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遊與唐婉的愛情: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陸遊與唐婉的愛情: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陸遊與唐婉的愛情

◆(一)亘古男兒一放翁◆

1

1125年,北宋的山河已經搖搖欲墜,僅僅支援了不到兩年,就發生靖康恥,匆匆結束了168年的統治。

那年的大金國卻是風生水起。

那年10月,金太宗令谙班勃極烈完顔斜也為都元帥,統軍攻打汴京,32歲的李綱頑強抵抗,雙方訂宣和和議。

那年同月金俘遼天祚帝,大遼滅亡。

那一年,22歲嶽飛還沒有被刺字,還在苦尋報國之路。

那一年,美女詞人易安居士已經年過中年41歲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也是7年之後才誕生。

那一年,名揚後世的南宋四大詩人中的三位範成大、楊萬裡、尤袤還沒有出生。

那一年,唱着大江東去的大文豪蘇東坡已經作古24年。

那一年,赢得生前身後名的辛棄疾還沒有出生,那也是15年之後的事情了。

而那一年的11月13日,陸遊出生。

2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号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

陸遊出生于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遊的高祖陸轸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要典籍。

其父陸宰是浙東著名藏書家,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後,因主張抗金受主和派排擠,遂居家不仕。

陸遊的母親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亦出身名門。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诏入朝,由水路進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遊。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開封),北宋滅亡(靖康之恥),陸宰攜家眷逃回老家山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陸宰改奔東陽,家境才開始逐漸安定下來,時陸遊年僅四歲。

山河的破碎,給陸遊幼小的心靈帶來了痛苦的印記。

陸遊自幼聰慧過人,六歲起受到家庭啟蒙,大量閱讀了古今優秀的詩文,先後師從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人,這對陸遊的人格、思想、治學等方面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特别是愛國思想的熏陶,在陸遊幼小的心中就深深植入了強烈的愛國情懷。

十二歲就可以為詩作文,因長輩有功,以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

強烈的愛國情懷,讓陸遊從小就渴望能叱咤疆場,殺敵報國。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遊進京臨安(今杭州)參加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取為第一,因秦桧的孫子秦埙位居陸遊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陸遊參加禮部考試,秦桧訓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遊。

從此陸遊被秦桧嫉恨,導緻其仕途不暢。

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曆任福州甯德縣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诏入蜀,與範成大相識。

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讨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裡。嘉泰二年(1202年),宋甯宗诏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3

陸遊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饬謹嚴,後世評價其詩文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

一生仕途的坎坷和屢屢受挫,并沒有讓陸遊沉淪,反而激發了他強烈的創作欲望,一支筆縱橫捭阖,寫下了9000多首詩詞,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留存詩歌最多最高産的一位詩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

現錄其數首詩詞一觀:

《青玉案》

西風挾雨聲翻浪。恰洗盡、黃茅瘴。老慣人間齊得喪。千岩高卧,五湖歸棹,替卻淩煙像。

故人小駐平戎帳,白羽腰間氣何壯。我老漁樵君将相。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

《送七兄赴揚州帥幕》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

諸公誰聽刍荛策,吾輩空懷畎畝憂。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豈知今日淮南路,亂絮飛花送客舟。

《鹧鸪天》

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江上過春殘。慣眠古驿常安枕,熟聽陽關不慘顔。

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青鬓戲人間。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隻是頑。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山南行》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氣俗豪,秋千蹴踘分朋曹。

苜蓿連雲馬蹄健,楊柳夾道車聲高。

古來曆曆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

将軍壇上冷雲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

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漢宮春》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人誤許、詩情将略,一時才氣超然。

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鬓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蔔算子·詠梅》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4

說起陸遊,腦海中湧現出來的一般都是這樣的一些描述: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文學家……

其實陸遊還是有名的書法家,陸遊書名為詩名所掩。事實上,他除了是南宋四大詩人以外,還與朱熹、範成大、張即之并稱為南宋四大書法家。陸遊擅長正、行、草三種書體,尤精于草書,被認為是狂草南宋第一人。

“近詩一卷,為五七郎書。嘉泰甲子歲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贈猩猩毛筆,時年八十矣。”——陸遊迄今傳世墨迹十三件,《自書詩卷》是最有名的一件,其為“猩猩毛筆”所作,在當時非常珍稀考究。有記載,猩猩毛筆就是後來俗稱的狼毫筆。

