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瑄:为陵水八景赋诗的文化拓荒者

作者:南海网

着力培养人才心系乡土情怀

为陵水八景赋诗的文化拓荒者——王瑄

都说美食是文化繁荣的衍生品,陵水安马酸粉飘香琼岛,却有文脉的力量。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安马村(今联丰村)是个有故事的村庄,联丰村出过一位清代名人——王瑄,在广东为官时举荐众多生员,荣归故里后赋诗撰文,教化一方。他是对陵水旧八景逐一挥毫赋诗的“文化拓荒者”,因《陵水八景诗》的魅力吸引,吟诵陵水景色古迹,成为清代岭南文人墨客追逐的一大潮流。

王瑄:为陵水八景赋诗的文化拓荒者

陵水椰林镇联丰村王氏宗祠。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忠新 文/图

a

德教世垂

名冠岭南的教育家

雨后,走在陵水椰林镇联丰村的小巷里,眼前有一座颜色鲜艳的宗祠,绿荫下的红墙,树影斑驳,行走其间,能感受到一份历史的厚重。在联丰村,不只能吃到正宗的酸粉,该村逢人都能讲述一位历史人物:王瑄。

王瑄(1648年-1730年),字玉斯,尊称“玉翁先生”,陵水安马村(今陵水椰林镇联丰村)人,清代贡生,候选翰林进士,官居广东肇庆府广宁县司训。在肇庆府时,选送多名文士上京参加科举考试,许多人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回故里陵水掌学时,着力培养人才,其中保送黄开秀入试,取得岁贡生。在王瑄门下,“人文蔚起”。

据乾隆年间县治记载,王瑄是才高八斗、名冠岭南的教育家,晚年荣归故里,受知县委托管理文事,作《陵水八景诗》。推动陵水文化古迹建设,引起乾隆年间知县瞿云魁及群儒对陵水新八景诗的兴趣,促进全县重修重建文化古迹的热潮。

在联丰村整洁的篮球场旁,几株古树后,就藏着王氏宗祠。

清康熙三十四年任陵水知县的李聘,进士出身,文学双全。陵水曾经受海寇的滋扰,李聘亲自率兵平海寇之乱。在教化方面,得到年老归故里的王瑄的鼎力相助,使陵水县再次出现升平的景象。由于王瑄才华出众。功德非凡,所以在一次祝寿时,李聘登门赠匾曰:名重木天、德教世垂。同时,李聘还会同乡绅们制锦撰文,极力赞扬王瑄的功德。

b

心系乡土

为陵水八景赋诗

“片石缘何耸独危?秀峰铸就笔锋奇。江花到此还疑梦,班管投来欲向谁?吮墨茹毫迷海色,凌空摇影望天池。休云山泽而今老,绘得图成上玉墀。”这首《笔峰吐秀》,是《陵水八景诗》开篇之作。

“玉翁先生”王瑄描绘石山不仅文笔称奇,畅吟大海更是文思潮涌,生动传神。一首《溟涛飞雪》如神来之笔:“南解银涛漾日晖,纷纷似雪极天飞。蓝关马足无从驻,霸水风情何处归?望去如花成片片,挹来非雨落霏霏。波间白练难更数,集霰谁将玉尘挥?”

如今,笔墨娴熟、恣意飘逸的《陵水八景诗》,仍然在王氏祠堂的墙上陈列,在落日的余晖下微风轻抚,这些文字在光影间仿佛在跳跃。

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馆长陈奋飞介绍,王瑄从小就聪敏,读书过目成诵,后又勤读研究经书诗文,有“通经史、工诗赋”的身后造诣。跟那些文人学士交往中,常常以诗歌相赠和。现存的陵水八景诗共73首,王瑄是系列诗作的“领路人”。近来有学者重读王瑄遗作,对其《陵水八景诗》作注解并赏析,希冀遗珠重光。

王瑄首先带头对陵水八景逐一挥毫赋诗,得到后来文人诗兴,也对陵水八景吟诗抒情。根据瞿云魁主持修纂的《陵水县志》记载,陵水八景诗现存73首,都是清代人的作品,其作者共有9人,王瑄博得了“文行皆优”的声誉。

陵水八景(常称“旧八景”)景迹及其诗,见于瞿云魁修编的《陵水县志》(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他在《新增八景》中说:“予修邑乘,按旧志八景,其迹多不可考……”。

据省博物馆一位资深工作人员介绍,陵水旧八景古迹难寻,例如,虚谷传声的古迹,有人说在大溪岭的雷公塘,也有说在城东三十里的“声山”,人语山中,辄应声,因名。

c

宗族兴旺

安马王氏兴捐资助学之风

“村里2600多人,80%以上都姓王。”王鹏是联丰村王氏晏族的二十一世裔孙,他说,对于九世瑄公,整个家族都很尊敬。每年三月族人都会祭祖,对宗族先祖进行拜祭。

“对生身父母或养父养母,要供养,要照顾,要孝顺,要送终。”这是联丰村王氏晏族族规第三条,对于族人矛盾调处,也有规定:“同族宗亲,以和为贵,以礼相待,一方困难,各方相援;有事争辩而难于和解者,按法处理。”

在宗祠大院的另一侧,是今年高考考生的红榜和王晏族会优秀学子的捐献及奖励名单。根据族会规章,考取大学本科院校及重点中学都有2000元至500元的奖励,获奖考生还可获颁《王晏后裔优秀学子荣誉证书》。

联丰村委会主任王安丰说,王瑄虽是王晏九世裔孙,却在家族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康熙年间文化昌盛,退居故里的“玉翁先生”一面遍访家乡古迹,饱览八景,即兴赋诗,一面不辞受托,督导陵水才人,料理文行正序,启迪民智,振兴景迹书院、寺庵、祠堂,一时间,陵水民间文化活动蔚起云涌。

在王氏祠堂的墙上,文脉品行世代相传,有英魂烈士,有文人墨客,有党政干部,也有科技先锋。在篮球场上,是新一代陵水联丰村人,他们在古老质朴的墙垣边,迎着阳光雨露,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