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檢幹部受到威脅:不要把東西從你的家庭住址上截下來 我知道

作者:每日

不久前,媒體報道了福建省鹽田市紀委第三紀委第三紀委副主任陳俊清敬業敢于擔當的故事。作為從事紀律審查、反腐敗一線鬥争的幹部,陳俊清得罪了一些人。有一次,陳俊清在公園鍛煉後正要回家遇到一個曾經被調查過的幹部,沒說幾句話,友善的拳頭沖了過去;"

事實上,陳俊清這樣的一線紀檢監察幹部并不是孤立的案例。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發展辦公室原黨委書記、主任楊和海在組織審查期間威脅懲戒考官:"現在你檢查我,以後我出去一定要告訴你,就算你的紀委書記也要通知你,我要你過上躁動不安的生活!"原中央紀委常委翟培文在接受采訪時也透露,檢查組在該地曾收到威脅信:"這個地方沒有你做的事情,回放一下,如果你不回去,就沒有好戲......"

被調查的幹部們說着瘋狂的話,仿佛水裡人最後的掙紮,是他們造就的幸運心理。一般來說,主體隻是"虛張聲勢",一旦紀檢機關拿出鐵證,大多無言以對。但現實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紀律檢查監察幹部因嚴紀受到報複的真實情況。南京六角區紀委書記顧鄂成在《請喝茶》一書中,講述了一位紀檢監察幹部在回家的路上被車後座"不"到路邊,導緻右腿骨折的故事。

不可否認,被調查對象對紀檢監察幹部進行恐吓甚至報複威脅,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一位地方紀委書記對市縣一線紀檢監察幹部的"隐隐"表示:"縣級行政區域小,關系複雜,一旦案件挖得深,就會得罪人,辦案機關和辦案人員難免有顧慮,有負擔。"有了這樣的顧慮,一些紀檢監察幹部在工作中會是'好先生',堅信'多比少辦事',甯願'蓋上蓋子''送一口順水',也不願做'黑臉公子'。毫不奇怪,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零紀律"和"零問責"的情況。

"人人都不是孤島",紀檢監察幹部不會生活在真空中,無論是在調查威脅和恐吓,還是害怕潛在的人身攻擊,都給紀檢監察幹部的正常監督紀律帶來了"制約"。而要跨越這些幹擾和"障礙",紀律檢查監督幹部除了要加強自身的決心和責任感外,組織起來"支援",制度"大膽"尤其迫切。為為乾部的監督保護提供制度保障,山西省紀委近日印發了《監督問責(試行)監督問責備案規定》。本條例的亮點之一是明确了交叉诘問幹擾監督問責工作的七種情形,包括"威脅、恐吓等"。同時,《規定》強調,"對如實記錄、舉報的幹涉紀律監督責任,或者辱罵、毆打、誣告等行為的報複,應當嚴肅查處。"有了制度的"護身符",雖然不能終結恐吓威脅、人身傷害,但至少可以有效阻斷"不正當"的沖動,是告訴那些反對組織審查的人,給紀檢監察幹部"做絆腳石"的人,情節與自作自受沒有什麼不同,隻會"犯罪加一流"。

以紀檢監察幹部"大膽""支援",正風的力量反腐,支援就是反對紀律的鬥争。近年來,從很多地方不斷加強懲戒委員會督察工作的"分量",到類似山西出台的《條例》到勇于承擔紀檢監察幹部的"定心丸",黨中央變革的亮點是風向反腐敗、嚴格治理黨的堅定決心和不變的力量。古雲:"真心想在宮廷裡向右上百官,當以渾濁的清為第一意義。"作為紀律的執行者,紀檢監察幹部"、"更硬腰"和"更充足的底氣",在複雜的監督紀律問責環境中,将更有勇氣,守土守恒。(孟香福)

(原标題:"支援"勇敢的紀律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