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鴿資訊】信鴿寄生蟲的防治

作者:天之大信鴿看點
【賽鴿資訊】信鴿寄生蟲的防治

鴿子的體内寄生蟲包括線蟲、吸蟲、條蟲及原蟲大部分寄生于鴿子的體内。鴿子的體外寄生蟲則包括鴿虱、壁虱、跳蚤、恙蟲類等。體外寄生蟲主要寄生于鴿子體表,包括羽毛、皮膚、腳等其他地方,主要攝食鴿子身上的皮屑、死亡之細胞碎片、皮膚上的羽毛、血液或體液或淋巴液等。少量的寄生蟲寄生并不會對鴿子造成傷害,不過當有大量寄生蟲時則會帶來疾病。

鴿子的體内寄生蟲

1.線蟲之蚵蟲

寄生在鴿子的腸道。蚵蟲體長約2-6公分,直徑約1公厘,肉眼可看到,蟲體前端和後端均較細,呈長條圓柱形,公蟲的體型比母蟲小。身體外面有覆寫很多層的幾丁質,為一種保護層。鴿子蚵蟲是直接在鴿子體内完成其成長發育。受精卵由鴿體随着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在适當的溫度及濕度下,在環境中慢慢成熟,才具有感染力。大量的蚵蟲寄生時,病鴿會很消瘦、貧血、羽毛生長不良、活動力下降、不耐飛行、幼鴿生長變慢、體質變惡甚至死亡。可采集鴿子新鮮糞便做檢查,直接用顯微鏡看蟲卵。

2.線蟲之毛細線蟲

是線蟲的一種,寄生在鴿子的腸道内。毛細線蟲體型比蚵蟲小,很像毛線,身長26公厘,直徑隻有0.8公厘。直接寄生在腸壁上,然後分泌毒素破壞腸道上皮細胞,造成腸道出血。毛細線蟲的成長需要中間寄主,如蚯蚓。它的卵在蚯蚓的體内發育成幼蟲,嚴重感染毛細線蟲,病鴿會出現嚴重血病、貧血,由于出血過多,會造成幼鴿死亡。

3.球蟲

是一種原蟲,主要造成鴿子腸炎。鴿子球蟲病的發生與周圍環境的緊迫有密切關聯。鴿子的球蟲主要有e.necratix及e.labbeana兩種,其中e.labbeana是鴿子最常見的球蟲,傷害力也最大。球蟲的卵經過芽炮化後才具有感染能力,夏季及秋季因天氣溫度高,都是球蟲活動力最強的季節。病鴿感染球蟲時會有厭食、食欲下降、下痢或血便,導緻脫水及消瘦等問題。

4.毛滴蟲

一種單細胞鞭毛原蟲,蟲體呈梨型,有四條鞭毛,可用來運動,通常會在病鴿的上下食道、喉部或内髒造成黃色病竈結節。一般病鴿感染毛滴蟲之後,病變多局限在上消化道,鴿子如果僅感染毛滴蟲并不會造成死亡,但如果有其他病原協同感染(如沙門氏菌)則會造成病情更加嚴重。鴿子感染毛滴蟲後可造成3種不同的病型,包括:

(1)口腔型(pharyngeal form)——病變主要是在上下穎、食道及喉部。

(2)肚臍型(umbilical form)——在雛鴿臍帶周團出現黃色硬塊,會造成幼鴿發育受阻。

(3)内髒型(organ form)——會在内髒造成明顯的病變,通常在肝髒、肺髒可看到黃色幹酪樣的局部病變。

一般症狀包括下痢、瘦弱且容易感染其他病原,在臨床症狀方面,病鴿會出現體重下降、羽毛逆立、生長不良、食欲不好、口腔有黏液,眼角有時會出現分泌物。上下頸、喉頭、食道會有黃色幹酪樣僞膜。診斷及預防可利用簡單的抹片,在顯微鏡之下可明顯看出毛滴蟲。

5.條蟲

又稱為節蟲,蟲體呈扁平,長條型,有分節,每個體節是獨立個體,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條蟲的成長是必須有中間寄主,如蚯蚓、甲蟲、蠅、蚱蜢等,這些中間寄主吃入病鴿所排出來的成熟節片,成熟節片在中間寄主發育成為幼蟲,等到其他鴿子吃入中間寄主而感染了條蟲,幼蟲進入鴿子腸道,固定在鴿子腸道壁上吸收養分。成熟的蟲體節片會由病鴿腸道脫離并排出體外,再續繼感染其他鴿子。病鴿會出現體重下降、營養不良、幼鴿會生長緩慢等其他問題。

6.吸蟲

鴿子的吸蟲外觀呈扁平、短、葉子狀,有一個或多個吸盤以固定或吸附。吸蟲在發育中是需要中間寄主,如蝸牛、螺、魚類等。病鴿感染吸蟲之後病情依吸蟲的多寡而有不同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腸炎、血便、嚴重貧血、體重下降、身體虛弱、胸肌萎縮、不耐長途飛行等問題。采取病鴿的新鮮糞便可做蟲卵檢查。

