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直隶省党组织应运而生)

作者:表里如一大好河山

20世纪初期,神州大地上活跃着两位巨人。他们一南一北,犹如衡(山)、恒(山)双峰。南方的那位叫陈独秀,北方的这位叫李大钊。一位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一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岁月里,他俩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弹精竭虑,呕心沥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已经并将永远被中国人民传为佳话。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事,还得从陈独秀被捕说起。1919年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震撼了中国大地。6月11日,陈独秀、李大钊和高一函等北京大学教授们,不顾炎热,依然走到前门外向群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损害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以期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陈独秀因此而被捕。3个月后,陈独秀被取保释放。出狱后,他和李大钊等一起,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对那些五花八门的冒牌的社会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这又惹怒了北京政府。为了免遭敌人的继续迫害,陈独秀被迫离京赴武汉讲学,宣传革命真理。可是,“湖北官吏对于陈氏主张之主义,大为惊骇,令其休止讲演,速去武汉" (见《汉口新闻报》, 1920年2月9日)。陈独秀只好乘车北上返京。

陈独秀既然被湖北反动当局驱逐出境,那么也就很难在北京立足了,陈独秀曾是被捕过3个月的“旧犯" ,当他被取保释放时,北京政府仍对他加以管制,规定他不能自由行动,有行动须得到政府批准,现在陈独秀这样到处演讲,哪里容得!因此,当陈独秀尚未抵京时,京师警察厅便派出警察在他的寓所-北池子箭杆胡同一带放哨,待他到后立即速捕。

为了避免陈独秀再次被捕,经李大钊等友人计议,在他到达北京西车站时,即派人把他接下车,并立即安置在北大理科教授王星拱的家中暂避,不久,陈独秀由李大钊护送至津,再转乘轮船赴沪。赴津路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商讨了有关在中国建党的问题。

陈独秀走后,李大钊在天津,曾与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章志等到旧俄租界去会见一位苏联朋友,交换革命意见,但很快被敌人注意上了。第二天,天津一家报纸便登出了“党人开会,图谋不轨"的消息。李大钊在急忙通知几个有关的人,并要他们注意防备以后,旋即返回了北京。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由北大中文系学生邓中夏和英文系学生高君宇等人公开发起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教育了一批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为建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到卢沟桥、丰台、长辛店、海淀和罗道庄等处,向工人、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个组织后来发展到120多人,存在的时间很长,直到1925年还在活动,因此影响很大。

中国建立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得到了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威)分局派出由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和夫人库兹涅佐娃,以及秘书马迈耶夫、翻译杨明斋(俄籍华人)等人组成的俄共党员小组到达北京,经北大俄籍教授柏烈维的介绍,他们会见了李大钊,并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和经验,李大钊多次组织欢迎会、讲演会,热请接待他们。李大钊曾与维经斯基在北大红楼图书馆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秘密地讨论了在中国的建党问题。随后,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等到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的中心上海,会见陈独秀。马迈耶夫则留在北京继续和李大钊联系,帮助他从事建党的工作。 1920年10月,在李大钊领导下,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张国焘、邓中夏等。翌年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举行会议,决定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

陈独秀回上海后,住进了由许德珩事先为他找好的寓所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在反复遭到北京政府的迫害后,陈独秀的思想更激进了,他和上海的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结合起来,积极投入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负总责,成员有李汉俊,沈玄庐(即沈泽民,沈雁冰之弟)、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沈雁冰(即茅盾)、邵力子,杨明斋等。戴季陶、张东苏曾参加过几次活动,但他们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俩就退出了研究会的活动

维经斯基等到上海后会见了陈独秀,这使陈大为高兴。经过陈独秀的介绍,上海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维经斯基建立了联系,并进行了多次交谈,使他们更加明白了苏俄和俄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走俄国人的路” 。这样,在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被列入了议事日程。1920年7月19日,上海举行了中国积极分子会议。这次会议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会上,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坚决赞成建立中国共产党。不久,李达、施存统、周佛海、俞秀松和其他人也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这样,上海出现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主义小组。”(舍维廖夫:《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同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为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叫什么名称,是叫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陈独秀拿不定主意,写信征询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非常明确地回答说,叫共产党。陈独秀同意李大钊的意见。所以上海党组织一成立就叫共产党。随后创办的秘密刊物也称之为《共产党》 (月刊), 12月,陈独秀应友人之邀去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小组书记先后由李汉俊和李达代理。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在建党过程中,对推动武汉、济南、长沙、广州、旅日、旅法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21年1月,李大钊著文公开呼吁创建工人阶级政党。他指出, “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 c派(指共产主义派--引者注)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的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 同年3月,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举行了一次会议,并“以会议的名义发表了关于我们的目标和原则的共同声明。这次会议还制定了临时纲领" (见胡绳主箱《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年8月第1版).

