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聽人說“楊老令公自盡殉國”的故事,怎麼聊聊真實的楊繼業?

作者:影視粵案

平劇《李陵碑》和許多地方劇種,都演繹過楊老令公壯烈殉國的故事:楊門老将楊繼業受奸臣陷害,被遼軍包圍,不願被俘,撞碑而死。

這麼悲壯的死法,肯定是出于戲曲創作的需要。曆史上的楊繼業,究竟是怎麼死的呢?根據《宋史·楊業傳》記載,楊繼業被遼軍生擒,堅強不屈,絕食三日而死。

遼史的說法,與宋史有較大的出入。在《遼史·耶律斜轸傳》中,楊繼業被俘以後,受到遼國大将耶律斜轸(zhěn)的責問:“你當年與我大遼聯手抗宋,現在卻幫着宋朝打我遼國,有何面目見我?”楊繼業的反應是什麼呢?“(繼業)但稱死罪而已。”甯死不屈的英雄,成了羞愧認罪的俘虜。

人們通常認為,楊繼業是第一代楊家将,他的後代子孫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個個青出于藍,把楊家聲威發揚光大。而真實的曆史恰恰相反。楊家将成名很早,北宋還沒建國,楊繼業及其祖上就已經有了威名,楊繼業的後代反倒默默無聞。順便說一句,楊宗保和楊門女将都是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

楊家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起家的。唐末大亂,軍閥混戰,西北地區出現幾個軍事家族,其中就包括楊家。後周建國時,楊繼業的父親和哥哥被後周皇帝聘為大将,楊家就此開始發迹。

在父兄被後周重用的時候,楊繼業卻被父親送到敵國北漢,成了北漢皇帝的養子。父子兩代分處兩個敵對政權,就是為了儲存家族香火,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北漢的日子,是楊繼業戰功最多的輝煌歲月。北宋建國後,宋太祖和宋太宗先後攻打北漢。楊繼業武藝出衆,作戰勇猛,為北漢堅守首都太原。同時他與遼國軍隊聯手,二十年内多次擊退大宋軍隊。直到北漢被滅,年過五旬的楊繼業才與北漢皇帝一起歸降宋朝。

入宋以後,楊繼業并沒有受到重用。他在北漢是“建雄軍節度使”,官居二品;降宋後卻被任命為“鄭州防禦使”,還不許到鄭州就任,隻是一個六品虛銜的閑職軍官。

骁勇善戰的大将,為何不被宋朝皇帝重用?一是宋帝對降将不放心,二是因為楊繼業曾經聯合遼軍重創宋軍,如果讓他當大将,會讓宋朝大将不滿。

好在楊繼業沒有被閑置太久。980年,遼軍攻宋,宋太宗想起楊繼業當年的戰績,派他駐守雁門關。他在那裡擊退遼軍,斬殺和生擒遼國大将各一人。

憑借這次戰功,楊繼業雖然升任了“雲州觀察使”,但也隻是從六品升為五品,并沒有真正被重用。

楊繼業真正受到重用,是在入宋六年以後。986年,宋太宗大舉伐遼,其中一支軍隊由大将潘美擔任主帥,由楊繼業擔任副帥。

戲曲和影視作品将潘美刻畫成奸臣潘仁美,說他妒忌楊繼業的戰功,故意把楊家父子引入絕境。而在《宋史》上,潘美始終是正面人物。倒是一個監軍太監指揮失當,緻使楊繼業被俘犧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