陸遊也是史學家,陸遊曾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但其更重要的史學成就是私撰的《南唐書》。《南唐書》體例創新,歸類精當,史識更勝前人。其史評色彩鮮明,以道德而不以政績作為評判人物的準繩,對後主李煜作出了獨到的評價。

陸遊還是一位精通烹饪的大師。在他的詩詞中,詠歎佳肴的足有上百首,記述了當時吳中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并對于飲食有獨到見解。不僅如此,他還常常親自下廚掌勺。他對自己做的蔥油面很是得意,認為可同神仙享用的“蘇陀”媲美。他用白菜、蘿蔔、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引得江浙一帶居民争相仿效。

近代大師梁啟超對陸遊的評價,可從其詩作《讀陸放翁集》中窺一斑: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

陸遊與唐婉的愛情: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二)沈園一夢太匆匆◆

才子和佳人,愛情和相思。

似乎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

說起陸遊的愛情,就不能不說到唐婉,這兩人的愛情也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赫赫有名的傾世之戀了。

唐婉(1128—1156),又名琬,字蕙仙,浙江紹興人。據《贈亡妻》描述,唐婉是鄭州通判唐闳的獨生女兒,母親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鴻儒少卿唐翊。有傳說唐婉的姨媽是李清照,教了唐婉很多詩詞歌賦,事實上兩人沒有任何關系。

唐婉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不善言語卻善解人意。與年齡相仿的陸遊情意十分相投,兩人青梅竹馬,相伴度過一段純潔無瑕的少年美好時光。随着年齡的增長,一種萦繞心腸的情愫在兩人心中漸漸滋生了。

青春年華的陸遊與唐婉都擅長詩詞,他們常借詩詞傾訴衷腸,二人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宛如一雙翩跹于花叢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諧。兩家父母和衆親朋好友,也都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于是陸家就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钗作信物,訂下了這門姻事。

陸遊在十九歲時,與唐婉成婚。

婚後伉俪情深。未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陸母認為唐婉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遊休了唐婉。

據傳陸母曾請尼姑妙因為陸遊和唐婉蔔算。妙因一番掐算後,煞有介事地說:唐婉與陸遊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誤導,終必性命難保。陸母聞言,吓得魂飛魄散,強令陸遊,将唐婉休棄。陸遊心如刀絞,素來孝順的他,面對态度堅決的母親,除了暗自流淚,别無他法。

迫于母命難違,陸遊隻得答應把唐婉送歸娘家,一雙情意深切的鴛鴦,被活活拆散。

陸遊與唐婉難舍難分,不忍就此分離,于是陸遊悄悄另築别院安置唐婉。一有機會就前去與唐婉鴛夢重續。

但紙總是包不住火,精明的陸母很快就察覺了此事。嚴令二人斷絕來往,并為陸遊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

而唐婉離開陸遊後由家人作主嫁給了都城紹興府皇家後裔同郡士人趙士程。

這裡,有兩個問題:

其一,陸遊和唐婉究竟是不是表兄妹關系?

其二,陸遊的母親為什麼容不下唐婉?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陸遊和唐婉究竟是不是表兄妹關系?

關于這個問題,學界一直也是争論不休,莫衷一是。

從《寶慶續會稽志》可以查證:唐婉祖籍山陰,唐婉的父親唐闳、爺爺唐翊。陸母是唐介的孫女,祖籍江陵。兩地相隔較遠,況且兩家并無宗親關系,是以陸遊和唐婉并不是表兄妹關系。

陸遊的《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簡》《宋史唐介傳》以及王珪《華陽集唐質肅公介墓志銘》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陸母是江陵唐氏,陸母的爺爺是北宋三朝元老,是以唐介以下都有正史記載,唐介的孫子的名都是以下半從“心”字命名,即懋、願、恕、意、愚、讕, 唐闳沒“心”,也就是說,唐闳并不是陸母的兄長。那麼陸遊與唐婉表兄妹的關系就無從談起了。

但這種考證所依據的材料有限,而且方志的記載未必可靠。而關于唐婉是陸遊表妹的說法,卻是源遠流長。

據南宋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陸務觀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為姑侄。”即明确說明唐婉為陸遊母親的侄女,這樣陸遊與唐婉自然是表兄妹了。南宋的陳鹄在《耆舊續聞》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其中說到唐婉是陸遊的表妹,二人結婚後“琴瑟甚和,然不當母意,因出之。夫妻之情,實不忍離。後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園館之勝。務觀(陸遊字)一日至園中,去婦聞之,遣遺黃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為賦此詞。其婦見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惡’之句,惜不得全阕。未幾,怏怏而卒”。這段記載不僅說明二人是表兄妹關系,而且對他們結婚後的生活狀況進行了描述,對他們分離的原因作了交待,對陸遊寫《钗頭鳳》的過程作了詳細的說明。

