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廷瓊在采摘紫膠
漫灣鎮紫膠種植面積3000畝,2018年采收出售紫膠140噸,實作收入14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管道。
紫膠産業,曾是漫灣鎮産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瀾滄江河谷沿線農民群衆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随紫膠市場的供需變化,近年紫膠市場呈現複蘇态勢,價格回穩趨勢明顯,經營紫膠的農戶也開始重視紫膠産業的發展。紫膠農戶覆寫瀾滄江沿線河谷沿線五裡、安樂、漫灣、保甸、文冒、昔掌等村的50個村民小組。其中,老鷹箐片區19戶紫膠種植戶年均采收量達70噸。
王天榮、徐廷瓊夫婦是文冒村怕嶺小組村民,家有6人。1987年至今,在老鷹箐承包建設經營紫膠園100畝,今年采收紫膠5噸,按照剛從寄主樹枝采收的鮮膠價格每公斤10元計算,實作收入5萬元。徐廷瓊說:“紫膠生産投資小,見效快,一年兩放兩收,效益高。我家今年采收的紫膠扣除成本獲利4萬元呢。”紫膠農戶在保護原生的寄主樹的同時,結合林業發展和生态建設要求,大量種植不同類型的紫膠寄主植物。寄主樹品種分豆科和非豆科,主要以豆科南嶺黃檀為主,現已種植2萬多株,整個紫膠林生态良好,農作物間種增加收入,使之發揮出高效的生态防護功能和林地經濟效益,不但改善了瀾滄江流域生态環境,同時對保護農耕地和農業生态環境,多管道增加農民收入都起着巨大作用。
王廷光是安樂村岔山小組紫膠收購商。他于2016年開始收購紫膠;2018年組建成立紫膠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員106人。合作社以無償向社員提供紫膠種的方式回購紫膠,紫膠主要銷往楚雄市和臨滄市,供貨管道穩定,有效解決了紫膠種植戶銷售難題。
如今,曾滿是黃土荒山的瀾滄江畔,已被紫膠寄主樹披上了“綠衣”,水土流失和林業資源保護得到了有效治理。漫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姜貴勇說:“随着産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農、林、牧産品的均衡發展要求不斷增強。紫膠寄主樹是非常重要的森林資源,既有生态價值又有經濟價值。漫灣鎮發展紫膠産業,既開辟了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管道,又成為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周莉華 文/圖)
【連結】 紫膠是由紫膠蟲生活在寄主植物上分泌出一種紫紅色的含膠物質來蓋其蟲體而保護自己,這種紫紅色的純天然物質稱之為紫膠。紫膠是一種重要的純天然樹脂,其主要成分為羟基脂肪酸,倍半萜烯酸,還含有紫膠色素和紫膠蠟質等物質,具有絕緣、防潮、防鏽、防腐、防紫外線、粘合力強、彈性好、塗膜光滑,耐酸、油,可塑性好,固色好,化學性質穩定、對人畜無毒性和刺激性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日用化工、機械、電子、軍工、醫藥、食品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