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作者:故事研习社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撕逼斗狠、歇斯底里地复仇、面目狰狞的小三…这是大多数人对出轨题材故事的印象;生死大义,家庭温情,理解与和解,会发生在出轨故事里吗?

时间回到2018年底,让我们一起看看金马奖夺奖热门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为什么同性题材的故事越来越火?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倾听这样的故事?要理解这些问题,大家得首先想一想,从出轨片到出柜片,温情与大义是如何在一个故事里共存的?

父亲在生命晚期,将保险的受益人改成了小三——这是一个出轨的故事。

小三是男的,原配让小三的母亲知道儿子是同性恋——这是一个出柜的故事。

父亲为了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与同性恋人分开,在与妻子生活了十四年、于生命不多时之日又想为自己而活,抛妻弃子回到同性恋人身边——这是一个有关可怜同妻的故事。

同性恋人被抛弃后痴痴等候十四年,在爱人归来后为他耗尽积蓄——这是一个绝望守候的故事。

这个故事集狗血、同性、鸡毛蒜皮、执着痴情于一体,那样绝望,又那样真实,那样可怜,又那样温柔,这个故事就是——《谁先爱上他的》。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01.讲述视角

作者讲故事的视角决定了观众看故事的角度,你可以隐藏、欺瞒、留下悬念,也可以直露、坦诚、把所有信息全部交给观众,让他们自行判断。

《谁先》则是采取了个人化的视角,并在不同的视角转换中,将情节曲线打造得完美而曲折,使同志题材的争议让步于爱与艺术美。

在观看故事时,读者的注意力其实受制于作者的安排,那些大热作品往往通过吸引力法则使卖点更加突出,观众看得满意,自然会为自己的喜好买单啦。故事是以儿子宋呈希与心理医生的讲述展开的,在其间,儿子有着非绝对客观的上帝视角。

以孩子的视角观察爱情纠葛与家庭金钱纠纷,孩子的简单直率的正义感、单纯的非黑即白的世界观碰上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呈现出一种无能为力却充满希望的表现力。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在角色塑造上,宋呈希是个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他认为母亲庸俗、充满怨气,精明爱财,琐碎又唠叨。

他问心理医生“小三”母亲与“小王”谁会赢,认为母亲的遭遇是“做错事的大人的惩罚”,在与母亲吵架后怀着赌气与好奇的心理住进“小王”家里,观察二人的争斗,并怀着“偷走保险金”的小小心机。

情节造就形象,形象又服从于情节,讲故事的人要时时刻刻注意维护两者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

在上面已经说过,《谁先》是一个多视角讲述,因此叙事线也不止一条的故事。第一条线,故事以孩子的视角观察“小三”和“小王”的斗争,在宋呈希视角的观望中,“小王”从一个绝对在嗑药的破坏别人家庭抢保险金的坏人逐渐变成一个为爱坚守耗尽一切精力的情人。

在写作中,总会有人问道,角色太过扁平,没办法让他在情节里立体起来,作者们需要注意的是,某个角色的塑造不是仅仅靠他一个人的行动就可以成功的,试试在其他角色的讲述里让你的角色生动起来,层次丰富起来,故事中的人物处于同一世界观的同一时空,人物之间的评价比作者站在作品之外说一百句都更有用。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谁先》就很成功的运用了这种创作技巧,在宋呈希眼中,“小王”高裕杰放荡不羁,却有一颗真挚浪漫的灵魂。以致后来,他以自己的方式为阿杰的话剧拉票,也在阿杰被地下钱庄的人打到腿断之后,焦急地向母亲求助。

这条线中,作者埋入了他不能明白的问题,在这段感情纠纷中,到底谁做错了。他无数次埋怨刘三莲抱怨命运的歇斯底里,但他也明白自己的厌烦来自自我的无能为力。

他恨不起阿杰,因为他是一个为爱付出所有、最真挚最深情的爱人。那到底是谁错了呢?死去的父亲无法回答他。

回到开头的问题,一个看起来有些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倾听它背后的故事呢?要创作同性作品,我们又可以从中找到哪些好方法呢?

电影在宋呈希的视角中加入了充满儿童情绪的涂鸦,更直观地展现宋呈希的想法,儿童视角抛弃了社会对同性问题固有的偏见与批判,给了故事一个有着宽恕和谅解的温柔的突破点,涂鸦消解了同性话题的严肃与绝望,带有一种轻喜剧的风格。

轻松不代表轻视和戏谑,而象征着抛弃成见,回到初始状态谈论一个问题。另一方面,阿杰与父亲的亲密画面总会被乱糟糟的线条给掩盖,也代表了宋呈希对此的困惑与摇摆。

他是形婚结合的成果,也受到父母形婚带来的影响与伤害,电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思了社会对同性恋爱的偏见造成的一些客观消极后果,超越了一般同类题材的叙述领域。

以往的同性题材电影一般聚焦于强调同性自我的性别认同,以及同性关系的正常化,例如《蓝宇》、《春光乍泄》,都以动人又挣扎的故事凸显同性爱情的困境。

而本片的儿童视角则超越了以往的叙事模式,将关怀的眼光放到家庭中,显露出中年同性群体的家庭隐痛——形婚带来的对妻子以及下一代无法磨灭的伤害,展现出独特的社会思考。

02.母性关怀

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个母亲:刘三莲、高母,以及同性恋人阿杰。

刘三莲是个传统的东方母亲,她隐忍、善良,她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又为母则刚,承担丈夫背叛、去世的一切痛苦。

