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杭州楼市政策接踵而至,小编实在是很忙却来了......
来自该政策的市场信号也开始出现。今天我们就来和独立评估房的创始人李坤军谈谈,为大家梳理政策,明确楼市方向。
"1
7月26日,财新网报道,监管部门要求数十家被列入"三红线"试点的重点房企以不超过年销售额40%的价格购地,这一比例不仅包括公开市场的土地收购,还包括通过并购获得的土地支出。
2020年8月前,监管部门为控制房地产企业计息负债规模,重点房企设立"三红线",具体排除预收资产负债比例后不得大于70%;住房试点企业必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实现减债目标。
主持人王森:虽然监管层面尚未公开确认"购地金额不得超过年销售额的40%"政策,但没有风浪,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项政策下一次大概率会落地。李院长,您认为这项政策如果实施,会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独立审查院创始人李坤军:虽然没有非常正式的文件下来,但我们都认为,按照去年的监管趋势,这是实施政策的概率很高。一旦这项政策实施,我个人觉得房地产繁荣的时代真的会受到遏制。因此,我个人认为,整个市场可能会有破坏性的降温表现。
王森主持人:其实近年来确实有很多房企为了做规模化,开启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通过囤积土地和增加杠杆率来扩张。所以去年,监管部门提出了"三线四级",相当于不同等级的房企财务健康检查。李院长,从您的观察来看,在近一年后提出的"三线四档"中,房企"医疗报告"结果如何?
独立评论院创始人李坤军:今年我们确实看到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大幅分裂。一些原来的头部型企业,现在往往从资金危机的局面中走出来,包括恒大、华夏幸福、太裕、福雄等。当然,一些更健康的公司做得很好。例如,万科、碧桂园和滨江等房企仍然做得很好。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政策出来后,对于发展路径不一样的房企来说,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化。
主持人王森:从"三线四层"规则到重点房企买地金额被纳入监管,其实都是在金融方面来规范,也就是说,抱着"牛鼻子",即在目前土地供应集中的情况下,对于一些中小房企来说, 会带来一些机会吗?
独立住房创始人李坤军:我个人认为,其实不应该划分为中小房企或大型房企,而应该划分为激进或健全。我认为激进的房企,无论是中小房企还是大型房企,都会受到未来监管的影响会更大。而且过去企业比较健壮,哪怕还有一点点更好的生活。比如我认识的一家房地产企业,它在浙江县已经发展起来了,它不扩张,每年在县里做几个项目,甚至做这个县城,这些地方很少有人与之竞争,所以我觉得这是个好日子。
"2
事实上,除了开发商上台资本"紧箍咒"外,近日,住房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门,还联合下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不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
本《通知》明确提到,将紧紧围绕地价稳定、房价稳定、预期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的民体现力强、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
目标是努力利用大约3年的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显着改善。
王森主持人:我们看到,《通知》明确了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时间和路线,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下一个行业将迎来"最严监管",李迪安,您认为这传达了什么样的市场信号?
独立检讨所创始人李坤军:最终的信号当然是希望市场能够健康有序地成长。虽然这些年通过各种方式避免了很多混乱或监督很多混乱,但事实是很多混乱仍然不受监管。例如,像一些现在岌岌可危的房地产公司一样,留下的一些项目部分是其自身后续资金的问题,但部分原因是本应存入监管账户的资金被挪用了。此外,我们还看到,即使在价格限制的背景下,一些房屋仍然希望能够提高销售价格。"史上最严监管"的出现,相信会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冲击,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王森:我们看到,《通知》明确提到,重点将放在房地产开发、房销、房租、物业服务等领域,可以说是覆盖了房地产产业链的闭环监管。那么从你对杭州房地产市场的观察来看,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
独立住房创始人李坤军:其实杭州房地产市场,从开发和销售层面来看,我认为它比很多市场都做得好。因为相对而言,杭州还是一个更加透明和公平的市场。但房地产市场也有很多环节,比如租赁。前几年,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租赁机构倒闭,让房客和房东成为受害者,留下了很多问题。这些全行业的问题,我认为未来也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王森主持人:此外,我们也看到近期杭州楼市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关于构建共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专项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共享产权保护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尽管它们还只是咨询阶段, 但政策意图非常明显。那么,李鹏认为,这些政策逐步落地后,杭州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会走向何方呢?
独立审查院创始人李坤军:我个人认为关键是看实力,如果政策只是"挂在墙上",或者只是实施的很小一部分,那么我认为整个市场都不是特别有用。我认为,这些后端政策实际上只起着补充作用,而没有对整个市场的性质产生非常大的变化。不过,我认为,如果房地产能够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我相信这将是一种更有效的长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