由于陳鹄距陸遊生活的年代較近,是屬于與陸遊同時而稍晚的晚輩,因而所說具有較大的可信度。另外,南宋的劉克莊在《後村詩話續集》中也沿用了陳鹄、周密的說法,認為陸遊和唐婉是表兄妹的關系。後來清代所編《曆代詩餘》、《宋人轶事彙編》等書中,也與《齊東野語》、《耆舊續聞》等記載相一緻,認為唐婉是陸遊的表妹和妻子

到底兩人之間是否表兄妹關系呢?接着來看另一個問題:為什麼陸遊的母親容不下唐婉呢?

關于陸母排斥唐婉的原因,曆來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總結起來,人們比較認同的說法有兩個。

一個是如《齊東野語》所記載的,陸母見陸遊娶了唐婉之後日益沉浸于卿卿我我之中,而忽略了讀書進仕,過起了出雙入對、莺莺燕燕的生活,是以心有不滿,怕唐婉耽誤了陸遊的前程。

陸遊婚後參加過一次考試,但沒考中,陸母不知道是政治原因(陸遊試卷中力主抗金,不為當時當權者所容),就歸咎于唐婉,是以越來越看唐婉不順眼,最後就硬逼着陸遊把唐婉休了。

另一個原因是說因為唐婉婚後無子,引起陸母不滿,是以将她休了。陸遊晚年曾作《夏夜舟中聞水鳥聲甚哀若曰姑惡感而作詩》,其中寫道:所冀妾生男,庶幾姑弄孫。此志竟蹉跎,薄命來讒言。委婉地表達了唐婉結婚後一直沒有生育,進而導緻表姑的不滿,最後竟然将她趕出了陸家的事情。這在現在看來或許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在古代講究的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婚姻的首要目的是開枝散葉、延續香火。如果婚後不能生育,就意味着這個婚姻就是失敗的。這時要解除婚姻就是天經地義的,不會遭到任何質問。由于這種說法源于陸遊本人的詩作,而且唐婉嫁給陸遊三年後的确一個孩子都沒有生,那麼這個理由很可能就是陸母反感唐婉的真正原因或者主要原因。

而唐婉之是以一直沒能生育,則很可能是因為陸遊與唐婉存在表兄妹關系,屬于近親結婚,這樣不能生育也就非常正常了。她嫁個趙士程之後,也是生了孩子的。雖說在現代近親結婚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但在古代,表兄妹結為連理卻被認為是親上加親的好事。然而,近親結婚的後果卻不為古人所注意和防範,是以往往很多家庭的不幸都與此有關。按照這條理由推測,唐婉婚後三年沒有生育很可能是由于她與陸遊的表兄妹關系引起的,進而為他們的親戚關系提供了一個佐證。

此外,為了确定陸遊與唐婉的關系,還有學者詳細考證了唐婉的家族情況。他們排列出了唐婉的家族譜序,進而認定唐婉與陸遊的母親唐夫人之間确有宗族關系,這樣,陸遊與唐婉也就存在親戚關系了。

禮部會試失利,陸遊回到家鄉,家鄉風景依舊,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涼。

為了排遣愁緒,陸遊開始了悠遊的生活。

在和唐婉分别的7年後。

1155年,一個繁花似錦的春日晌午。

陸遊漫步到了禹迹寺的沈園。

滿目春光,鳥鳴啾啾,處處莺歌燕舞,旖旎的景色似乎稍稍緩解了些許心中郁悶。

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

那,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唐婉嗎?

小徑靜幽,兩人就這麼相遇了。

那一瞬,時光凝固了,目光也凝固了。

四目相對,千般心事、萬般情懷,卻不知從何說起。

恍惚迷茫中,眼神中凝結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還是憐。

此時的唐婉,已嫁給了趙士程。趙家門庭顯赫、系皇家後裔。趙士程是個寬厚重情的讀書人,他對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現出誠摯的同情與諒解,使唐婉飽受到創傷的心靈已漸漸平複。

這次唐婉是與夫君相偕遊賞沈園的,那邊趙士程正等她進食。在征得丈夫同意之後,唐婉敬了陸遊一杯黃滕酒。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到底是酒,還是淚?

