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晋武帝太康元年(东吴天纪四年), 晋安东将军王浑统率十余万大军向横江(今安徽和县)方向进军,派参军陈慎率偏师攻击寻阳(今湖北武穴);派殄吴将军李纯率军攻击驻守高望城(在今江苏境内)的吴军俞恭部。正月十五日,李纯挥军击破俞恭部,前推至横江以东,夺占了渡江的最佳位置。与此同时,参军陈慎军攻占了羊濑乡,大败东吴牙门将军孔忠等部。彼时的吴军,乏粮乏饷,士气涣散,毫无斗志。见晋军势如破竹,攻无不克,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干脆率所部缴械投降。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次年二月,吴主孙皓得知晋将王浑率大军南下伐吴,即命丞相张悌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诸葛诞子)领精兵三万,渡江阻抗,以阻止晋军南渡。张悌等行至牛渚(今安徽当涂采石矶),与诸将商议,沈莹向他分析晋军来袭的形势,说:

“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沿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于此矣 ”!

据此,沈莹建议,应集中兵力于牛渚(采石 ),等待晋军主力前来决战,若能击败晋军,即可阻止晋军渡江,还可溯长江西上收复失地。如果大举渡江与晋军主力硬碰硬,若不幸失败,大势必将去矣。但丞相张悌却另有想法。他认为,吴国衰朽,早已风雨飘摇,灭亡在即,人人早已看清,并非今日才晓得。这样,晋军大兵压境,众心必然恐惧,难以众志成城,更难以整军出战。不如趁现在晋军主力未到,我军渡江等待与其决战,或许还有取胜的希望。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如若兵败身亡,为国牺牲,亦是死而无憾了。假如我能战而胜之,北方的敌军逃走,我军就会声威大震,到那时再乘势南下,必能克敌制胜。若依照你的计划,坐等敌军前来,恐怕咱们的部队早就逃亡殆尽了。于是,张悌否决了沈莹的意见,决定率军渡江与敌人展开决战。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三月初,张悌统军渡江后,在杨荷(今安徽和县)遭遇王浑部将阳城尉张乔所率的7000先锋兵马,吴军人数占优,迅速将张乔军包围,张乔兵微势弱,又孤军深入,便竖白旗请降。吴副军师诸葛靓认为,张乔是诈降,不过是以假投降行缓兵之计,以拖延时日,等待主力后援大举开至再反击我军,我应急速进兵予以剿灭。但张悌再次否定了这一正确主张。他认为不如放过张乔,因为大敌当前,不可因小敌而轻易出战。于是接受张乔归降后,督军继续前进,随即与王浑伐吴主力大军司马孙疇和周浚部迎面相撞,列阵相对。吴丹阳太守孙莹首先率五千精锐向晋军发起攻击,三次冲锋均被晋军击退,还折了两员大将,不得不退兵。晋军乘吴军后撤秩序混乱时,突然杀出,吴军大败亏输。此时,诈降的张乔军果然从吴军背后袭来,吴军心胆俱寒,无心恋战,溃败而逃。副军师诸葛靓见大势已去,败局已定,只得收拾溃兵数百渡江逃回江南。丞相张悌不愿逃走,和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力战而死,三万多吴军,阵亡近八千人,其余皆溃散而逃,晋军乘胜推进至长江岸边。

晋扬州别驾何恽向扬州刺史周浚建议说,吴相张悌率三万东吴精锐渡江阻抗我军,被我打得几乎全军覆灭,东吴举国震惊,现龙骧将军王浑已攻取开昌,乘胜东下,沿途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吴国已呈土崩瓦解之势,我们应该迅速强渡长江,出敌不意,直捣吴都建业(今南京),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定能不战而逼降东吴。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周浚不敢擅自做主,就上报给安东将军王浑。 但王浑听到这一建议后也有些踌躇不定,他认为武帝司马炎只命他出兵江北,以抗吴军,如果挥师渡过长江,就是违抗君命,即便作战获胜,也很难获得奖赏;但若失败,不仅前功尽弃,还必获重罪。于是,王浑坚持按原计划以及原诏令,就地屯扎,等待王濬水军的到达,然后再统一节制王濬等军共同渡江作战。扬州别驾何恽再次向王浑建议说,将军身为上将,肩负灭吴重任,当见机而进,岂有事事等待诏命之理。战机稍纵即逝,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乎?王浑仍拒绝采纳,不肯听从。

琅琊王司马仙所率的另一路大军,自正月出军以来,进展神速,已迅速推进至涂中,令琅琊相刘弘领前锋进抵长江,与建业隔江相望,以牵制吴军;同时派长史王恒率诸军抢渡长江,直攻建业。王恒部渡江后进展顺利,将吴军沿江哨所一一拔除,并击破其江防军, 团灭五、六万守军,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惨烈异常。是役,晋军还生擒吴大都督蔡机。

王濬大军出益州后顺流东下,在长江中游接连取胜后,便挥军驶往下游,三月十四日到达牛渚(安徽采石)。当晋国楼船大军进至距建业西南五十里处时,吴主孙皓才派出游击将军张象率一万水师前往拦截,但吴军此时因连遭挫败,早已是惊弓之鸟,张象的水师一看见晋军的旗帜便唬得魂飞魄丧,不战而降。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王濬的战船、兵甲已布满长江,旌旗蔽日,万舸争流,声势十分浩大,继续向前推进。

原先被吴主孙皓派往交趾(今越南北部)征讨郭马之乱的将军陶浚,正行抵武昌,闻听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便停止去交趾,掉头回援建业 ,吴主孙皓便授其符节,命他率两万兵马,迎击晋军。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万军队在出兵前夜竟然一哄而散,将士逃散一空。手握符节的陶浚,一夜间就成了“光杆司令”。

此时,王浑、王濬和司马仙所统领的各路大军已经逼近吴都建业,吴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手捧印信符节,前往王浑大营投降。吴主孙皓为人残暴,嗜杀如命,早已失去人心。他见自己内部已分崩离析,六神无主,便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大臣的计策,分别遣使送信给王浑、王濬、司马仙,请求准降,企图挑唆三位晋军主帅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讧,自相残杀。吴使先把印玺和信件送到琅琊王司马仙处。王濬此时正率水师顺流直进,三月十五日已抵达三山(南京西南),王浑派信使命他暂停进军,王濬眼看胜利在望,对王浑的命令置之不理,借口风大浪急,楼船无法靠岸停泊,扯起风帆加速前进,直冲建业而去。当日,王濬统率晋军水陆八万之众,舟连百里,鱼贯进入建业。吴主孙皓反绑双手、命人拉着棺木,前往王濬军门乞降。至此,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克东吴四州、四十三郡、击灭、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之众,东吴政权名实俱亡。东吴享国祚五十二年,是魏、吴、蜀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 。至此,三国鼎立、混战不休、长期分裂的局面也随之结束。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晋灭吴有多惨烈?六万吴军被团灭,两万人连夜遁逃,孙皓抬棺投降

【插图源自网络】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