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作者:用户4035568016

雷波 : 苏珊.桑塔格魔咒的受害者

雷波:自然摄影师

自然摄影师,主攻昆虫微距摄影,并长期致力于人工光线在野外环境中的应用,作品曾获《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摄影大赛金奖。

在ibe团队里,大家都喜欢称呼雷波为“老偷”,这源于他的网名“偷米”。“老偷”是一个很爱琢磨和和大家交流的人,以至于主页君有时候都比较害怕和他聊天,因为打开了话匣子,很难停住。但是每每的聊天和谈话,他对摄影技术和摄影理念的一些想法,总会引起你的思考,落入他的聊天“陷阱”而不自知。嗯,今天让“老偷”和你聊聊他的摄影经。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雷波在拍摄前进行观察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老偷说过:“自然微距摄影是个体力活,也是个脑力活。”不过对于老偷来说,一次次的趴伏很可能就是他在摄影道路上虔诚的叩首。

1、微距摄影对你来说是什么?

对你来讲,微距摄影是什么?你在网站上曾经乐此不疲地分享你关于摄影技术和器材的总结,动力在哪里?又缘何停止了更新?

自然微距摄影么,小品,小情调,注重细节表现或者形式美,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现在觉得它比其他门类有更丰富的题材,更擅长以小见大,于平凡中发现美。而它不是简单的细节表现,它和视觉创意、情感倾诉,甚至人文关怀都有关联。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云南独龙江,路边的螽斯

个人博客停止更新,原因如下:1、在那里我很难接收到中肯的意见,在众多溢美之词的包围下,我在yy中虚度了好多岁月;其次,我早先分享的好多所谓经验,一次又一次被自己推翻。为了避免误导别人,我不会再轻易分享所谓教程;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广东南昆山,雨后新生的蘑菇

其三,我发现自己和优秀的自然摄影师存在好大的差距,需要大量时间静心学习,在反思和实践中构想未来该如何拍摄。不过,相信有一天,我一定会回来的!

二、关于国内外的自然微距摄影

依你对国外微距摄影的了解,你觉得国内外摄影师的主要差别在哪里?

关于国内的微距摄影,著名摄影师布列松曾说过:“我一直对那些热衷于摄影技术,流露出无节制追求图像清晰度的人持有微词。他们是热衷于细致、精准呢?还是希望欺骗双眼,感觉自己与现实更接近?”不是我说的,别打我,要打打老布去!

云南普洱,汤普森多刺蚁头部特写

是的,大师的话总是如此的一针见血。那些出于商业目的的各种神化器材理论和无节制追求细节的摄影指导,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所谓的复眼、数毛微距大师,让人天真的以为,细节代表了摄影的一切。国内的自然微距摄影基本处于一种高画质的科普作品水平,大风气上,强调一种对器材和技术的依赖,而且跟风现象特别严重。

云南独龙江,枯叶里避雨的萤叶甲

反观国外,却总能看到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有人说,西方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变革创新的过程。是的,在自然微距领域,这种创新精神一样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能看到一些像毕加索一样的立体主义自然微距摄影作品,也能看到一些酷似印象派的自然微距摄影作品……它们体现出国外摄影师对自然微距摄影的思考和尝试。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重庆四面山,森林里的大眼斜鳞蛇

国内外的自然微距摄影,我觉得最大的差距在于创作的主观性和创新性。在国内,具有个性,同时具备扎实的摄影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自然摄影师少之又少。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有条件去向那些真正优秀的摄影师学习!

三、我眼中的印尼摄影师现象

同样都是主攻昆虫微距,你对于印尼摄影师这个群体有什么样的看法?

对于目前网上的奇葩印尼摄影师现象,我的看法是需要多角度去看待。首先,这些作品是目前少有的能引起不明真相的公众高度关注的自然题材类照片,从社会层面来讲,它能拉近公众和自然的距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榕果上寄生的榕小蜂

其次,这类照片应归于创意摄影领域,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摄影。但很多不明其里的媒体将其做为一种真实存在来吹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被拍砖和厌恶就很正常了;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青海三江源,落日余晖下的蝴蝶群

这些作品最大的错误在于文字欺骗,它们虚构了不真实的场景却不加以说明。正所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一旦童话被揭穿,那被欺骗后的愤怒会淹没一切。如果摄影师能够同时将创意的目的和方法用诚实的文字表述出来,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重庆四面山-河边密集的网丝蛱蝶

不过,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自然之美是不需要依赖摆拍去实现的。怀揣敬畏自然之心,随着时间和经历的积累,相信你真的会看到更多“童话故事”。

四、为何执着于微距摄影10余年?

微距镜头下令人惊奇的微观世界,常常会引人开始尝试微距摄影,但是很多人又常常浅尝辄止,对此, 你怎么看,是什么原因让你执着于此这么多年?

自然微距摄影之所以能吸引人,是源于我们的猎奇心。比如复眼、肉眼难见的微观细节等。当它们被极致清晰地呈现出来后,那种惊奇的确很令人迷醉。但看多了之后,再加上提升拍摄技术难度的增加,这种猎奇心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是诸多人浅尝辄止的原因所在。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广州,刚羽化的优越斑粉蝶

天才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说过:“最近摄影作为一种娱乐,已变得几乎像色情和舞蹈一样广泛——这意味着摄影如同所有大众艺术形式,并不是被大多数人当成艺术来实践的。”在今天,随着数码相机和手机拍摄功能的普及,无论你的相机多么高端和昂贵,拿个单反拍照已经和歌厅唱k没啥区别了。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广州,印象.蝴蝶

我觉得大多数自然摄影爱好者和我一样,都是苏珊.桑塔格魔咒的受害者。因为我们一旦拿起相机,我们所看的世界,都是带着个人喜好和偏见的。随着时间和经历的累积,这种偏见可能会变得更美好,也可能会更偏激。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广州,枯枝上的肿腿蜂

其实,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但这几乎是每人必须经历的过程。 著名的自然摄影师西蒙.金曾说过:“一只反嘴鹬可能已经被成千上万次的拍摄,但只有屈指可数的画面能够触及我们、感动我们——而原因我们却难以明了。”我正是开始明白自己所追求的是这种对自然的触及和感动,才坚持了10年。

猎奇并非自然微距摄影的本质

广州,树林里漫步惊起的树蛙

最后,个人向大家推荐两本顶级自然题材类的画册:《地球之光》和《生命之灵》。从中你可以看到让你感动的画面,可以听到真正的摄影大师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