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9

作者:白浪情之友

作者:老史

二、與恩師左光鬥的生死奇緣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9

▲史可法化裝私入诏獄探恩師

9.所謂熊廷弼行賄案的内幕

楊鎬、熊廷弼[ 熊廷弼,字飛百,号芝岡,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漢江夏區)人,1569~1625]都是朝廷有名的将領,近年來一直在承擔遼東邊防的守備任務,為此也生出一系列是是非非,曲曲直直的故事來,說起來話很長。隻是,這熊廷弼行賄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還會牽連到楊漣、左光鬥等這幾位大臣呢?這是本文所關心的問題。事情還要我們回過頭來從頭講起。

遼東是明朝的九邊之一,它負山阻海,為京師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地古來為各遊牧民族部落勢力範圍,自清河以南一直到鴨綠江口地區,主要由女真人統治,永樂中期歸順明朝,朝廷在此設立建州衛。明中葉,各部強酋蜂起,“争為雄長,各主其他,互相攻戰,甚者兄弟自殘,強淩弱,衆暴寡,争奪無己”。角逐的結果,建州部不斷發展壯大,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萬曆年間,明朝在遼東設有總兵、巡撫、參将、兵備等官職,率重兵防範土蠻、朵顔三衛和建州等衛的内犯。萬曆三十六年三月,建州地區計有衛所二百零四個,城鎮驿站五十八處,并不停地辟土開疆,擴充力量,終于對明朝構成了威脅。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9

▲熊廷弼雕像

萬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稱帝,建國後金,一個新的民族從此崛起,成為一支不可遏止的政治力量。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努爾哈赤所部一舉攻陷遼東重鎮撫順。明廷震驚,這才意識到“遼左覆軍隕将,虜勢益張,邊事危急”。四十七年正月,任命楊鎬為兵部侍郎經略遼東,兵發四路,進攻後金,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薩爾浒戰役。戰争從三月初一打到三月初五,曆時五天。可是這一仗打得非常窩囊,明軍四路出師,三路敗北,文武将士戰死四萬餘人,努爾哈赤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此戰之後,楊鎬自然要受到嚴厲懲處,再也當不成這個經略了。經廷議,以熊廷弼代替他成為遼東經略。之是以此時對熊廷弼委以重任,是因為他在萬曆三十六年曾經巡按遼東,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當時他一到任,就立即進行了實地勘察,足迹遍及遼東的山山水水。在對遼東地理形勢和敵我情況有了實際了解後,提出了完整的保衛遼東的戰略方案和具體措施。但是由于他不久後離任,這些方略和做法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實施。

這次到任時,遼陽已是一座空城,一些官紳均已離去,将領也備馬準備逃跑,情況十分嚴重。熊廷弼果斷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斬殺逃将,祭奠殉難的将士,穩定了軍心;接着他又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将扼守各重要地點;他還親自巡視沈陽、撫順,相度形勢,召置流移,安定民心;政策以守為主,并聯合北韓牽制後金。任遼東經略三年,守備完善,固若金湯,建州軍隊好長一段時間不敢輕舉妄動。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9

▲遼東局勢圖

但是,就在這種大好形勢下,給事中姚宗文在朝廷散布流言蜚語,煽動一些人攻擊熊廷弼,必欲去之而後快。原因嘛,據說是因為熊廷弼性格剛正,不肯趨炎附勢,得罪了一些人。恰好姚宗文去遼東閱兵,熊廷弼大概也沒有好好招待他,他回來就來了這麼一手。姚宗文這麼一鬧,平時被熊廷弼得罪過的一些言官也跟着起哄,禦史顧慥、馮三元、張修德,給事中魏應嘉等也先後彈劾熊廷弼,緻使熊廷弼一氣之下辭官。泰昌元年九月,罷熊廷弼職,聽勘。十月,以袁應泰代之。

天啟元年,後金破沈陽,袁應泰自殺身亡。不久遼陽又陷,遼東附近五十多城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座城市,皆被滿洲占領,現僅剩錦州一道屏障。消息傳來,震動京師,這時人們才認識到“使廷弼在遼,當不至此”。六月初六日,天啟皇帝下谕,贊揚了熊廷弼過去一年經略遼東“威懾夷虜,力保危城”之功。并降旨懲罰姚宗文、馮三元等,親自為熊廷弼洗冤,讓其“勉為朕一出,籌畫安攘”。熊廷弼接到敕谕十分感動。他扶病而起,拜過祖墳,告别官吏鄉親,又踏上了前去遼東的征程。七月,熊廷弼到京,加封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再次經略遼東。并賜敕書、尚方劍,應允他副總兵以下不聽指揮的可以先斬後奏。另外還賜他一品官服,應允發放國庫銀解決軍需供應問題,安排京營選五千兵馬随行。出行前還在都城外設宴招待.朝廷大臣們都前來作陪為其餞行。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9

