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演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张静初: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俗人

作者:星星飞翔

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第二轮演出将于7月15日开演。距离演出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演员们已经开始了热火朝天地排练。要想在6月下旬,35度左右的天气里,复排这样一部近4小时、有大量肢体表现的剧目,对于演员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主演张静初和演员们排练时的认真劲儿丝毫不亚于正式演出。

在毕业大戏《夕鹤》和赖声川导演的《陪我看电视》多年后,张静初重返剧场舞台,挑战同名小说改编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当念出台词“于是只能默默地承受,而我的内心则恐惧得几乎发疯。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癫狂……”,张静初的眼泪夺眶而出,与汗水交融在一起,令人动容。

主演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张静初: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俗人

当天排练结束,张静初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专访时表示,“松子”无疑是她演员生涯中挑战最大的角色之一,“表演的激烈和情感的爆发程度,相当于演一个《唐山大地震》加个《孔雀》,再加个《门徒》。”而她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松子这个角色的热爱,“你可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所有的包容不计代价的去爱吗?其实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是很现实的俗人。所以我对松子这个角色充满了敬意。”

因《孔雀》《芳香之旅》《无双》等电影获得演技认可,再演舞台剧,41岁的张静初坦言年龄并不是女演员的瓶颈,选戏的困扰一直都有,如今的她更在意的是过程的美好,“一个好的文本,一个有诚意的团队,大家去创造一种真诚、真实的生活,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至于结果,我一直都不是太在意。”

主演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张静初: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俗人

谈角色

演松子体力消耗巨大 瑜伽和素食帮度难关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被誉为影史经典,其原著小说久经畅销,对松子的讨论和解读一直延续至今。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改编自其同名小说,与电影相比,舞台剧更加注重解构松子悲剧人生的成因。剧中出演女主角“松子”的张静初表示,“每一个角色其实都是你和那个角色生命的融合,舞台剧由我来演,一定跟别的演员演不一样。舞台剧更接近小说,电影里的松子其实没有给出太多理由和交代,而这部舞台剧更多的还是回归到人本身,观众能清晰的看到松子爱上这些男人的理由。”

为了更好地将松子的故事搬上舞台,本就以肢体剧闻名的导演赵淼在编排时添加了大量的舞蹈与肢体动作,来呈现松子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剧中,张静初饰演的松子命运多舛,一生反复被抛弃,甚至被殴打。据张静初自己统计,在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自己在台上被对手摔打30余次,在地上翻滚次数多达300余次。虽然自称“看到骨头不好啃就有兴趣”、“喜欢挑战自己”,但在如此大的体力消耗面前,张静初还是坦言“蛮崩溃的”,“去年第一轮演出的前十场我演得很吃力,体力消耗真的很大,相当于一直在台上跑马拉松,还是撕心裂肺哭嚎的马拉松。尤其是从排练到演出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只休息过一天,我感觉身体严重透支。” 为了能正常演出,张静初透露自己经常需要去央求酒店的人早一点点上班,“因为我在排练之前需要去按摩,不然腰感觉就跟断了一样,全身酸疼。”

就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张静初开始通过自己曾经在瑜伽中学到的呼吸方法来调整状态,“人最养身体的是呼吸,我开始寻找一些呼吸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到现在我在台上该松的时候会让身体彻底松下来,包括发声的位置也比刚开始好了很多,这其实是在舞台上学到的。”

而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耐力,张静初还借鉴了马拉松运动员的方法,改食素食,“我认识很多很厉害的马拉松运动员,他们告诉我,吃素对于耐力会有非常好的帮助,尤其是运动后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很多乳酸,吃素让身体呈碱性,会中和乳酸,第二天也就不会酸疼了。”素食几个月之后,张静初这次再回来复排发现改变很大,“感觉身体很轻盈、自如。哪怕很大的训练量下来,我第二天起来也没有地方是酸疼的,非常神奇。”

主演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张静初: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俗人

聊情感

我们每个人在情感关系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

松子的一生不断追求爱,没有底线地讨好爱人,却无法得到真爱的回应,一次次受伤之后仍义无反顾地投入,一次又一次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很多人对松子恨铁不成钢,称她是“恋爱脑”,不思悔改。但张静初对这个角色却表示理解,“慢慢地进入这个人物后,我看了一本书叫做《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里面讲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修行之道,一种是理智型的,一种是用自己的肉身投入生活的洪流去勇敢地拥抱爱、感受爱,到最后在外人看来是非常沉沦的、悲惨的生活,但到最后她其实收获的是她知道了什么是爱,所以通过那本书,我明白了松子就是我心目中的歌尔德蒙,她做了很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我们站在外面去指指点点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但你有这样的勇气吗?你可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所有的包容不计代价地去爱吗?其实我们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是很现实的俗人。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对她充满了敬意。从某种角度,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爱这个角色。”

反观松子对待感情的态度,张静初认为是有原生家庭的原因的,“她在童年的时候非常缺乏父爱,缺乏自我的价值认同感,一直希望去讨好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其实这时候她并没有看到自己内心是有一个黑洞没有被填满,所以她不断地需要别人的爱情让自己更完整。”张静初认为这样的因果关系有很大的共性,“我们每个人在情感关系中都缺乏安全感,我们不停地想索取,然后不停地碰得头破血流。在恋爱关系中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我恰恰觉得她身上的问题,其实我们身上都有,或轻或重,或者你站在外面看别人的时候都觉得你看他那么傻,你在其中的时候也一模一样。”

在张静初眼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对于当代女性如何去寻找幸福有一定的启发,“松子其实是需要心理帮助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另外一个生命身上,其实你是永远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如果从情感关系上,我们必须如实地看到自己。而我们身为演员的价值是能够唤起别人的共情能力,去了解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的生命,我觉得很有价值。”

主演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张静初: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俗人

论好戏

好戏从来都很少 工作提供的幸福机会比娱乐高很多

虽然20多岁就因电影《孔雀》一鸣惊人,并凭借在《芳香之旅》《门徒》《无双》等影片中的上佳表现相继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但张静初认为好角色从来都很少,“我们只要想一想,每年你数的出来的好戏有多少就知道大家都有多难。跟年龄段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是。那种有厚度、有深度、有穿透力的,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能打动人的戏从来都很少。”进入“中生代”,张静初并没有其他女演员那样的年龄焦虑,似乎因为养生而让心态变得更加平和。她说自己在现在接戏考虑最多的是有没有意义。“我这个年龄段可能会考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它在我生命中的意义不是收获多少钱,而是我愿不愿意我的生命如此度过。演松子我每天累得跟狗一样,在台上哭完之后眼睛肿到要修复好几天才能见人,但我觉得有意义。虽然到现在看过的人也才两三万人,但我觉得像是大家生命中的一场际会,非常珍贵,很神圣、很饱满。”

每次演出“松子”之前,张静初都会提前两小时到剧场,先过台词,再打坐、拉伸,之后化妆,直到晚上12点演出结束,整个这段时间,她都处于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对此,她表示很幸福,“我之前给好多朋友推荐过一本书叫《心流》,那本书里面就讲到人最大的幸福感就在于你极度的专注,这也是能够得到心流的条件。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极度的专注,所以我们不要总是说工作好像很惨,其实工作很可能给你提供了幸福的机会,比娱乐的时候要高很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弓立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