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平委员:提高恶劣气象条件下海上救助能力

作者: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报道 2017年8月,台风“天鸽”“帕卡”“卡努”接连登陆珠三角地区,海上救助队员顶着狂风救助了227名海上遇险群众。

“正是这样的专业救助队伍,67年来挽救了中外遇险人员75543名,救助遇险船舶5108艘。”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成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呼吁,推进国家海上救助体系建设,创新科技,增强深远海和恶劣气象海况条件下的海上救助能力。

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我国海上运输量持续增长。同时,海上遇险事件也不断增多,海上救助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生需求的应急任务更艰巨。

成平直言,我国现行海上救助体系仍待完善。例如协作机制不够高效影响救助时效,远洋救助船舶和深海搜寻装备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等。她呼吁加强各方救助力量的协调联动,推动海上救助工作专群融合、军民融合、央地融合、部门融合。

她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深远海复杂作业技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抢占饱和潜水等深潜水技术制高点;加快推进搜救飞行基地、培训设施建设,完善海上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布局,进一步做好中长期规划,优化救助资源配置。

“我国至今尚无海上搜救、专业救助打捞方面的专门法规。”成平认为,应尽快启动潜水条例、沉船沉物打捞清除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制订,进一步明确海上救助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权责边界,保证救助指挥系统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各相关方权益。

(来源:《中国气象报》)

责任编辑:安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