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作者:央视科教

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要说到唐代谁写的诗好,科教授首先想到的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毕竟上了那么多年的学,背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诗

不过科教授记得,以前还学过一首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赞为“孤篇盖全唐”,难道是说比李白和杜甫的诗还要好?科教授决定研究一下。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是谁?

“低调”到几乎没有记载

历史上的张若虚可能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以至于他文采这么好,却没留下多少记载。在正史中只有《旧唐书》提到:

“(张)若虚,兖州兵曹”,“先是神龙中,(贺)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清代的《全唐诗》中说:“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能够与贺知章并称,可见在当时他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不过他的诗作传世却很少,在唐代的各种诗集和评论作品中,都不见张若虚的诗作。

直到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才第一次收录了他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此后一直等到明万历年间的《诗薮》,才有对他的诗的简单评价。世人真正重视起《春江花月夜》,甚至说它“孤篇盖全唐”,还是从清代才开始的。

“孤篇盖全唐”?

原话没说得那么夸张

严格地说,历史上并没有“孤篇盖全唐”的说法,这个说法应该是来源于《湘绮楼说诗》。

清代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中说:“张若虚《春江花月》,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艳其鲜润,宋词、元诗盖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其实所谓的“孤篇横绝”,原本指的是这首诗的立意水平,是同期宫体诗作中的顶峰。

后来这句话化用成“孤篇盖全唐”,并且广泛传播,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五字铿锵有力。但实质上,这个评价,已经是超出王闿运的原意了。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因为除了这位科教授不怎么熟悉的王闿运,闻一多也曾评价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那么,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到底好在哪里?凭什么能得到这么多大家的称赞,直到入选教材并要求背诵呢?

《春江花月夜》有什么好的?

破旧立新,迈向盛唐

用闻一多的话说,《春江花月夜》“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向后清除了盛唐的路”。唐代之前上百年,宫体诗一直占据着诗歌的主要位置。

这种类型的诗歌起源于南朝皇宫,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山水形色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宫体诗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和词藻上的华丽,在内涵上不是很深刻,后人评价其“力渐柔而采渐缛”,受到了不少批评。所以到了张若虚这里,虽然他仍然使用的是宫体诗的格律,但是立意上却直接上升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闻一多惊叹这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由此可见,《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确实不一般,科教授当年还真是没白背。

张若虚是谁,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所以最后,科教授就给大家背一遍《春江花月夜》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百家讲坛

《诗歌故人心》第二部

播出时间:1月15日-1月23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于毅 任薇(实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