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洪澇災害發生後,我市統計部門第一時間建立災情統計直報機制,設計出涵蓋農林牧漁、工礦企業等4大類44項災情統計表格,友善一線人員開展專業性統計工作;同時,關聯對比評估分析,進行價格驗證,做到災區源頭資料科學準确。
“我們還運用統計大資料平台建立災情統計資料庫,加大對農業、工業、服務業等行業農戶、工業商貿企業的調研力度,對全市經濟運作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分析,為災後重建進行子產品化資料分析,為全市經濟發展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奠定了資料統計基礎。”市統計局負責人馬千裡說。
“7·19”洪澇災害發生後,市統計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受災地區統計部門組織人員深入災情一線,及時了解掌握受災情況,做好摸底登記。同時,迅速組成市級救災幫扶工作組,于7月26日順利進入井陉縣測魚鎮開展“三清”、指導災情統計等現場工作,并積極向省統計局彙報全市受災情況,争取省統計部門的支援,省、市、縣統計三級系統的工作組正在測魚鎮關聯開展工作。
為及時開展災情統計監測工作,省、市統計部門第一時間建立災情統計直報機制,指導井陉縣統計局分鄉鎮設計出涵蓋農林牧漁、工礦企業、商戶集貿、道路電網基礎設施、經濟總值等4大類44項災情統計表格,通過電話、郵件等多種方式,送至各部門、各鄉鎮一線工作者手中,做到災區源頭資料的科學準确。
同時,成立資料評估稽核小組,對各部門和統計系統資料進行關聯對比評估分析,進行價格驗證,測算損失程度,及時防止重大資料的錯報漏報,保持了統計資料的嚴謹性和權威性。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