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仗义执言的于慎行

作者:一杯醉天下

于慎行,字无垢,是明朝山东东阿镇人,人家不仅学问好,还尤以正直敢说话出名。曾因此被罢官三次,在家闲赋达十七年之久。但他不改初衷,保持刚正不阿的本色,就像他的字“无垢”一样,一尘不染。

仗义执言的于慎行

于慎行

就拿于慎行和他的老师张居正的两件事来说叨说叨吧。

张居正在明神宗尚幼时当了宰相,对风雨飘摇中的明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兴。期间张居正的权威也达到了顶点,可以说是一言九鼎,说话比皇帝还管用。这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按照明朝律例,官员父母去世,要辞官守孝三年,即所谓的“丁忧”。但处在权力巅峰的张居正怎么舍得走人啊,熟知大明律令的他就让自己的门生们向皇帝写奏章进行“夺情”,也就是皇帝征招本应丁忧的人来当官,皇帝也只好批准。古人对孝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人品看孝字,只有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极端情况下才会选择忠。张居正的行为引起朝堂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上书皇帝,强烈要求撤回“夺情”。其中表现最为显眼的就是于慎行。

张居正生气地看着他自己的得意门生,说道:“不支持我也就罢了,居然站出来跟着他们反对我,我平时待你不薄,你就是只白眼狼。”面对老师的怒火,于慎行诚恳地说道:“孝是人之常情,我只站在理字的一边。再说我是为老师您好,何不趁此机会交回权利,选择激流勇退呢。”但暴怒中的张居正选择的是拂袖而去。

事情的发展正如于慎行所言。张居正死后,一直被张居正管得死死的万历皇帝立即向张居正举起仇恨之刃:官衔被剥夺,名声被污蔑,功绩被废除,家人被驱逐,家产被查抄(当然也没有多少)。满朝文武有谁敢说半个不字,此时又是于慎行站了出来,向他的小师弟(万历皇帝也是张居正的学生)慷慨陈词:张居正的功绩还是有的。张居正从而避免了尸骨被鞭笞的处罚,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和家人还可以有口饭吃。

万历三十五年,万历皇帝看着满朝文武,想起了已经被罢官在家十余年的于慎行,命他以原官职加授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列内阁之首。此时于慎行已经重病缠身,勉强进京谒见皇帝,没几日就病死在了官邸,时年六十三岁。

仗义执言的于慎行

于慎行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