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作者:惟史能言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始皇帝扫灭六合,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自以为金城千里,江山永固,可传之无穷。却不想遇到大秦帝国的前世冤家,今生对头。刘项俱非读书之人,但凭一勇之力,权谋之变,遂亡秦族。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刘即是指刘邦,名季,原为秦泗水亭长,芒砀山斩蛇起义,起兵反秦,称沛公。受怀王之约,于项羽两路灭秦。项羽遇章邯军,纠缠于巨鹿。刘邦听取郦食其之谋,张子房之策,计取陈留先入关中。鸿门宴逃生后被封在汉中为王,此时称为汉王。汉王拜韩信为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联合诸侯,偷袭项羽都城彭城,开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于垓下灭项,建立汉朝,即为汉高祖。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可叹世人,所谋之事,四分人事,六分时势。刘邦之勇不及项羽,文才不比萧何,谋略不及张良,武略不及韩信,出身不及怀王,仁义不及田横,终能荡灭群雄,位居九五。若刘邦生于三国之际,恐不过似于二袁之辈耳。

刘邦无勇,纵观刘邦一生百战,胜少败多,彭城以多败少,逃窜如鼠;荥阳被困之时,纪信代死;鸿沟违约反攻,丧如狼犬;白登被困于匈奴,走夫人路线以逃生。汉王无义,彭城兵败逃亡之时,得遇戚姬,温床软枕,又入春宵,可曾思老父妻儿,生死未卜;逃亡之路,见险而弃子,多亏藤公夏侯婴心中不忍,方能保全汉王子女。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古人云见微知著,以此数点,即可见刘邦无德无勇,生于乱世,终能称霸夺魁,皆源于三点:其一为隐忍,其二为权谋,其三为擅驭人,有此三点,四分人事就矣。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隐忍,刘邦素有大志,见始皇出巡,车队华丽,感叹曰“大丈夫当如是也”,然刘邦生于田耕之家,位为亭长之衔,年近半百,一事无成,却能志藏胸中,不显不堕,不急不躁,可谓能忍(观后世先主刘备,果为一家人也。);鸿门宴上,于项羽之跋扈,范增之相逼,项庄之利刃之间,谈笑自若,卑躬屈膝,可谓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也;建国之后,爱姬戚夫人之莺莺软语,恳求换储之时,虽不忍拂其意,却深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终以商山四皓为契机,太子羽翼已丰为由,拒绝了戚夫人。殊不知,勇猛彪悍如韩信、彭越、英布之辈,尚被高祖谈笑族灭,商山四皓有何能为。不过堵戚姬之口耳,能拂爱姬之言,杜枕边之风,当为后世之表率,三国刘表若明此理,荆襄稳固矣。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权谋,刘邦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定边,唯其深谙权谋机变之术。灭项之战中,数次盗取韩信兵符,收英布于绝境,违鸿沟之约定,此皆不足谓,毕竟江山逆取而顺守之。然天下已定,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英布为九江王,终是卧榻之弊,鲠喉之疾,不除不安。于是伪游云梦,废韩信;借征兵而枭彭越;淮南灭英布;代地平陈豨……终于鸟尽弓藏,功臣尽诛,自以为天下已定,再无反者,却又感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确是可笑,设想若以韩信为帅,英布、彭越佐之,戍于北方,则无白登之围,匈奴之患,和亲之辱,冠军侯可成家,万里长城亦不存。天下非无勇士,皆因勇士遭嫉遭忌耳。且看中华之历代开国之君,尽诛杀有功之臣,相较之下,以宋太祖之杯酒释兵权为最仁,汉高祖、明太祖为最暴。后世之君,莫说诛王,便是削藩,尚有七国之乱、靖难之役。高祖以布衣为君,取天下尽赖诸功臣之力,然诸功臣族诛命丧,却不能覆汉,高祖之权谋,可见一斑。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擅驭人,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见其尚有自知之明,萧何起于沛县,是最早的从龙之臣,灭项之战中,关中之地尽予萧何镇守,汉王征战于沙场,而不疑之。封赏功臣之时,封萧何为首功,人皆不服,高祖以功狗功人之论而堵悠悠众口,此为其用人不疑。张良相投,便即用之,破秦灭项,治国安邦,言听计从,并出兵助其复立韩国,此为识人之明,不仅识人之才,还能知人之需,予人所求。汉中拜将,启用无尺寸之功的韩信,推食食之,解衣衣之,赋其兵马,用其之策,韩信方能拂灭五国,败楚军,杀项羽,可谓尽用其才。立国之后,抚众将而封雍齿(雍齿曾经背叛刘邦,是刘邦最恨的人);用季布(曾经多次追杀刘邦)而杀丁公(原为项羽的将领,在追杀刘邦的时候故意把刘邦放走,对刘邦有恩);白登兵败后赏娄敬(曾经强谏刘邦,阻止他对匈奴作战,刘邦没有采纳才会战败);厌儒生而用陆贾(多次顶撞刘邦)。在刘邦临终之时,吕后问相,刘邦尚能说出 “萧何之后用曹参,曹参之后用王陵,王陵忠而无谋,陈平佐之,陈平谋而无断,周勃佐之。”的政治遗嘱,可见其识人用人驭人之能。

楚汉英雄之三:汉高皇帝刘邦

统帅者若不能用人则失人,失人则失事。田丰沮授之谋不弱于郭嘉荀彧,曹操用之,袁绍囚之,故官渡之战曹胜而袁败。徐辉祖之才高于李景隆,王敬止之忠甚于胡广,建文帝以亲疏而见疑徐辉祖,重貌轻才能而用胡广,靖难之役岂能不败。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袁崇焕、洪承畴俱为定国安邦之大才,崇祯帝操切用之,不能各尽其才,终失天下。驭人之道,史迹凿凿,不可不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