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times

The fire of the millennium kiln cannot be extinguished

The fire of the millennium kiln cannot be extinguished

雷州窑生产的荷叶形盖罐。

The fire of the millennium kiln cannot be extinguished

精致美观的柴烧壶。

The fire of the millennium kiln cannot be extinguished

工作人员在开窑。

The fire of the millennium kiln cannot be extinguished

工作人员专心制作

雷州窑器物。

The fire of the millennium kiln cannot be extinguished

雷州窑生产的器物。

“这个色泽就很好!看这个杯底还有渐变的金边,很漂亮!”湛江市雷州窑陶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小明戴着隔热手套,从刚开不久的龙窑里掏出一个茶杯,圆润的杯身泛着金黄色的光芒,杯沿由金黄色渐变至淡紫色。李小明托起茶杯欣赏,尽管这些年已经开过无数次龙窑,出过无数精品,但每次从龙窑里拿出作品时,他都难掩激动,“就像开启盲盒,每次从里边拿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

像灰色的雷州陶瓷泥,在经历高温柴烧炙烤后,获得如灿烂云霞般的光芒,沉寂了多年的雷州窑逐渐在手艺人手下焕发昔日荣光。李小明相信,雷州窑的未来会如窑变一样,历经最煎熬的炙烤方能产生最美丽的窑变。

撰文:陈海兰

摄影:郭龙碧

历经千载

雷州窑成地域文明标志

雷州窑距今有上千年历史,是地域文明的标志。雷州窑以龙窑为主,烧造年代可追溯至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明清时期逐渐衰落。雷州窑曾与广州西村窑、潮州窑并称广东三大窑系,且以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格,在广东陶瓷艺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自唐至明清时期,雷州窑广泛分布于雷州南渡河两岸以及遂溪县的东西海岸、廉江市的西海岸滨,经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计有200多座龙窑。雷州窑最具代表性的是釉下褐彩瓷器,形器多样,具有浓厚鲜明的雷州半岛民间风情和人文内涵。部分出品凭借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面向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前沿地段的地理优势,通过唐宋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唐代分布于通明河的铺墩、余下、茂胆、龙道、卜格等村的雷州窑有11座之多,出土有青黄釉细裂纹直身深腹饼足碗、浅腹圆底碟、高足豆、青黄釉细裂纹四耳罐或六耳罐及动物等器物,经考古论证确认这些器物为唐代雷州窑陶瓷器形釉色的主要特征。

宋元时期的雷州窑主要分布于雷州南渡河中上游乡镇村庄,彼时生产的器物有碗、盘、碟、杯、瓶、罐、钵、壶、枕、棺、炉、网坠等,器物的釉色有青釉、青黄釉、酱黄釉和酱褐釉,但以青釉褐彩为主要特征。尤其是青釉褐彩罐开光饰以花卉、人物或吉祥语,绘饰折枝菊花纹、莲花纹等,造型图纹精致富美。青釉褐彩罐与褐彩陶枕为数最多,是宋元时期雷州窑陶瓷的典型,青釉细裂纹褐色点彩碗更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雷州窑从胎质、器形、纹饰、釉色、彩绘等制作工艺、烧制程序和成品质量,特别是它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都说明雷州窑陶瓷无愧为广东三大名窑陶瓷之一。至今收藏在雷州市博物馆、湛江市博物馆中的不少陶瓷已列入国家级文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苦心钻研

在一把茶壶上寻求突破

“雷州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现在复兴雷州窑产业,一定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需求去设计产品,才可以走出去,传承下来。”迄今为止,李小明在烧造雷州窑陶瓷这条路上走了20多年,期间也走了无数弯路,也曾像无数年轻人一样什么新奇做什么,但在不断加深对雷州窑的了解后,他决定全心去研发一把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雷州窑烧制的茶壶。

但是要做好一把茶壶,其难度是之前做的碗碟所无法比拟的,怎样才能做出具备雷州本土特色的器具呢?李小明开始转变思路,从发扬本土文化开始思考,寻求突破。

一件已有千年历史的实用器物,其制作和设计都自有其道理,在它身上进行创新和突破,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它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茶壶制作的材料有很多,但是这数百年来,茶壶的发展工艺依然比较单一,若将多几种材料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反应呢?李小明开始不断探索创新手工艺的可行性。

