他跟随直到雒城,并派他到汉中跟马超交好,马超于是从命归附。成都平定后,刘备兼任益州牧,任命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来他被投降的俘虏诬陷,说他参与谋逆,执法部门将他押送到刘备面前,刘备知道事实不是这样,又升迁他为州中别驾从事。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去世,刘备问李恢说:“谁能代替邓方呢?”李恢回答说:“人的才能各有长短,所以孔子说:‘要依据他的才能而任用他’。况且明主在上那下臣就会尽职,所以先零战役,赵充国说‘不如用老臣’,臣自不量力,希望陛下明察。”刘备笑着说:“我的本意也是有意于你。”于是,就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让他持符节任交州刺史,治所在平夷县。刘备去世后,高定在越巂横行,雍凯在建宁跋扈,朱褒在牂牁反叛。丞相诸葛亮南征,先经由越巂,而李恢取道向建宁。各县大联合,在昆明将李恢的部队围困,当时李恢的兵数比敌人少数倍,又没有得知诸葛亮的消息,就假意对南人说:“大军粮草已尽,想要撤退,我们离开家乡很久,现在得以返回,假如不能回到北面,就打算与你们同谋造反,所以以实相告。”南人相信了这些话,所以对李恢部队的围困开始怠慢松懈,于是李恢率军出击,大破敌军,一直追逐败军,往南到了槃江,东面到了牂牁,和诸葛亮率领的部队互相呼应。南方平定后,李恢因为军功最多,被封为汉兴亭侯,加官安汉将军。后来大军返回,南方少数民族再次反叛,杀害当地守将。李恢亲自前往征讨,铲除叛贼中的恶人,将他们的首领迁往成都,从叟、濮少数民族中征调耕牛,战马,金银,犀角,皮革以供应军用,所以在当时这些方面的物资没有缺乏。建兴七年,交州归属东吴,解除了李恢的刺史职位,改为兼任建宁太守,让他返回本郡居住。后来又迁居汉中。建兴九年,李恢去世,他的儿子李遗继承爵位。李恢弟弟的儿子李球,是羽林右部督,跟随诸葛瞻抗击邓艾,临阵受命,在绵竹战死。

《三国志》导读第一百二十七讲:蜀书·黄权/李恢/吕凯传

吕凯字季平、永昌不韦人也。仕郡五官掾功曹。时雍闿等闻先主薨於永安,骄黠滋甚。都护李严与闿书六纸,解喻利害,闿但答一纸曰:“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其桀慢如此。闿又降於吴,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与蜀隔绝,而郡太守改易,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厉吏民,闭境拒闿。闿数移檄永昌,称说云云。凯答檄曰:“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天下切齿,万国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除国难。伏惟将军世受汉恩,以为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昔舜勤民事,陨于苍梧,书籍嘉之,流声无穷。崩于江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先帝龙兴,海内望风,宰臣聪睿,自天降康。而将军不睹盛衰之纪,成败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履河冰,火灭冰泮,将何所依附?曩者将军先君雍侯,造怨而封,窦融知兴,归志世祖,皆流名后叶,世歌其美。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讬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盖闻楚国不恭,齐桓是责,夫差僣号,晋人不长,况臣於非主,谁肯归之邪?窃惟古义,臣无越境之交,是以前后有来无往。重承告示,发愤忘食,故略陈所怀,惟将军察焉。”凯威恩内著,为郡中所信,故能全其节。及丞相亮南征讨闿,既发在道,而闿已为高定部曲所杀。亮至南,上表曰:“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执忠绝域,十有馀年,雍闿、高定偪其东北,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会为叛夷所害,子祥嗣。而王伉亦封亭侯,为永昌太守。

《三国志》导读第一百二十七讲:蜀书·黄权/李恢/吕凯传

【译】吕凯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人。他在军中担任五官掾功曹,当时雍闿等人得知刘备在永安去世,骄矜愈加滋长。都护李严给雍闿写了一封六张纸的信,向他说明其中的利害,雍闿只回答一张纸说:“听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天下鼎立,有三种不同的历法,所以在远处的人心中惶恐,不知归附哪里。”他的狂悖傲慢到如此地步。雍闿又向东吴投降,东吴遥任雍闿为永昌太守。永昌在益州郡的西面,道路阻隔,跟蜀地隔绝,又改换了太守人员,吕凯和复丞,蜀郡人王伉一起率领和激励,官吏百姓,闭守四境,抵御雍闿。永凯多次给永昌发布檄文,劝诱吕凯,吕凯回答檄文说:“上天降下灾乱,英雄趁机四起,天下咬牙切齿,万邦都心中悲痛。臣民无论大小,都想着忠诚尽力,肝脑涂地,免除国难。想到将军您世代深受汉家恩典,我认为您应当亲自招集人马,率先行动,向上报答国家,对下不负先人,以求功劳能书于史册,留名千载。哪想到您向东吴臣服,背叛根本呢。过去舜帝勤勉于百姓政事,在苍梧去世,史籍都赞赏他,流芳千古。他葬身江南,多么悲伤。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周成王才能平定天下,先帝承受天命,海内外风归附,朝臣聪明敏锐,上天降下安康。而将军您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就像野火燎原,人踏冰河,一旦火灭冰消,您将依附什么呢?过去将军您的先父雍侯,与汉朝结怨却受封,窦融知道东汉将兴,所以归顺世祖,都是留名后世的,世代歌颂他们的美德。现在丞相诸葛亮英才杰出,在事情未开始前就觉察到,接受先主的托孤遗命,辅佐汉室兴隆,跟众人相处无所偏差,奖赏功劳不记小过如果将军能幡然醒悟,改变图谋,重新走向正道,那古代贤人不难追记,永昌这块小地方哪里足够您管理呢?楚国对周朝不敬,齐桓公问责,夫差僭号称霸,晋国抑制它的势力增长,更何况,你所臣服的并不是明主,谁肯归附呢?我认为古人大义,为臣者不和境外之人交往,所以前后和您有来往。再次收到您的檄文,我发愤忘食的大略陈述心中所想,希望将军仔细考虑。”吕凯的威势信誉在军内很显著,被郡中人信赖,所以能保全自己的名节。等到丞相诸葛亮往南征讨雍闿,大军已出发在路上,而雍闿已经被高定的部下所杀。诸葛亮到了南方,上表说:“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坚守忠义守卫边境,已有十多年,雍闿、高定在东北方面威逼他们,而吕凯等人坚守正义不与他们来往,没有想到永昌地区的风俗竟如此敦厚正直。”就任命吕凯为云南太守,封为阳迁亭侯。此时是否吕凯被叛乱的少数民族杀害,他的儿子吕翔继承爵位,而王伉也被封为亭侯,担任永昌太守。 

《三国志》导读第一百二十七讲:蜀书·黄权/李恢/吕凯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