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9

作者:白浪情之友

作者:老史

二、与恩师左光斗的生死奇缘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9

▲史可法化装私入诏狱探恩师

9.所谓熊廷弼行贿案的内幕

杨镐、熊廷弼[ 熊廷弼,字飞百,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汉江夏区)人,1569~1625]都是朝廷有名的将领,近年来一直在承担辽东边防的守备任务,为此也生出一系列是是非非,曲曲直直的故事来,说起来话很长。只是,这熊廷弼行贿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还会牵连到杨涟、左光斗等这几位大臣呢?这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事情还要我们回过头来从头讲起。

辽东是明朝的九边之一,它负山阻海,为京师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地古来为各游牧民族部落势力范围,自清河以南一直到鸭绿江口地区,主要由女真人统治,永乐中期归顺明朝,朝廷在此设立建州卫。明中叶,各部强酋蜂起,“争为雄长,各主其他,互相攻战,甚者兄弟自残,强凌弱,众暴寡,争夺无己”。角逐的结果,建州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万历年间,明朝在辽东设有总兵、巡抚、参将、兵备等官职,率重兵防范土蛮、朵颜三卫和建州等卫的内犯。万历三十六年三月,建州地区计有卫所二百零四个,城镇驿站五十八处,并不停地辟土开疆,扩展力量,终于对明朝构成了威胁。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9

▲熊廷弼雕像

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帝,建国后金,一个新的民族从此崛起,成为一支不可遏止的政治力量。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努尔哈赤所部一举攻陷辽东重镇抚顺。明廷震惊,这才意识到“辽左覆军陨将,虏势益张,边事危急”。四十七年正月,任命杨镐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兵发四路,进攻后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萨尔浒战役。战争从三月初一打到三月初五,历时五天。可是这一仗打得非常窝囊,明军四路出师,三路败北,文武将士战死四万余人,努尔哈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此战之后,杨镐自然要受到严厉惩处,再也当不成这个经略了。经廷议,以熊廷弼代替他成为辽东经略。之所以此时对熊廷弼委以重任,是因为他在万历三十六年曾经巡按辽东,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当时他一到任,就立即进行了实地勘察,足迹遍及辽东的山山水水。在对辽东地理形势和敌我情况有了实际了解后,提出了完整的保卫辽东的战略方案和具体措施。但是由于他不久后离任,这些方略和做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这次到任时,辽阳已是一座空城,一些官绅均已离去,将领也备马准备逃跑,情况十分严重。熊廷弼果断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斩杀逃将,祭奠殉难的将士,稳定了军心;接着他又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重要地点;他还亲自巡视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策略以守为主,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任辽东经略三年,守备完善,固若金汤,建州军队好长一段时间不敢轻举妄动。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9

▲辽东局势图

但是,就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给事中姚宗文在朝廷散布流言蜚语,煽动一些人攻击熊廷弼,必欲去之而后快。原因嘛,据说是因为熊廷弼性格刚正,不肯趋炎附势,得罪了一些人。恰好姚宗文去辽东阅兵,熊廷弼大概也没有好好招待他,他回来就来了这么一手。姚宗文这么一闹,平时被熊廷弼得罪过的一些言官也跟着起哄,御史顾慥、冯三元、张修德,给事中魏应嘉等也先后弹劾熊廷弼,致使熊廷弼一气之下辞官。泰昌元年九月,罢熊廷弼职,听勘。十月,以袁应泰代之。

天启元年,后金破沈阳,袁应泰自杀身亡。不久辽阳又陷,辽东附近五十多城寨,及河东大小七十余座城市,皆被满洲占领,现仅剩锦州一道屏障。消息传来,震动京师,这时人们才认识到“使廷弼在辽,当不至此”。六月初六日,天启皇帝下谕,赞扬了熊廷弼过去一年经略辽东“威慑夷虏,力保危城”之功。并降旨惩罚姚宗文、冯三元等,亲自为熊廷弼洗冤,让其“勉为朕一出,筹画安攘”。熊廷弼接到敕谕十分感动。他扶病而起,拜过祖坟,告别官吏乡亲,又踏上了前去辽东的征程。七月,熊廷弼到京,加封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次经略辽东。并赐敕书、尚方剑,应允他副总兵以下不听指挥的可以先斩后奏。另外还赐他一品官服,应允发放国库银解决军需供应问题,安排京营选五千兵马随行。出行前还在都城外设宴招待.朝廷大臣们都前来作陪为其饯行。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9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

可是,此时的熊廷弼已经不是彼时的熊廷弼,他并没有像上次出征辽东那样一举奠定胜局。不到半年,辽东的防卫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

