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后司令成开国少将,副司令却是上将

1946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成立,基干部队是鲁中军区的3师、3旅和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3纵成立之初,司令员是程世才,副司令员为曾克林。9个月后,程世才调到南满军区任职,他在3纵的职务由曾克林接任,当时著名的旋风司令韩先楚正在三纵担任副司令,给曾克林当副手。不料仅仅9年之后,韩先楚成了开国上将,而他曾经的上级曾克林却仅是个少将,这是为何呢?

当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后司令成开国少将,副司令却是上将

程世才

1955年授衔的时候,最重要的两个标准就是资历和战功。论资历的话,曾克林并不比韩先楚差。两个人都是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克林担任过团参谋长,韩先楚则长期担任营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克林的最高职务是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韩先楚的最高职务是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两人平级。解放战争初期,曾克林是3纵司令员,韩先楚是副司令。

虽然两人的资历差不多,但曾克林打仗偏于保守,魄力远不如韩先楚。最明显的例子有两个,第一个战例是新开岭战役。在这次战役中,3纵和4纵联合作战,对手是有千里驹之称的敌25师。战役开打后,3纵和4纵经过苦战将敌人压缩在了老爷岭,然而此后我军先后9次冲锋都没能攻下敌人的阵地,此时敌人的三路援军已经赶至战场附近,我攻击部队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

当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后司令成开国少将,副司令却是上将

曾克林

曾克林见状,主张我攻击部队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撤退,然后找机会再打。但韩先楚却坚决反对,认为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此时撤军等于放虎归山,对我军的士气也不利,因此主张继续进攻。韩先楚的建议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最终我军赶在敌人援兵达到之前攻下了老爷岭,歼敌8000余人,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军一个整师的先例。

第二个战例是四保临江。1947年3月末,国军调集20多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面对左中右三路敌军,在该打哪一路上韩先楚和曾克林产生了分歧。曾克林出于稳妥考虑,主张先打左路最弱的22师,这样做的好处是获胜的把握比较大。但韩先楚却主张先打中路最强的89师,认为只要把89师打垮了,其他的两路敌人将不战自溃。

当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后司令成开国少将,副司令却是上将

韩先楚

当时曾克林是3纵司令员,韩先楚是副司令,但曾克林并没有压制韩先楚的意见,而是将这两种作战法案上报,最终上级采纳了韩先楚的方案,并让他指挥部队作战。韩先楚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将89师诱至我主力设伏的红石镇,然后突然发起猛攻,一举将该敌全歼。其他两路敌军得知89师被歼的消息后,害怕落得同样的下场,纷纷撤退,国军对临江的第4次进攻以失败告终。此战过后,东北民主联军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

新开岭战役和四保临江战役结束后,东野首长就感觉曾克林的指挥偏于保守,魄力不如韩先楚,因此将曾克林调到7纵当副司令,韩先楚则升任3纵司令员。此后曾克林又先后两次被降职,到1949年10月份的时候出任空军混成旅旅长,此时韩先楚已经是第12兵团的副司令员了。此后他又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发起海南岛战役,并创造了木帆船打败军舰的奇迹,为海南岛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年他是司令他是副司令,9年后司令成开国少将,副司令却是上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韩先楚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多次身临前线,几乎参与指挥了所有重要的战役和战斗,是彭总最为倚重的副手之一。曾克林则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虽然解放战争前的资历和韩先楚差不多,但解放战争后期,曾克林的职务和战功却不如韩先楚,因此55年授衔时曾克林只是少将,而他曾经的副手韩先楚却成了开国上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