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作者:插画师的三国梦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党锢之祸",发生在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分为两次,一次在汉桓帝时期,一次在汉灵帝时期,第二次"党锢之祸"的破坏尤其严重。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在名士被抓捕、迫害之时,有一个名士"望门投止",导致大量家破人亡的惨剧,而这个名士正好是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他就是张俭。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张俭这个人物。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八及"之一的张俭

张俭字元节,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人。张俭的祖上大有来头,是秦末汉初的赵王张耳。不过后来刘邦为了剪除异姓诸侯王,故意羞辱张耳的儿子张敖(袭爵为赵王),导致赵相贯高对刘邦有行刺之意,所以张敖被削藩贬爵了。时间回到东汉时期,虽然没有封国,但也是世家望族。张俭的父亲张成做过江夏太守,姑且称之为"家世二千石";张俭被兖州举荐为茂才,但是张俭因为不认可兖州刺史,拒绝了兖州刺史的拉拢。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像张俭这样的人物入仕是不愁的,在东汉延熹八年(即公元165年),张俭还是被山阳太守翟超辟为东部督邮(每郡有五部督邮,有监察各县的职权)。在次年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就爆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第一次"党锢之祸"的规模没有第二次大,张俭没有受到波及,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正面的影响。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之后,各个名士互相标榜,出现"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组合。张俭就名列"八及",指能够引导别人追随正确榜样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辟请张俭的翟超也是名士,与张俭同列"八及",最后也是死于第二次"党锢之祸"。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第一次"党锢之祸"中没波及到张俭,而在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对士人迫害更严重的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张俭却担任导火索的身份。山阳郡出了一个比较有权势的宦官,就是中常侍侯览。侯览深得汉桓帝、汉灵帝信任,与另一个宦官段圭在地方上迫害百姓、劫掠旅人;其兄侯参为益州刺史,直接冤杀益州各大户巨室,杀鸡取卵。这样一个人物,在老家山阳郡的威福可想而知。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在建宁二年(即公元169年),侯览母亲去世,他为母亲大兴土木建造陵墓,侵夺他人家宅三百八十一所、田产一百一十八顷,规格超过限制,有僭越之嫌;侯览为自己预先修建陵墓,又破人房屋,挖人坟墓。张俭弹劾侯览,但由于侯览的干涉,根本无法上达天听。于是张俭擅自破坏侯览陵墓、收没侯览财产(《苑康传》记载与《侯览传》有出入,说张俭杀死侯览母亲,收捕侯览宗族门客,总归是与侯览有关),引起侯览的报复。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有一个叫做朱并的人,是张俭的同乡,也是侯览的党羽。他揣摩侯览的心理,上书诬告张俭以及其同乡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干、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朱楷、田槃、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二十四人勾结为朋党。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而后大长秋曹节又将矛头锁定在虞放、杜密、李膺、巴肃、荀翌、魏朗、翟超、刘儒、范滂等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被定性为朋党的名士。自此宦官集团策划并且执行长达十五年之久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对东汉朝廷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破坏。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望门投止"与"破家相容"

张俭作为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中常侍侯览的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也是宦官集团追捕的对象。面对宦官集团的打击和迫害,张俭选择的做法是一路逃亡,"望门投止",看到别人家门就寻求庇护;而由于张俭的名士的身份,与宦官集团敌对的关系,以及当时人对名望的追求,很多人冒着巨大的风险保护张俭,"破家相容"。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史料对张俭逃亡的记载非常惨烈,张俭一路从山阳郡逃亡到北海国、东莱郡,在李笃和追捕张俭的外黄令毛钦的庇护下出塞得全。而张俭逃亡的代价则是庇护他的人家都受到重创,《后汉书·张俭传》中记载"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孔融家一门三人争死。当时张俭投奔孔融的哥哥孔褒,孔褒不在家中,孔融自作主张收留张俭。事情败露之后,张俭还是被名士以及地方官吏庇护出逃,孔褒、孔融兄弟却被收捕送狱。孔褒、孔融、孔母三个人都请求朝廷处置自己,最后朝廷选择处置孔褒,孔融正是因为这件事而名望大盛。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其他名士的选择

受到追捕,陷入危险境遇的名士不仅仅张俭一人,不过有些名士则做出与张俭截然相反的选择,或者隐姓埋名远遁山林;或者留在原地等待抓捕。名士夏馥听说张俭逃亡的境遇,顿足指责张俭牵连无辜。他选择的做法就是剪掉自己的胡须(古人对须发极其重视,有的刑罚就需要剪掉胡须和头发),改易自己的形容,给别人做佣人。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如此二、三年后夏馥已经完全变样,甚至夏馥的弟弟夏静都难以辨认,只有听到夏馥的声音之后才觉察出来。夏静对夏馥行礼,夏馥不敢接受,在夜中告诫夏静不要透露自己的行踪。后来夏馥在党禁之前,也就是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之前去世。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另外还有李膺和范滂,也可以视作张俭的反例。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之后,乡人劝李膺逃亡,李膺以"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的理由主动入狱,而后死于狱中;汝南郡督邮吴导拿着诏书到范滂所在的征羌县,没有捉拿范滂,而是关闭驿舍伏床痛哭。征羌令郭揖打算弃官与范滂一起逃亡,但是被范滂拒绝。范滂不想连累其他人,在与家人诀别后从容赴死。

引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逃亡迫使大量人被杀,如何看待名士张俭

总的来说,张俭、夏馥、李膺、范滂等人都面临着生死抉择,夏馥不愿意牵连他人而隐姓埋名;李膺、范滂更是连逃生的举动都没有。张俭则望门投止,连累了很多人。平心而论,张俭是因为对抗为非作歹的宦官势力而受到报复,而非一己之私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但与夏馥等人相比,他的道德水平还是要逊色一筹了。

参考文献:《后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