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演舞台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張靜初:在愛情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俗人

作者:星星飛翔

舞台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第二輪演出将于7月15日開演。距離演出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演員們已經開始了熱火朝天地排練。要想在6月下旬,35度左右的天氣裡,複排這樣一部近4小時、有大量肢體表現的劇目,對于演員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主演張靜初和演員們排練時的認真勁兒絲毫不亞于正式演出。

在畢業大戲《夕鶴》和賴聲川導演的《陪我看電視》多年後,張靜初重返劇場舞台,挑戰同名小說改編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當念出台詞“于是隻能默默地承受,而我的内心則恐懼得幾乎發瘋。唯有盡力自持,方不緻癫狂……”,張靜初的眼淚奪眶而出,與汗水交融在一起,令人動容。

主演舞台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張靜初:在愛情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俗人

當天排練結束,張靜初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專訪時表示,“松子”無疑是她演員生涯中挑戰最大的角色之一,“表演的激烈和情感的爆發程度,相當于演一個《唐山大地震》加個《孔雀》,再加個《門徒》。”而她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松子這個角色的熱愛,“你可以懷着一顆赤子之心,用所有的包容不計代價的去愛嗎?其實我們是做不到的,我們是很現實的俗人。是以我對松子這個角色充滿了敬意。”

因《孔雀》《芳香之旅》《無雙》等電影獲得演技認可,再演舞台劇,41歲的張靜初坦言年齡并不是女演員的瓶頸,選戲的困擾一直都有,如今的她更在意的是過程的美好,“一個好的文本,一個有誠意的團隊,大家去創造一種真誠、真實的生活,我覺得很有意義,我很享受這個過程,至于結果,我一直都不是太在意。”

主演舞台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張靜初:在愛情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俗人

談角色

演松子體力消耗巨大 瑜伽和素食幫度難關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被譽為影史經典,其原著小說久經暢銷,對松子的讨論和解讀一直延續至今。舞台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改編自其同名小說,與電影相比,舞台劇更加注重解構松子悲劇人生的成因。劇中出演女主角“松子”的張靜初表示,“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你和那個角色生命的融合,舞台劇由我來演,一定跟别的演員演不一樣。舞台劇更接近小說,電影裡的松子其實沒有給出太多理由和交代,而這部舞台劇更多的還是回歸到人本身,觀衆能清晰的看到松子愛上這些男人的理由。”

為了更好地将松子的故事搬上舞台,本就以肢體劇聞名的導演趙淼在編排時添加了大量的舞蹈與肢體動作,來呈現松子天真爛漫的内心世界。劇中,張靜初飾演的松子命運多舛,一生反複被抛棄,甚至被毆打。據張靜初自己統計,在近4個小時的時間裡,自己在台上被對手摔打30餘次,在地上翻滾次數多達300餘次。雖然自稱“看到骨頭不好啃就有興趣”、“喜歡挑戰自己”,但在如此大的體力消耗面前,張靜初還是坦言“蠻崩潰的”,“去年第一輪演出的前十場我演得很吃力,體力消耗真的很大,相當于一直在台上跑馬拉松,還是撕心裂肺哭嚎的馬拉松。尤其是從排練到演出大概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我們隻休息過一天,我感覺身體嚴重透支。” 為了能正常演出,張靜初透露自己經常需要去央求酒店的人早一點點上班,“因為我在排練之前需要去按摩,不然腰感覺就跟斷了一樣,全身酸疼。”

就是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張靜初開始通過自己曾經在瑜伽中學到的呼吸方法來調整狀态,“人最養身體的是呼吸,我開始尋找一些呼吸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到現在我在台上該松的時候會讓身體徹底松下來,包括發聲的位置也比剛開始好了很多,這其實是在舞台上學到的。”

而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耐力,張靜初還借鑒了馬拉松運動員的方法,改食素食,“我認識很多很厲害的馬拉松運動員,他們告訴我,吃素對于耐力會有非常好的幫助,尤其是運動後我們的身體會産生很多乳酸,吃素讓身體呈堿性,會中和乳酸,第二天也就不會酸疼了。”素食幾個月之後,張靜初這次再回來複排發現改變很大,“感覺身體很輕盈、自如。哪怕很大的訓練量下來,我第二天起來也沒有地方是酸疼的,非常神奇。”

