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素鸡,不素心

作者:猪油帮主老波头

作者:玫瑰公主

素鸡,不素心

我家的饭桌上,五香素鸡是常见的,不仅仅是因为妈妈初一、十五需食素,更多的原因,素鸡虽是豆制品,但只要烹饪到位,还真的能吃到“鸡”的荤味,且营养价值蛮高的,我常说,它是我家的“素大排”。过酒、下饭、盖面条,甚至冷却后拎一块送嘴里当零食,都让人回味无穷。

每次我在微博、微信上放烧好的素鸡图,总有好多人来问:“玫瑰姐姐,你这个素鸡怎么做啊?看着就很有味道的感觉,一定好吃。”可能我每次拍图都用微单的关系,也或者,菜的色相真的可以彰显滋味,因为,很多人真的从照片里看到了我家素鸡的特点:“不硬不软,不油不水,汤汁都包裹在素鸡里,咬一口有鲜汁涌出……”“这样的素鸡,绝对有弹性,外皮咬口有质感,内芯绵软很入味,外硬内软,刚刚好……”

应该说,这个素鸡也可算是“陈氏家传菜”之一,其实,我家没有大厨,烧菜也没套路,大都父母一贯的家常烧法,符合了我家的习惯性口味。记忆里,对素鸡的最大印象词就是:“最后一定要大火收汁。”这是爸爸以前跟钟点工阿姨强调的一句话,因为,爸爸的素鸡版本,加水量是盖没素鸡,多时间熬煮的。

也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版本:素鸡炸好要立刻浸泡在冷水中。虽然我从没有这样尝试过,但感觉这样的方法目的也是为了素鸡的口感,第一是为了让炸过的素鸡不会太硬,第二可能刚出热油锅就入冷水的素鸡,再烹饪时就不至于散了形,且更能吸收酱汁入味吧。

素鸡,不素心

有人说,我是“红烧菜女王”,其实,真的没有太多诀窍,无非酱油比例、盐糖配比、熬煮收汁。出锅时,总有油光铮亮、馋涎欲滴的浓油赤酱效果。有的时候,看过照片成像,个别人会问:“勾芡了?”因为,黏稠浓酱的油亮效果让人错觉。其实,红烧菜我几乎从来不勾芡(除了过年时的糖醋大黄鱼,最后勾芡浇汁),用铁锅和最后的大火收汁必不可少。

其实,素鸡作为豆制品,还是很受众喜好的一道食材。烧法也有很多种,切块炒素白烧、跟肉搭配红烧,还有油煎后浸糟卤,甚至还有人喜欢煎后就直接吃,的确有点“鸡肉”的鲜美感觉。不过,我家最爱的滋味,就是五香素鸡。也有人“顾名思义”的认为,放五香粉的吧,呵呵,又要说,我从来不偷懒放这个来调味。

素鸡,不素心

那么,我把“陈氏”的五香素鸡版本,“教材”一下:

① 素鸡到底买哪种好?我对品牌没要求,但对素鸡本身有要求。一般我去菜场买素鸡,都会用手指对捏一下素鸡的手感,相对紧致有弹性是我的选择,有些素鸡捏上去软软松松的,久煮会烂。切开的素鸡,豆腐皮的纹路不明显,且无明显空洞为佳;

② 素鸡买回,一般我不会冲水清洗,这点我绝对不典型“处女座”洁癖,我的观念里,食材只要没有变质作假,高温烹饪后大都是安全卫生的。偶尔确实有必要冲洗一下的,必须立刻用厨房用纸吸干,那样油煎时也不会油星四溅。

③ 素鸡切厚片,厚度大约1厘米左右,太薄或太厚个人觉得都会影响口感,中等素鸡我一般切9-11块左右。锅烧热后,放油,煎炸素鸡块。家里烧菜,一般不会大油锅,所以,不要性急,一锅一般同时煎5、6块,相对要煎得两面金黄老透一些,中小火即可。

④ 煎后的素鸡块,重新倒入锅中,加老抽(李锦记精选老抽)、生抽(李锦记金标生抽)、六月鲜(欣和特级酱油),茴香(八角)、桂皮和稍多糖,然后加入足量的水,秉承爸爸的烧法,往往水量盖过素鸡,大火煮滚后,中火慢笃。此过程,基本不去翻动素鸡。

⑤ 等锅中汤水基本熬进素鸡,锅底周边留有汁水时,开大火收汁,这个过程,也尽量不要用锅铲去翻动素鸡,臂力强劲的我常常是翻动铁锅,让素鸡老结后,再锅铲翻面,直到锅底基本汁水,素鸡颜色变成暗红色。

素鸡,不素心
素鸡,不素心
素鸡,不素心
素鸡,不素心
素鸡,不素心

因为经常烧素鸡,于我真的就是驾轻就熟的事。至于味道口感的好坏,当然各家喜好决定。吴越美食推进会会长蒋洪先生曾评价:“最喜欢的‘鸡’就是素鸡,有棱角而不硬,卤汁浸透而不湿。看你的图,符合。”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还有一次,让我受宠若惊的是,川菜传承人、邓记食园掌门人邓华东师傅,看到我发的素鸡照片后,说被馋了,让带几块给他尝尝过瘾,后来我特意烧了一盘,惴惴地带去给他尝味。我真的没想到,对于做菜绝对是大师级别的邓师傅,居然也会被我的素鸡馋到,他说,他最爱吃素鸡,尤其软硬适度,内芯入味的。

当然,最大的成就感,是看着一众好友,在片刻之间抢光了我烧的一大盘素鸡,有人一口气吞下三块后大呼过瘾,而有人再想动筷时,素鸡已经不见踪影,只有留着念想期待下次聚餐。所以,我烧的五香素鸡,我还是很有把握的,“你一定会喜欢!”

晨起,给儿子准备早餐,正好前一晚留下两块素鸡,那就下一碗红汤细面吧,挢一朵猪油、烫一撮鸡毛菜、焖一块素鸡、拨几筷咸菜笋丝肉丝做浇头,再盖一只溜黄荷包蛋。你说,这样的一碗面条端到面前,汝能持否?!

某天,我看到好友在家吃完素鸡盖面后的一只空碗,特别有感,至少,我当时读到了一种满满的温暖感和幸福感。面条和浇头,统统被他一扫而光,甚至面汤水都喝的很干净。一双筷子,端正地搁在碗里。后来,我的闺蜜小百合说,“筷子的摆法,反映了吃面者意犹未尽的心理,如果吃饱喝足的话,多半筷子该放桌子上了……”或许,这就是我所读到的一种充盈内心的幸福!

素鸡,不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