▲薩爾浒之戰明軍大敗

可是,此時的熊廷弼已經不是彼時的熊廷弼,他并沒有像上次出征遼東那樣一舉奠定勝局。不到半年,遼東的防衛又一次陷入危機之中。

當時的情況是,朝廷同時提升王化貞為巡撫。王化貞擁兵十四萬鎮守廣甯[ 今遼甯省北甯市,當時是明朝在東北最高的軍政機關駐地],而熊廷弼則徒擁經略虛名,僅有數千軍士;王化貞不懂軍事,不整饬軍隊,一味主戰,而熊廷弼則主張堅守;經略、巡撫之間意見不和,而兵部尚書張鶴鳴、首輔葉向高又積極支援王化貞,對他言聽計從。于是王化貞完全不受熊廷弼的節制,四方調來的援軍,張鶴鳴不通過經略自行發戍;熊廷弼詢問情況,張鶴鳴置而不答。熊廷弼要兵無兵,要權無權,十分惱火,動辄語言憤激,又得罪了朝廷一些官僚,因而他們多支援王化貞,反對熊廷弼,甚至要撤掉他的經略之職。

天啟二年正月,努爾哈赤調動五萬人馬,分三路向河西進攻。二十日,渡過遼河,進攻西平堡。明守将羅一貴頑強抵抗,給後金部隊以重大殺傷。但終因衆寡懸殊,救兵不至,羅一貴以身殉職,西平堡落入後金之手。

王化貞聽說西平被圍後,輕率地調遣廣甯、闾陽的守兵前往增援,努爾哈赤分兵一部迎擊援軍于平洋橋。而此時,明軍将領孫得功實際早已投降後金,一交戰,他就在陣後大喊:“兵敗了!”率先策馬逃跑。陣後大亂,明軍三萬餘人全軍覆沒。

孫得功逃回廣甯,立即封了府庫及火藥庫,聲言要捉住王化貞,投降後金。王化貞狼狽逃出廣甯,在大淩河遇見熊廷弼。他向熊廷弼提出要守住甯遠、前屯,但熊廷弼說:“晚了,你要是不撤出廣甯的守兵,就不會有今天這個樣子。”他把所帶的五千人交給王化貞為殿後,自己便向山海關退去。兩天後,努爾哈赤才進到廣甯。

正月二十六日,熊廷弼入關,接着王化貞等也退入關内。山海關以外的整個遼東棄之于敵。

這一次,滿朝文武再次震驚。

文華殿内,朱由校滿面沮喪地坐在寶座上,聽着大臣們義憤填膺地在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閣臣沈榷義認為,沈陽、遼陽相繼失守,廣甯一失,山海關外幾乎全部拱手相讓給建州了。建議朝廷對有責任者熊廷弼、王化貞嚴懲不貸。

刑部尚書王紀卻以為,遼東的陷落主要責任在王化貞。他擁兵十四萬鎮守廣甯,居然糊裡糊塗地棄城出擊,又糊裡糊塗地将城丢了,不能責怪遠在山海關的熊廷弼。另外,張鶴鳴身為兵部尚書,葉向高身為首輔,他們一向支援王化貞錯誤的出擊政策,也難逃脫罪責。

這次戰争失敗的責任,大臣們有的說在熊廷弼,也有的說在王化貞,争論不休。最後朱由校各打五十大闆,認為這兩個人都罪責難逃,應該一起關起來問罪。

天啟二年二月,遼東巡撫王化貞下獄待審,經略熊廷弼革職,打回原籍聽候處理。四月,刑部尚書王紀、左都禦史鄒元标及大理寺卿周應秋等聯合三個部門共同審理此案。三堂審理之後,将二人定罪入獄,并處死刑。

快要行刑之時,熊廷弼又要汪文言出面,答應向内廷行賄四萬兩白銀,希望能緩期執行。事情談好了,但不知是熊廷弼根本拿不出這筆銀子,還是本來就是使的緩兵之計,魏忠賢盼望了很久,也沒有見到有人給他送銀子來,不禁對熊廷弼恨之入骨,發誓要将他立即處死。

這熊廷弼行賄的對象,原來是魏忠賢,與楊漣、左光鬥等根本沒有一點兒瓜葛。可是現在魏忠賢卻要倒打一耙,反将屎盆子扣到别人的身上,以此陷害政治對手,讓我們足以認識到這個大太監無恥到什麼程度。

許顯純按照魏忠賢的旨意,嚴刑拷打汪文言,要他栽贓楊漣、左光鬥等人。但是汪文言是條漢子,雖然被打得死去活來,仍然拒不承認。被打到實在受不了時,汪文言便仰天大呼:

“世上豈有貪贓之楊大洪[ 楊漣,字大洪,一字文孺]哉? 你們用這種勾當來污蔑清廉之士,我就是死也不會承認!”

許顯純看到汪文言如此難對付,便編造了供狀,在汪文言昏死的時候按上手印。沒想到已昏死過去的汪文言突然睜眼醒來,厲聲斥責道:

“任憑你胡編亂造,到時我一定與你當面對質!”

不過,汪文言再也沒有得到機會與許顯純對質,當天晚上,他就被亂棍打死在監獄裡了。

在汪文言的“供狀”中,誣陷六位大臣收受了前兵部尚書兼遼東經略熊廷弼賄賂的數萬兩白銀。他們是左副都禦史楊漣、佥都禦史左光鬥、給事中魏大中、禦史袁化中、太仆寺少卿周朝瑞、陝西副使顧大章。其中楊漣、左光鬥各受兩萬兩,魏大中是三千兩,袁化中是六千兩,周朝瑞是一萬兩,顧大章最多,達四萬兩。除上述六人之外,“供狀”還涉及趙南星等十五位東林黨人。

“供狀”上呈給熹宗看後,熹宗大為憤怒,立即下令将所涉人員關入诏獄懲治。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緻謝原作者)

編輯:毛 秘《白浪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