主演舞台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張靜初:在愛情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俗人

聊情感

我們每個人在情感關系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

松子的一生不斷追求愛,沒有底線地讨好夫妻,卻無法得到真愛的回應,一次次受傷之後仍義無反顧地投入,一次又一次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很多人對松子恨鐵不成鋼,稱她是“戀愛腦”,不思悔改。但張靜初對這個角色卻表示了解,“慢慢地進入這個人物後,我看了一本書叫做《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裡面講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修行之道,一種是理智型的,一種是用自己的肉身投入生活的洪流去勇敢地擁抱愛、感受愛,到最後在外人看來是非常沉淪的、悲慘的生活,但到最後她其實收獲的是她知道了什麼是愛,是以通過那本書,我明白了松子就是我心目中的歌爾德蒙,她做了很多我們不敢做的事情。我們站在外面去指指點點一個人是非常容易的,但你有這樣的勇氣嗎?你可以懷着一顆赤子之心,用所有的包容不計代價地去愛嗎?其實我們是做不到的,是以我們是很現實的俗人。講到這兒的時候,我對她充滿了敬意。從某種角度,我覺得自己越來越愛這個角色。”

反觀松子對待感情的态度,張靜初認為是有原生家庭的原因的,“她在童年的時候非常缺乏父愛,缺乏自我的價值認同感,一直希望去讨好别人,證明自己的存在,其實這時候她并沒有看到自己内心是有一個黑洞沒有被填滿,是以她不斷地需要别人的愛情讓自己更完整。”張靜初認為這樣的因果關系有很大的共性,“我們每個人在情感關系中都缺乏安全感,我們不停地想索取,然後不停地碰得頭破血流。在戀愛關系中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我恰恰覺得她身上的問題,其實我們身上都有,或輕或重,或者你站在外面看别人的時候都覺得你看他那麼傻,你在其中的時候也一模一樣。”

在張靜初眼裡,《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對于當代女性如何去尋找幸福有一定的啟發,“松子其實是需要心理幫助的,如果一個人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另外一個生命身上,其實你是永遠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如果從情感關系上,我們必須如實地看到自己。而我們身為演員的價值是能夠喚起别人的共情能力,去了解一個我們完全不了解的生命,我覺得很有價值。”

主演舞台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張靜初:在愛情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俗人

論好戲

好戲從來都很少 工作提供的幸福機會比娛樂高很多

雖然20多歲就因電影《孔雀》一鳴驚人,并憑借在《芳香之旅》《門徒》《無雙》等影片中的上佳表現相繼在國内外電影節獲獎,但張靜初認為好角色從來都很少,“我們隻要想一想,每年你數的出來的好戲有多少就知道大家都有多難。跟年齡段有一定的關系,但不完全是。那種有厚度、有深度、有穿透力的,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能打動人的戲從來都很少。”進入“中生代”,張靜初并沒有其他女演員那樣的年齡焦慮,似乎因為養生而讓心态變得更加平和。她說自己在現在接戲考慮最多的是有沒有意義。“我這個年齡段可能會考慮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到底有沒有意義,它在我生命中的意義不是收獲多少錢,而是我願不願意我的生命如此度過。演松子我每天累得跟狗一樣,在台上哭完之後眼睛腫到要修複好幾天才能見人,但我覺得有意義。雖然到現在看過的人也才兩三萬人,但我覺得像是大家生命中的一場際會,非常珍貴,很神聖、很飽滿。”

每次演出“松子”之前,張靜初都會提前兩小時到劇場,先過台詞,再打坐、拉伸,之後化妝,直到晚上12點演出結束,整個這段時間,她都處于一種高度專注的狀态。對此,她表示很幸福,“我之前給好多朋友推薦過一本書叫《心流》,那本書裡面就講到人最大的幸福感就在于你極度的專注,這也是能夠得到心流的條件。真正的快樂來自于極度的專注,是以我們不要總是說工作好像很慘,其實工作很可能給你提供了幸福的機會,比娛樂的時候要高很多。”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郝羿

編輯/弓立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