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曆史事件的見證者,但事件發生時大多數人是不明了的。
奶奶今年九十有一,1931年生,大概是民國二十年,經曆了民國、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見證了咱們偉大祖國從破敗不堪到如今的繁榮昌盛,從苦難到無憂,她既是曆史的親曆者,也是一些曆史的見證人。
在家的時候喜歡聽奶奶講過去的事,我們老家叫“叨古”,就是說過去的事的意思。今天來說說爺爺躲避抓壯丁的事。
清末民初,各派軍閥招兵買馬,實行募兵制。軍營采取招募形式,到軍營報名,準許後即可入營。發生戰事,實施抽丁制。1934年我們縣裡開始實施征兵制度,規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1946年全縣18591戶,抽壯丁1700人從軍。日本侵略軍統治時期,強迫各村抽壯丁,各抗日聯合縣委發動群衆宣傳反對日僞抽丁,并組織武裝力量截丁,使敵僞政權抽丁計劃落空。國民黨軍隊占據懷來以後,每年由鄉公所造壯丁冊送縣,再由縣武裝移送軍隊,當時當兵和現在不同,押送過程中死亡率很高,許多人不經訓練就送上了戰場,為逃避當兵,青壯年四處躲藏,僞保、甲長及國民黨軍則搜尋抓捕,國民黨的派丁制實際成了“抓兵”。

爺爺他們兄弟五個,是征兵的重點,為了躲避國民黨和日僞抓丁,爺爺他們四處躲藏。奶奶說,家裡那時候都養牲口,有一間房子存放着一屋子軋好的草料,爺爺他們在草料堆裡挖了一個容身的洞,抓得嚴的時候十天半個月都躲在裡面,奶奶他們夜裡給偷偷送點吃的喝的。
後來五爺爺不願意東躲西藏,參加了遊擊隊,後來入伍,一直跟着人民軍隊在北韓打完老美才回來。
那時候通信不便,家裡人都以為五爺爺死了,太奶奶想幺兒子把眼睛哭瞎了,五爺爺回來後也就直接複員了。
推薦大家可以看一部抓壯丁的電影《抓壯丁》,可以了解一下曆史上的抓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