在上海发起组的精心筹划下,经过各地小组的积极努力,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趋成熟。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派出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克·斯内夫利特,荷兰人,化名安得烈森)到达上海,接替维经斯基工作的远东局代表尼柯尔斯基也来到上海。他们同李汉俊、李达等多次磋商,马林提出了尽快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上海小组认为建党工作已有基础,对此表示赞同。随后,李达和李汉俊便函告各地小组派出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党的成立大会。 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的小组代表,经过干辛万苦汇集到上海,“群英结党救中华"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光荣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了。

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同时,李大钊十分关注并热情帮助直隶省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作。

李大钊为天津党团组织的建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筹建天津党团组织的主要领导人。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成立。李大钊对这个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组织十分关怀,当觉悟社成立的第五天,即9月2日,李大钊应邀到津,与觉悟社主要成员座谈,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月,于方舟等人在津组织建立了新生社,在李大钊指导下,新生社成员积极开展各项革命活动,1920年秋天,在李大钊亲切指导下,于方舟在直隶一中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要成员有安幸生、李培良、卢少亭、郝久亭等人,并发行会刊,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情况,宣传革命的主张,这时,觉悟社主要成员周恩来等已决定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周恩来走后,李大钊与于方舟等继续保持联系,指导他们进行建团建党工作。同年11月初,李大钊派遣张太雷到津,在觉悟社和新生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天津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又称s.y). 1922年3月12日,李大钊派人到津,帮助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于树德、李峙山任正副主任。1924年3月9日,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于方舟任委员长。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广泛传播,随着马克思主义与迅速兴起的天津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天津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天津建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李大钊关怀与帮助下,1924年3月,中共天津小组成立,不久,中共天津地委亦宣告诞生,于方舟任书记。

唐山是直隶省产业工人较集中的地方,有很好的革命基础,是李大钊从事早期建党活动的重点基地之一。早在1920年,李大钊就派遣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罗章龙到唐山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工人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简称“南厂”)工人邓培为人正派,思想开期,技术高,手艺强,在工人中威信很高,是南厂工人领袖,于是罗章龙就把邓培作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唐山地区的联系人,邓培也经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学"催眠术为名,到北京大学会见李大钊和邓中夏等人,进一步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1921年春,罗章龙介绍邓培加入了北京共产义小组,成为直隶省第一名党员。接着,邓培又在南厂介绍了多人入党。 1922年3月,根据中共北京区委关于发展党员、建立唐山党组织的指示,邓培在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工会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并于同年4月在南厂建立了党的员会,邓培任书记。这是直隶省最早的基层党组织。接着,他又在开谍煤矿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同年8月,根据中共“二大”关于一个地方有两个支部以上者,可推举3人组成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规定,正式成立了中共唐山地方行委员会,邓培任书记。隶属中共北京区委领导。

秦皇岛是近代中国北方产业工人聚集的地方,李大钊十分重视这里的工人运动和党组织的建立工作。 1921年11月,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委员、共产党员杨宝昆,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派遣,到京奉铁路山海关造桥厂(今桥梁厂)开展工人运动。第二年8月,中共北京区委派王尽美到山海关领导工人运动。杨、王二人于9月间发展两名党员,建立了党小组,杨宝昆任组长, 1924年11月,中共山海关特别支部建立,鲁想堂任书记,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和全国总工会党团领导。

张家口是五大铁路干线之一的京缓铁路的中心,产业工人较集中,同时它又邻近京津,地处翼、晋两省和内蒙地区的交接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京区委十分重视在张家口建党,并把它作为重点地区。