电影前半段一直在强调刘三莲的母亲的身份,在与阿杰的纯粹热烈的爱情的对比中占了下风,显得庸俗、精明又粗野。

她为了儿子能做人,好好学习,不愿意向外暴露宋正远出轨同性的行为,也愿意委曲求全,不与宋正远离婚维持表面上的婚姻关系。

在儿子赌气住进阿杰家之后,她又来到阿杰简陋的房屋中进行清理,只为给儿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甚至结尾,刘三莲以母性的对阿杰的谅解与帮助。

这种母爱真实到带有粗粝感,更带有一种苦痛的宿命感,既琐碎到显得温情,又隐忍到显得悲哀。

第二个母性角色是高母,她一直很担心儿子一直不交女朋友,在以为刘三莲是儿子女朋友后展现出可爱包容的一面。

她本来是最担心 孩子是同性恋的人,但在刘三莲告诉她这一残酷真相后,电影只给了她一个模糊的背景视角。中间的心路历程被略去,而结尾母亲捧着鲜花庆祝阿杰的舞台剧,显出了一个母亲的永远以爱包容一切的强大。

第三个有着母性的角色,是身为男性的阿杰。他落魄粗糙,嘴里粗口不停,但他在爱的方面,却表现出温柔细腻的母性特质。

他以细腻的心在宋正远自我厌弃的时候陪他一起剪头发哄他开心;他理解刘三莲的抱怨与痛苦,帮着刘三莲一起管教宋呈希;他甚至在对宋呈希自称“继父”、“后母”,他爱着这个旧情人的孩子,无形中承担着母亲的角色。

电影里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小细节,在宋呈希对刘三莲想带他回家表现出绝对抗拒的时候,一辆车在道路中驶来,将刘三莲和阿杰划分到了同一边,这或许正有着一定的暗示意义。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谁先爱上他的》有别于传统同性电影中专注于男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带有母性气质的人物,通过柔软的母性传达出谅解和宽容。

同妻、被辜负的情人、母亲,他们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为电影带来了独特的脉脉温情。

03.主题之后的主题

电影海报上说:先爱先赢

阿杰在电影中也自我宣告:爱最大

电影借同性之爱这个母题,传达出隐藏在背后的深刻价值观以及方法论:爱与宽恕

为了将这样的观念传递给观众,讲故事的人必须以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唤起共情的情节直击人心。要达到这种效果,作者们可以选择讲述某件跨越了很长时间、但人物依旧没有改变的事,通过时间的广度与人物的坚守达成故事效果。

比如,阿杰在阳台上抽烟凝望,对宋呈希解释自己对一万年的定义。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再比如,回顾自己十四年的婚姻生活,刘三莲在向心理医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哽咽着问她:全部都是假的吗?没有一点爱吗?一点点……都没有吗?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故事在这里形成了闭环。精巧的结构与缜密而完美的情节构思在此处发挥出最大作用。一开始,这仿佛是一个妻子为保险金怒斥小三的故事,后来,故事又仿佛变成了两个人博弈着,以谁先爱上他作为捍卫自己爱的正义性的筹码。

编剧的良苦用心似乎不仅仅是设置伏笔这么简单,在这里,一切的伏笔想要发挥作用,都得借由人物的情感触发。

可是故事又告诉我们,他们同一天遇上宋正远,又是同一天爱上宋正远。

于是最终,爱成了解决这些纠葛,完成自我救赎的方法。

电影结尾,阿杰坐在轮椅上,忍着痛楚完成宋正远十七年前负责音乐的舞台剧的时候,镜头穿插交错,讲述了刘三莲与阿杰初遇宋正远的场景,两个人看向自己的爱人,目光如出一辙。以及阿杰坐在摩托车上,看着宋正远点燃鞭炮,迎娶刘三莲,回归社会做一个正常的男人。

不论过程如何,爱是永恒未变的。刘三莲此时似乎明白,无论真假、性别如何,阿杰不过和自己一样,是一个爱着自己丈夫的男人。阿杰也完成了对宋正远的纪念,终于可以放下执念,接着向前。

除此以外,结尾还讲述了宋正远对儿子的爱,以及高母对儿子的理解。

这是这部电影给我们最终的回答。

故事不一定要设置主题,但好的故事总会让观众寻找到自己心中的主题,放在《谁先》的语境中,应该是那句“爱最大”吧。电影中,阿杰在虚实之中的回忆里问自己的爱人:为什么不能说实话?宋正远摸着他的头说:让他们不担心、不难过,就是我们的责任。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电影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出柜片。

它聚焦于儿童、同妻、执着的爱与母性的理解,告诉我们社会对同性之爱的压抑带来的悲哀的后果,也向社会呼唤对同性恋人的宽容与理解。

唯有爱与宽恕可以迎向一切。这是电影内核中的温情、也正是电影向我们传达的大义。

《谁先爱上他的》:出轨片还是出柜片,原配大战男小三,谁赢了?

近几年,随着大众观念越来越多元,同性话题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同性题材也呈现出一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趋势:从个体转向社会,从浪漫风格转向写实主义。

例如之前的《蓝色大门》、《刺青》是带有浪漫风格的青春题材的电影,同性爱恋在其中被置于一种青涩浪漫的写意氛围中,成为青年恋爱文化的分支。

而近几年,无论是电影《谁先爱上他的》,或者是纪录片《彩虹伴我心》等等,都将眼光放在社会家庭的角度,更加写实也更加深刻,《谁先》中的爱与宽恕的价值观也因此显得更加动人且充满人文关怀,这也许正是该片能够获得广泛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期作者:每天读点故事vip编辑 蓝耘)

今日话题

你有喜欢的同性电影推荐吗?期待你的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