7.血液變形蟲

寄生在鴿子血液中的紅血球,會造成病鴿出現嚴重的貧血及肝腫大,血液寄生蟲的成長過程可分有性生殖期及無性生殖期,其無性生殖期的裂殖體是在内皮的血管上皮細胞中進行,而配子體則是在血液之紅血球中。本病原可經由多種昆蟲,如蠅、蚤來傳染。

病鴿在感染血液變形蟲之後,會出現貧血、消瘦、羽毛失去光澤的情形,剖檢死去的病鴿會看到肺、肝腫大。做血液抹片時經過特殊的染色,可确診本病。

8.六鞭毛蟲病

有鞭毛和類似眼睛的核。寄生在鴿子腸道内,六鞭毛蟲可從病鴿的肌胃及腺胃至肛門。感染途徑是鴿子攝食有污染的飼料、水或糞便中存在六鞭毛蟲蟲卵。幼鴿的發病率最高。病鴿會出現水樣泡沫下痢、脫水、瘦弱。本病原的蟲卵由糞便排出,在顯微鏡下可确知有無蟲體。

鴿子的體外寄生蟲

1.壁虱(tick)

一種節肢動物,寄生在鳥類身上的壁虱為軟壁蟲,以吸血為生。成蟲的特征是有8隻腳,無翅膀,幼蟲則是6隻腳。壁虱可把卵産在環境中或鴿子羽毛上,夏天時氣溫高又潮濕,很适合壁最繁殖。被叮咬的地方通常會發癢、紅腫,幼鴿在長期被吸血的情形下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身體慢慢消瘦,發育不良。春、夏兩季因天氣熱、濕氣重,壁虱會大量繁殖。

2.羽虱(lice)

羽虱有1-2公厘,體型塵長,身體可分頭、胸,有個幾丁質的外骨,主要特征是頭、腹面有略變态之咀嚼下領骨,無翅,腹面有平均3-5節的短觸角。虱子可寄生在鴿子的羽毛上,故又稱為羽虱,但羽虱并不吸血,而是吃鴿子身上的羽毛、羽粉、浮皮、皮屑、皮膚之死亡細胞碎片等為生。羽虱會在鴿子羽毛間亂動,使鴿子不能安眠、心情不好、食欲下降、羽毛快速掉落、羽毛成長不良、母鴿産蛋率下降、受精率不高等問題。

3.恙蟲(mite)

靠吸血液、體液、羽毛物質為生。恙蟲的成長過程可分4個階段:卵、幼蟲、娟、成蟲。目前已知對鴿子最具有威脅性的有紅恙蟲、疥癬、鱗腳恙蟲等種類。

(1)鴿子紅恙蟲(red mite):會吸血,可将卵産在環境中,會造成鴿子貧血、生長緩慢等其他問題。

(2)疥癬(body mange mite):以體液或組織液為生,被咬的地方會出現紅腫及發癢、羽毛掉落等問題。

(3)鱗腳恙蟲( (scaly-leg mite):以組織液或體液為生,多寄生在腳部,造成腳部脫皮、紅腫。

4.臭蟲(bug)

是具有吸血力的禽類昆蟲,腹部平坦,成蟲隻有2-5公厘長,1-3公厘寬。白天會躲進牆壁穴或地闆之縫隙。大量臭蟲寄生會造成幼鴿貧血,被咬的地方會出現紅腫、搔癢,這是因為它的唾液進入傷口所造成。

5.甲蟲(beetles)

是一種對鴿子傷害較小的昆蟲,但它是條蟲的中間寄生蟲,有時會叮咬鴿子的皮膚或腳部。

6.跳蚤(fleas)

是一種紅色無翅膀的吸血昆蟲,成蟲有1.5-1.8公厘,身體呈側面扁平。它們會在鴿子身上亂跳,可能跳至另一隻鴿子身上來傳播病原。它們的卵産在羽毛上,狗、貓身上的跳蚤有時也會攻擊鴿子。造成鴿子的糞便呈軟狀、水樣黏液、鴿體逐漸消瘦、虹彩顔色變淡,以及下血便等現象。

【賽鴿資訊】信鴿寄生蟲的防治

鴿舍的寄生蟲預防及控制

原則上鴿舍應避免飼養密集,鴿舍要保持幹淨,通風良好,糞便要每天清理,飲水及飼料不要被糞便污染。定期做消毒,清洗鴿舍的地闆,所有的角落内隅、縫隙都要保持幹淨。然後才使用消毒劑,以溫水清洗效果更佳。飼料營養均衡也是不可忽略的,平時多添加維生素a、k3、b等可增加鴿子的抵抗力及免疫力,預防其他疾病入侵。

部分寄生蟲的成長需要中間寄主,是以必須清除這些可能攜帶蟲卵的中間寄主,如蚯蚓、田螺、昆蟲,也可達到預防的目地。有機磷類、殺蟲菊劑等藥物是最常用來消滅外寄生蟲及蚊蠅的殺蟲劑,皆可以使用在鴿舍及鴿子身上。且在使用殺蟲劑時,必須小心謹慎,因有些藥物會對人有毒性或刺激性,特别是有機磷類的藥物,是以在使用這些藥物時必須很了解及清楚這些藥物的成分、使用的方法、劑量、濃度及有效期,必要時可詢問獸醫師,以期對症下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