一直以来,泡茶工具皆是以陶瓷器皿为主,人们之所以喜欢用紫砂壶泡茶,就是因为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能够最大程度还原茶香味。但无论是哪一种陶瓷,都具有导热性,在冲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被烫手的情况。李小明决定在茶壶的把手上做文章,做一把名为“一把手”的不烫手茶壶。

在选取把手材料时,李小明选择了木头,一些名贵的木头自带香味,且在用的过程中光泽会越来越亮。但是在制作过程中,现实往往比想象中坎坷很多。泥变成了陶,有了硬度却失去了韧性,木头变成把手,有了韧性却很不稳定,两者之间的连接成了横亘在李小明与梦想之间的大山。

不断推翻重演、想办法、找资料,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李小明终于找到了解决“一把手”榫口接口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雷州民间“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元素传统文化制作,在茶壶与木头之间接入一块铜柱,连着木头和茶壶,这样既解决了易断裂问题,也不会受到天气影响而改变。泥作的壶身套着长长的质地名贵的木把,既含有传统制作手艺的厚重底蕴,又有适宜新时代生活的韵味,是赓续古雷州窑陶瓷传统文化的创新佳作。2015年5月25日这门手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证书。

除此之外,李小明匠心独运,在传统盖碗茶器上,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雷州石狗、雷傩舞文化,融入茶碗器形的创意设计中,把石狗、雷傩面具的可爱神态雕塑在碗盖上或茶杯壁上,使简朴的茶器丰富多彩,更具雷州民间茶饮文化特色。

焕发生机

传承之路道阻且长

据李小明介绍,现在湛江烧制雷州窑的人并不多,这门手艺的门槛比想象中的高。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对于雷州窑的关注度在明显提升,但传承与发展之路依然很漫长。

他说,学好这门技艺无关智慧,最要紧的是耐心、毅力、体力和坚持。雷州窑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手艺,采泥、淘泥、拉坯、修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雕细琢,需要对雷州历史足够的了解,更需要有自己的参悟,这对体力、精力和毅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快节奏的生活,喧嚣的声音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也曾有向李小明学艺的人,尚未领略精髓便半途而废,有人在学到一半便自立门户,但庆幸的是还有很多有情怀的手艺人慢慢聚拢而来。“就像爬山,有人觉得半山腰的风景好,就不愿意爬上去了。有人觉得山顶风景好,便坚持要上去。”在李小明看来,想要做好心里那把茶壶,这条路永远没有山顶。手艺人是爬在半坡上的人,也是一直向往山顶的人。

谈及限制雷州窑发展的瓶颈问题,李小明认为,资金短缺、社会重视度不够是问题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群手艺人的坚守,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为了让这门手艺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李小明开始把目光投向人群中,2016年,他开始担任广州黄埔少年宫的客座教师,教授老师们雷州窑的烧制技巧,以传承给更多年轻一辈。今年初,他与广州城市学院达成协议,担任该校雷州窑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专聘教师,接下来,他将在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大师工作室,跟学校美育、劳动教育、课外学术创新等方面深度融合。

“文化需要历久弥新,不断注入时代色彩和动力才能经久不衰。地方文化更是需要这样一批有情怀、有激情、有担当的能工巧匠来发扬光大。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将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资源及有利条件,将雷州窑陶瓷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好。”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李晓培对雷州窑烧制出来的陶瓷赞叹不已,更是对如李小明一样的手工艺人二十余年如一日耐心沉淀、用心打磨、不断创新、拼搏进取的工匠精神由衷敬佩。

对于烧窑手艺人来说,烧窑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便是窑变。经过三天两夜不停歇的柴烧炙烤,窑内温度达到1200℃—1300℃,火焰呈现纯正的白色后,窑内的陶瓷会发生神奇的窑变,这是雷州窑陶瓷工艺的特质。窑变主要是在柴烧时火力产生窑体内封闭空间高温的微妙回旋气流,激发催生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产生氧化或还原作用,在窑体高温下所呈现出意想不到的青、白、红、蓝、紫等颜色浑然天成、斑斓厚重而醒目丰艳的釉色效应。

像灰色的雷州陶瓷泥,在经历高温柴烧炙烤后,获得如灿烂云霞般的光芒。这或许正是雷州窑最吸引人的地方,一切充满了未知的变数,老旧的手艺里能看到创新的火苗在燃烧,新的希望像下一个出炉的作品一样让人充满期待。

Rea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