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瑄:為陵水八景賦詩的文化拓荒者

作者:南海網

着力培養人才心系鄉土情懷

為陵水八景賦詩的文化拓荒者——王瑄

都說美食是文化繁榮的衍生品,陵水安馬酸粉飄香瓊島,卻有文脈的力量。陵水黎族自治縣椰林鎮安馬村(今聯豐村)是個有故事的村莊,聯豐村出過一位清代名人——王瑄,在廣東為官時舉薦衆多生員,榮歸故裡後賦詩撰文,教化一方。他是對陵水舊八景逐一揮毫賦詩的“文化拓荒者”,因《陵水八景詩》的魅力吸引,吟誦陵水景色古迹,成為清代嶺南文人墨客追逐的一大潮流。

王瑄:為陵水八景賦詩的文化拓荒者

陵水椰林鎮聯豐村王氏宗祠。

□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忠新 文/圖

a

德教世垂

名冠嶺南的教育家

雨後,走在陵水椰林鎮聯豐村的小巷裡,眼前有一座顔色鮮豔的宗祠,綠蔭下的紅牆,樹影斑駁,行走其間,能感受到一份曆史的厚重。在聯豐村,不隻能吃到正宗的酸粉,該村逢人都能講述一位曆史人物:王瑄。

王瑄(1648年-1730年),字玉斯,尊稱“玉翁先生”,陵水安馬村(今陵水椰林鎮聯豐村)人,清代貢生,候選翰林進士,官居廣東肇慶府廣甯縣司訓。在肇慶府時,選送多名文士上京參加科舉考試,許多人考取進士,進入翰林院。回故裡陵水掌學時,着力培養人才,其中保送黃開秀入試,取得歲貢生。在王瑄門下,“人文蔚起”。

據乾隆年間縣治記載,王瑄是才高八鬥、名冠嶺南的教育家,晚年榮歸故裡,受知縣委托管理文事,作《陵水八景詩》。推動陵水文化古迹建設,引起乾隆年間知縣瞿雲魁及群儒對陵水新八景詩的興趣,促進全縣重修重建文化古迹的熱潮。

在聯豐村整潔的籃球場旁,幾株古樹後,就藏着王氏宗祠。

清康熙三十四年任陵水知縣的李聘,進士出身,文學雙全。陵水曾經受海寇的滋擾,李聘親自率兵平海寇之亂。在教化方面,得到年老歸故裡的王瑄的鼎力相助,使陵水縣再次出現升平的景象。由于王瑄才華出衆。功德非凡,是以在一次祝壽時,李聘登門贈匾曰:名重木天、德教世垂。同時,李聘還會同鄉紳們制錦撰文,極力贊揚王瑄的功德。

b

心系鄉土

為陵水八景賦詩

“片石緣何聳獨危?秀峰鑄就筆鋒奇。江花到此還疑夢,班管投來欲向誰?吮墨茹毫迷海色,淩空搖影望天池。休雲山澤而今老,繪得圖成上玉墀。”這首《筆峰吐秀》,是《陵水八景詩》開篇之作。

“玉翁先生”王瑄描繪石山不僅文筆稱奇,暢吟大海更是文思潮湧,生動傳神。一首《溟濤飛雪》如神來之筆:“南解銀濤漾日晖,紛紛似雪極天飛。藍關馬足無從駐,霸水風情何處歸?望去如花成片片,挹來非雨落霏霏。波間白練難更數,集霰誰将玉塵揮?”

如今,筆墨娴熟、恣意飄逸的《陵水八景詩》,仍然在王氏祠堂的牆上陳列,在落日的餘晖下微風輕撫,這些文字在光影間仿佛在跳躍。

陵水黎族自治縣博物館館長陳奮飛介紹,王瑄從小就聰敏,讀書過目成誦,後又勤讀研究經書詩文,有“通經史、工詩賦”的身後造詣。跟那些文人學士交往中,常常以詩歌相贈和。現存的陵水八景詩共73首,王瑄是系列詩作的“領路人”。近來有學者重讀王瑄遺作,對其《陵水八景詩》作注解并賞析,希冀遺珠重光。

王瑄首先帶頭對陵水八景逐一揮毫賦詩,得到後來文人詩興,也對陵水八景吟詩抒情。根據瞿雲魁主持修纂的《陵水縣志》記載,陵水八景詩現存73首,都是清代人的作品,其作者共有9人,王瑄博得了“文行皆優”的聲譽。

陵水八景(常稱“舊八景”)景迹及其詩,見于瞿雲魁修編的《陵水縣志》(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他在《新增八景》中說:“予修邑乘,按舊志八景,其迹多不可考……”。

據省博物館一位資深從業人員介紹,陵水舊八景古迹難尋,例如,虛谷傳聲的古迹,有人說在大溪嶺的雷公塘,也有說在城東三十裡的“聲山”,人語山中,辄應聲,因名。

c

宗族興旺

安馬王氏興捐資助學之風

“村裡2600多人,80%以上都姓王。”王鵬是聯豐村王氏晏族的二十一世裔孫,他說,對于九世瑄公,整個家族都很尊敬。每年三月族人都會祭祖,對宗族先祖進行拜祭。

“對生身父母或養父養母,要供養,要照顧,要孝順,要送終。”這是聯豐村王氏晏族族規第三條,對于族人沖突調處,也有規定:“同族宗親,以和為貴,以禮相待,一方困難,各方相援;有事争辯而難于和解者,按法處理。”

在宗祠大院的另一側,是今年聯考考生的紅榜和王晏族會優秀學子的捐獻及獎勵名單。根據族會規章,考取大學大學院校及重點中學都有2000元至500元的獎勵,獲獎考生還可獲頒《王晏後裔優秀學子榮譽證書》。

聯豐村委會主任王安豐說,王瑄雖是王晏九世裔孫,卻在家族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康熙年間文化昌盛,退居故裡的“玉翁先生”一面遍訪家鄉古迹,飽覽八景,即興賦詩,一面不辭受托,督導陵水才人,料理文行正序,啟迪民智,振興景迹書院、寺庵、祠堂,一時間,陵水民間文化活動蔚起雲湧。

在王氏祠堂的牆上,文脈品行世代相傳,有英魂烈士,有文人墨客,有黨政幹部,也有科技先鋒。在籃球場上,是新一代陵水聯豐村人,他們在古老質樸的牆垣邊,迎着陽光雨露,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