是真?是夢?是幻?

隻留下了陸遊在花叢中怔怔發呆。

和風吹醒了沉在舊夢中的陸遊,他循着唐婉遠去的身影,百感交集。無法排解憂愁借着手中的筆,一氣呵成,任憑胸中的情感肆意迸發,在粉紅牆上留下了千古名篇《钗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鲛绡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酒杯中蕩漾着滿滿的春色,柳色青青,卻難掩失落;山盟海誓,如今隻剩寂寞。

與陸遊的不期而遇,無疑再次打開了唐婉封閉已久的心靈,積蓄已久的舊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洩出來。

柔弱的唐婉對這種感覺幾乎無力承受。

是年,秦桧病死。朝廷重新召用陸遊,陸遊奉命出任甯德縣立簿,離開了故鄉。

次年1156年春天,唐婉再一次來到沈園,徘徊在曲徑回廊之間,忽然瞥見陸遊的題詞。反複吟誦,想起往日二人詩詞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淚流滿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覺中和了一阕詞,題在陸遊的詞後。

世情薄,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幹,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世傳唐婉的這首詞,在宋人的記載中隻有“世情薄,人情惡”兩句,并說當時已“惜不得其全阕”——詳見陳鹄《耆舊續聞》卷十。此詞最早見于明代卓人月所編《古今詞統》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編之《曆代詩餘》卷一一八所引誇娥齋主人說。由于時代略晚,故俞平伯著《唐宋詞選釋》認為此詞“當是後人依斷句補拟”。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唐婉是重情的女子,與陸遊的愛情本是十分完美,卻毀于世俗的風雨中。趙士程雖然重新給了她感情的撫慰,但與陸遊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處,她的心裡始終是陸遊占據了極大的位置。

自從看到了陸遊的題詞,她的心就再難以平靜。

追憶似水流年、感歎無奈世事,感情的煎熬,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

終于,在秋意蕭瑟的時節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随風逝去。

隻留下一阕多情的《钗頭鳳》,纏綿悱恻了整個南宋,也令無數後來人為之唏噓歎息。

陸遊與唐婉的愛情: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三)也信美人終作土◆

時光太短,相思太長!

相思在陸遊的心中一直發酵澎湃。

唐婉的離去,成了陸遊心口永遠的痛,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唐婉,回憶往昔歡悅的時光。

此後,陸遊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他六十三歲,“偶複來菊縫枕囊,凄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

其一

采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其二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隻有清香似舊時。

在67歲的時候,唐婉去世40年後,陸遊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钗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回向蒲龛一炷香。

之後陸遊75歲時,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兩首,即《沈園》詩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複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79歲時,一天夜裡夢見沈園,醒來淚濕衣衫,情不能己,又作絕句二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隻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此後沈園數度易主,人事風景全部改變了昔日風貌,陸遊也曾重沈園。

84歲時,陸遊再遊沈園,物還是人早非,徒留兩行渾濁淚水,又作《春遊》一絕:

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次年,陸遊留下那首千古絕唱《示兒》,長眠而逝,這次他是追随唐婉而去了嗎?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誰,不會老呢?

誰,不會死呢?

隻是時間的問題。

逝者早已經埋沒随荒草,而生者隻能是徒留相思淚兩行。

這苦,誰知?

這思,誰解?

這憂,誰排?

這淚,誰懂?

陸遊為懷念唐婉,光是追憶沈園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詩文。這種深摯無告,凄然而又令人慕然的愛情,成為了愛情的千古絕唱。

作為偉大的詩人,陸遊給我們留下了9300多首詩。

作為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者,陸遊一生都主張收付失地,恢複山河。然而文化人的呐喊,在那樣一個時代,似乎沒有産生多大的效果,隻能是呐喊;

作為一個為情所困的男人,愛,卻無法徹底,始終沒有敢沖破舊的封建禮教,終于還是做了一個殉道者的角色,這無疑是失敗的,也是可悲的,甚至可以說是懦弱的。

或許,他和唐婉的婚姻如果幸福了,那也有可能我們沒就沒辦法看到這兩首纏綿悱恻的絕妙好詞了,曆史也就少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麗故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難道,悲劇的力量真的是無窮震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