早在1920年,李大钊便通过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派遣何孟雄、高君字、王仲一先后到京绥铁路及南口、张家口等地调查,访问工人,筹建工人组织。1921年7月,李大钊派遣何孟雄、张隐韬等共产党员到张家口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共产党组织。第二年2月,何孟雄、张隐韬介绍张家口铁路车务工人李泽入党, 6月又发展李连生、周振声人党,建立中共张家口铁路工人小组。1923年2月,建立中共张家口铁路车务工人支部,李泽任书记。何孟雄还以特派员身份到京绥铁路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到1923年初已建立3个党小组。不久,京绥铁路西直门、南口、康庄和大同等地的铁路工人中都有了党员和党的组织,为了统一京绥铁路党组织的领导, 1924年春,建立了中共京缓铁路支部,何孟雄任书记。1924年2月,中共北京区委和李大钊先后派中共党员何孟雄、王仲一、江浩和张良翰等到张家口建立国民党各级党部,并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组织。当时,张家口中共党员及其组织的发展已由铁路扩展到各业工人中间。1925年初,王仲一、江浩根据中共北京区委指示,建立了中共张家口特别支部,王仲一任书记。同年2月,在中共北京区委和国民党北方地区领导人李大钊、国民党中央委员徐谦等帮助下,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进驻张家口,推动了张家口地区的国共合作和工农革命运动。中共北京区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派遣中共党员虞和卿、宣侠父、张兆丰等到张家口发展党的组织。不久,在工人、国民军中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建立了中共组织。当时,中共察哈尔、热河,绥远3个特别区工作委员会亦已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等认为,张垣(即张家口)乃西北一带的枢纽与关键,急需建立党的统一领导机关。为此, 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委派肖三、杨洪诗等人到张家口,与中共张家口特支负责人王仲一、江浩等一起秘密建立了中共张家口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我党在长城以北建立的第一个地区性的党的领导机构。其代称为“章迪芳", “张棣芳”,肖三任书记,王仲一任组织部长,江浩任宣传部长。

保定是当时直隶省仅次于省会天津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李大钊为在保定建立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21年春和1922年春,李大钊和北京党组织曾先后指派邓中夏、何孟雄到保定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建团建党活动。1922年冬,保定已有王锡疆、杨其纲、安志成等几名中共党员,根据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建立中共保定小组,王锡疆任组长。 1924年5月,保定又发展两名共产党员,根据中共“三大”党章关于“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小组”的规定,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张廷瑞等复建中共保定小组。到1925年春,鉴于党员人数增加(已有25名),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决定成立中共保定支部。该支部成立后,在进一步推进国共合作,领导国民会议运动中使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到1925年12月,中共保定支部已有下属7个支部,99名党员。这时,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在保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并派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学生彭秀纶到保定负责组建地的工作。1926年初,建立保定地委,首任书记彭秀纶。隶属中共北方区委领导。

石家庄的党组织也是在李大钊指导下创建的。1920年下半年,李大钊派遣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邓中夏、朱务善等率“平民教育演讲团”到石家庄,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石家庄铁路工人的觉悟。在此基础上,1921年冬,经罗章龙介绍,正太铁路总机厂工人孙云鹏在北大西斋入党。孙云鹏入党后,在正太铁路上建立了党小组。1922年8月,李大钊派共产党员张昆弟以正太铁路密查员身份到石家庄开展工人运动,12月,成立了中共正太铁路总工会党团,张昆弟任书记。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成立后,李大钊很重视石家庄工作,他认为石家庄有现代纺织工业,又系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很重要,应重视这些地区的工作。中共北方区委根据李大钊的意见,于同年12月6日作出在石家庄建立党的特支的决定。随后,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陈乔年派北京中法大学学生、共产党员王光字(王斐然)到石家庄筹建特支。1926年1月,王光宇与先期由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派到石家庄搞工运的王警昆(王鹤寿)、傅茂公(彭真)一起组建中共石家庄特支,王光宇任书记。隶属中共北方区委。

邢台的党组织也是李大钊派人帮助建立的。1925年4月,中共北京区委和李大钊派遣张仲毅、于方舟到那台, 在直隶省立第十二中学发展史天和等4人加入共产党。同年8月,驻邢台的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共党员王环新、杨子江、李长泰在十二中介绍朝杰等人加入共产党,并建立了党支部。11月,中共党员沈国华在那台省立第四师范介绍王福堂等9人加人共产党,并建立了支部。这时邢台已有十二中、四师两个党文部。为统一领导邢台地区党组织,12月,中共北方区委将十二中支部改建为中共顺德(邢台)特别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