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作者:动静新闻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1981年,贵州省兴义县南盘江北岸巴结镇(今南盘江镇)歪染村农民潘正国,在自家油榨房开挖田埂时,挖出两件石器上交国家。两件石器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竖长方形,双肩,带短方形柄。其中一件编为1112号,通长25.5厘米,通宽8厘米,最厚处2厘米。整器分为两个部分,上为铲身,下为柄部,双肩略厚窄,向上渐薄渐宽至刃面。柄长4厘米,铲身长21厘米,正面微凸,背面平整。前端为单面弧形刃,刃面有局部破损,刃缘外凸。双肩平,总宽5厘米,左肩宽2厘米,右肩宽1.5厘米。整器石质坚硬,通体磨制光滑,呈浅白灰色,表面有玉化现象,莹润细腻。另一件编为1113号,样式相同,残长22.5厘米,残宽7.6厘米,如果不是刃面严重残损,应该同第一件大小相当。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双肩石铲 兴义巴结歪染村出土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1986年,黔西南州文博工作者又在离南盘江北岸不远的巴结镇箐口村发现并征集到一件同类型石器。器型看上去较上述两件略为宽扁,双肩平齐,器身正面稍凸弧,纵向有明显的折棱,背面平整。通长20.5厘米,最宽处8厘米,最厚处2.3厘米。通体磨光,形制规整,棱角分明,制作精良。三件石器经国家文物局历史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一级文物,换句话说,就是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那它们代表什么呢?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双肩石铲 兴义巴结箐口出土

这种双肩石器是南方新石器时代具有浓厚地方性特征的遗物。按照使用功能、形制区别、个体大小、厚薄轻重等差异,大致可以分为石拍、石铲、石锄、石斧、石锛等几大类。其共同的特征是以双肩为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为器身,下部为器柄。兴义南盘江畔发现的这三件均为双肩石铲,是上述五种类型相对比较少见的一种。南盘江是黔桂两省界河,北岸的兴义县境南部乡镇一带,是布依族的主要聚集区之一,南岸的广西百色隆林县,是壮族聚集区。两个民族语言相通,都属于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从族属渊源上看,他们共同的指向是壮侗语系民族的祖先——古代骆越人。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南盘江巴结风光

主流的说法,古代中国南方主要有百濮和百越两大系统,西南内陆称“濮(pú)”,沿海地区称“越”,骆越族群属百越的一支。相对贵州,这种双肩石铲在骆越族群的大本营广西,则是普遍性存在,出土点较多。据广西考古所谢广维撰文统计,目前共发现36个县(区、市)130余处出土点,有“大石铲文化”之称。作为骆越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目前最大的双肩石铲之一,出土于雷州英利镇那停村,斜肩,通长62.5厘米,宽28厘米,表面光滑,形状完整,刃部宽厚。骆越文化核心区——南宁的坛洛镇,更是一次性发掘出土300多件新石器晚期的双肩石铲。显而易见,兴义南盘江畔出土的三件双肩石铲,是受到骆越文化北上传播的影响。

今贵州南北盘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历史上大致属于百濮和百越的文化交融、交叉地带,骆越文化从桂南一路北上,在持续传播和影响过程中,似乎也和当地土著濮人不断融合,发生变化。首先从器型看,兴义南盘江畔出土的三件双肩石铲明显比广西“大石铲文化”出土的器物要纤细一些,并且器身较直,没有出现束腰的情况。其次是磨制精良,器型标准大气,感觉时代更晚。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把“有肩石斧(也包括双肩石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肩际微凹,肩形未明”,是为原始型;第二种肩型为钝角,是为成熟型;第三种肩型为直角,是为已经更为进步的造型。兴义出土的三件显然为第三种,肩角为直角。因此尽管此前断代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物,但本着大胆推测的原则,笔者更倾向为商周之后,甚至达到更晚的战国时期。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双肩石铲 广西出土 图片来源:考古文化圈

从2007年开始,贵州省考古所在贞丰县北盘江沿岸的沙坝、拉它、孔明坟、天生桥一带进行考古发掘,几年间又陆续出土了一批双肩石器,大致时代为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以鲁容沙坝遗址出土的双肩石器最为典型。只是相比南盘江畔出土的,制作相对粗糙,大小不一,双肩不平,为钝角斜肩。巧合的是,这些地方目前也是布依族的主要聚集区,鲁容村的布依族同胞占比甚至高达百分之百。今天多数学者认为,布依族源于古代百越系统的骆越族群,秦汉时期始称“濮越”。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这些双肩石铲,从实物造型和出土地点的角度,似乎印证了布依族这种“濮、越”融合的历史渊源。

龙说夜郎丨贵州南北盘江出土的几件石铲,文物级别为何如此高?

双肩石铲 贞丰沙坝出土 图片来源:贵州省考古所

最后是关于双肩石铲的用途。石铲作为原始农具之一,主要用于垦荒、翻地、除草、种植等。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有使用石铲加热后对筋骨进行热敷治疗的记载。但兴义出土的三件双肩石铲,从其制作精良和磨损程度看,显然不是实用器,而更像祭祀的礼器。推测有可能是由部族寨老们掌握,代表一个族群至高无上的权利。巴结歪染出土的两件更是形似“且”,古代“且”“祖”为同字同意,那当年寨老们会不会用双肩石铲来祭祀祖先,祈求部族兴旺呢?

撰文:龙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