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斌:应该尽快降低利率,而且力度要大一点

作者: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3日电 题:《张斌:应该尽快降低利率,而且力度要大一点》

  作者 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我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尽快降低利率,而且力度要大一点。因为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是重要的时间窗口期。

  现在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接下来经济下行压力是存在的。这样的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偏积极,要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宏观政策工具方面,短期内大概三类:预算内财政,2021年预算内调子基本确定,年内主要是加快实施力度,在总量上还不够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预算外财政支出,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现在正处于整治处理阶段,存量风险多,增量控得很严;因此,就只能使用货币政策。

  现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未起,但大方向肯定是会慢慢正常化。这时候中国降利率、货币宽松没有压力。一旦美联储开始缩表加息,再想降低利率,再想使用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压力会非常大,汇率压力也会非常大。一旦美联储政策收紧,我们就要更偏向财政政策的使用了。

  经常有人说货币政策没有用,那美国、欧洲、日本为什么拼命用呢?宽松货币政策究竟会带来什么结果?

  我认为,美日欧经验告诉我们,货币政策是有用的,不是没有用的。经济复苏过程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这方面我们做了实证研究,主要是看降低利率对劳动力市场各阶层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降低利率,收入越低的阶层收入改善越多,中高收入阶层收入改善不大(工资性收入)。对最低收入阶层10%的人群来说,降低1%的利率可以提高他们平均每人每天2.8小时工作时间。

  另外,现在正好处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银行风险处理的关键时期,利率低一点,债务成本低一点,流动性多一点,对缓释风险是有帮助的。

  一些人担心大水漫灌会引起通货膨胀,我认为并不需要担心。因为我们过去的货币信贷增长并不是降低利率带来的。过去信贷增长是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大量举债、信贷带动债务和信贷增长。而现在它们是在收缩的,全社会的广义信贷增速在持续下降。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是使下降的速度能够不要太猛而已。降低利率之后,让私人部门的资产多一点,债务少一点,然后让资产负债表更强一点,信贷多一点,只是减缓了社融增速下降,而不是社融反推上去。

  还有一些人担心房价问题。全社会信用增速大幅放缓,房价2022年下跌的概率是有的。即便房价涨了,是不是就可以绑架我们的货币政策?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城市房价即便上涨有它的自身问题,应该采取局部针对性政策,而不是牺牲总量政策。(本文据张斌在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例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