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熱的話題莫過于蔬菜大漲,從10月中旬開始,菜價就陸續漲至6元以上,部分菜價更是突破10元,比起豬肉還貴。
如蘇州一網友抱怨,市場上的菠菜仍賣出12元一斤,茼蒿也賣到10.8元,菜心7.89元/斤,苦瓜8.8元/斤,香菜15元/斤,黃瓜7.3元/斤。因菜價大漲,大家隻能多買上一些雞蛋、豬肉或魚,畢竟雞蛋市場5.8元/斤,花鲢8元/斤,豬肉13元/斤。
因菜價上漲,部分火鍋店已準許可自帶蔬菜,主要是價格太昂貴,火鍋店不敢買太多,又不能輕易漲價,隻能出此下策。

近期菜價的上漲,也讓很多消費者的飲食方式調整,大家更傾向于肉類食品,也難怪不少人調侃“天天吃紅燒肉”。
要說漲幅最大的蔬菜,無疑菠菜、莴筍、大蔥等,在很多人看來,其菜價高漲,那菜農必然大賺一筆,真的如此嗎?
在往年這個時候,菠菜市場價不過5元左右,地頭價也才1.5-2元之間,這個價格對消費者和菜農都可接受。不過今年就不同了,那些大城市中,菠菜零售達到了15-18元一斤,相比豬肉價格還要高。
菠菜的零售價上漲,其實也是因批發價走高,在上海中心批發市場上,菠菜批發價已漲至10元一斤。至于為何漲這麼高,有人表示,地頭價目前已漲至6-8元,優質菠菜更是在9-10元一斤,是以批發價才會如此上漲。
這麼來看,菜農不就可以賺上大錢了?然而,菜農搖搖頭,并沒有多賺,9月份時山東、河北等地基本上都處在陰雨中,結果菠菜長勢偏緩,而遭受雨水的地塊更是病害增多,且爛根、爛葉、黃葉情況較多,菠菜産量相比往年減少了6-7成。
除了産量低外,菠菜的品質也不高,這也是為何優質菠菜價高的原因,主要是太少了。而對菜農而言,今年收購價高,可産量低,大家的收入并沒有是以增加多少,部分菜農畝收入隻有2000元。
因受去年大蔥大漲的緣故,今年各地菜農紛紛跟風種植大蔥,結果産量增加,到了5月份時蔥價就跌至2-3元,地頭價也下滑至1元。但這仍不是極限,7-8月份時,随着大蔥大量上市,地頭價跌至1-2毛,市場價也回落到8毛左右,如此行情蔥農畝虧500元左右。
不過9月份開始,蔥價就開始上漲,零售漲至2-3元左右,産地也上漲至5-7毛,這個價格蔥農也隻能剛保本。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從10月中旬開始,蔥價就開始了一波上漲,從産地來看,地頭價已漲至2.5-3元之間,相比一月前漲了70%。而市場的零售價,更是漲至5-6元一斤,不少人吐槽“向前蔥”再次趕來。
有人好奇,為何蔥價突然漲了?其實今年大蔥種植面積雖多,可經曆了上半年的虧損,下半年種植規模減少,再加上蔥怕澇,受9月份雨水影響,不少蔥爛根,上市量減少,帶動了價格走高。
不過,對蔥農來說,目前蔥價盡管上漲,可鑒于上半年的虧損,大家能夠彌補本錢就不錯了。如果行情繼續堅挺,那才會盈利。
莴筍作為秋季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它的價格一直不是太高,因産量高,往年産地價才不過2-3毛,農村集市上才賣8毛左右,城市裡零售1.5-2元之間。盡管産地價低,可因産量高、成本低,一畝地能賺上一兩千元,大家也很滿意。
不過,受産量減少的因素,目前莴筍産地已漲至1.5元左右,相比往年漲了5倍之多。但即便如此,有不少菜販子抱怨,根本就收不到蔬菜,忙活1天連100斤都收不到。
河南一菜農表示,往年水稻采收後,大家都會種植莴筍、白菜,不過今年莴筍、白菜生長之初雨水就沒停過,結果其長勢不好,減産較為嚴重。是以,盡管地頭價上漲,可減産較多,是以也沒能賺上什麼錢。
當然,其他蔬菜也都經曆了這樣的遭遇,其産量并不是太可觀,菜農自然沒有多賺多少錢。而至于中間商,因今年油價上漲,成本增加20%,再加上産地價高,收不了多少菜,是以批發價上漲,他們并沒有賺多少錢。
菜商就更不容易了,菜價高市場的購買需求下滑,可批發價都漲了,菜商也隻能無奈跟漲。但菜價高購買量不多,損耗反而加大,有些蔬菜賣了根本不賺錢,但為了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還是要備貨。
至于菜價何時回落,有業内表示11月份,南方秋菜集中上市,到時候蔬菜價格就會降下來,隻不過總體價格或依舊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