当时的情况是,朝廷同时提升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拥兵十四万镇守广宁[ 今辽宁省北宁市,当时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懂军事,不整饬军队,一味主战,而熊廷弼则主张坚守;经略、巡抚之间意见不和,而兵部尚书张鹤鸣、首辅叶向高又积极支持王化贞,对他言听计从。于是王化贞完全不受熊廷弼的节制,四方调来的援军,张鹤鸣不通过经略自行发戍;熊廷弼询问情况,张鹤鸣置而不答。熊廷弼要兵无兵,要权无权,十分恼火,动辄语言愤激,又得罪了朝廷一些官僚,因而他们多支持王化贞,反对熊廷弼,甚至要撤掉他的经略之职。

天启二年正月,努尔哈赤调动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二十日,渡过辽河,进攻西平堡。明守将罗一贵顽强抵抗,给后金部队以重大杀伤。但终因众寡悬殊,救兵不至,罗一贵以身殉职,西平堡落入后金之手。

王化贞听说西平被围后,轻率地调遣广宁、闾阳的守兵前往增援,努尔哈赤分兵一部迎击援军于平洋桥。而此时,明军将领孙得功实际早已投降后金,一交战,他就在阵后大喊:“兵败了!”率先策马逃跑。阵后大乱,明军三万余人全军覆没。

孙得功逃回广宁,立即封了府库及火药库,声言要捉住王化贞,投降后金。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大凌河遇见熊廷弼。他向熊廷弼提出要守住宁远、前屯,但熊廷弼说:“晚了,你要是不撤出广宁的守兵,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样子。”他把所带的五千人交给王化贞为殿后,自己便向山海关退去。两天后,努尔哈赤才进到广宁。

正月二十六日,熊廷弼入关,接着王化贞等也退入关内。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弃之于敌。

这一次,满朝文武再次震惊。

文华殿内,朱由校满面沮丧地坐在宝座上,听着大臣们义愤填膺地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阁臣沈榷义认为,沈阳、辽阳相继失守,广宁一失,山海关外几乎全部拱手相让给建州了。建议朝廷对有责任者熊廷弼、王化贞严惩不贷。

刑部尚书王纪却以为,辽东的陷落主要责任在王化贞。他拥兵十四万镇守广宁,居然糊里糊涂地弃城出击,又糊里糊涂地将城丢了,不能责怪远在山海关的熊廷弼。另外,张鹤鸣身为兵部尚书,叶向高身为首辅,他们一向支持王化贞错误的出击政策,也难逃脱罪责。

这次战争失败的责任,大臣们有的说在熊廷弼,也有的说在王化贞,争论不休。最后朱由校各打五十大板,认为这两个人都罪责难逃,应该一起关起来问罪。

天启二年二月,辽东巡抚王化贞下狱待审,经略熊廷弼革职,打回原籍听候处理。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及大理寺卿周应秋等联合三个部门共同审理此案。三堂审理之后,将二人定罪入狱,并处死刑。

快要行刑之时,熊廷弼又要汪文言出面,答应向内廷行贿四万两白银,希望能缓期执行。事情谈好了,但不知是熊廷弼根本拿不出这笔银子,还是本来就是使的缓兵之计,魏忠贤盼望了很久,也没有见到有人给他送银子来,不禁对熊廷弼恨之入骨,发誓要将他立即处死。

这熊廷弼行贿的对象,原来是魏忠贤,与杨涟、左光斗等根本没有一点儿瓜葛。可是现在魏忠贤却要倒打一耙,反将屎盆子扣到别人的身上,以此陷害政治对手,让我们足以认识到这个大太监无耻到什么程度。

许显纯按照魏忠贤的旨意,严刑拷打汪文言,要他栽赃杨涟、左光斗等人。但是汪文言是条汉子,虽然被打得死去活来,仍然拒不承认。被打到实在受不了时,汪文言便仰天大呼:

“世上岂有贪赃之杨大洪[ 杨涟,字大洪,一字文孺]哉? 你们用这种勾当来污蔑清廉之士,我就是死也不会承认!”

许显纯看到汪文言如此难对付,便编造了供状,在汪文言昏死的时候按上手印。没想到已昏死过去的汪文言突然睁眼醒来,厉声斥责道:

“任凭你胡编乱造,到时我一定与你当面对质!”

不过,汪文言再也没有得到机会与许显纯对质,当天晚上,他就被乱棍打死在监狱里了。

在汪文言的“供状”中,诬陷六位大臣收受了前兵部尚书兼辽东经略熊廷弼贿赂的数万两白银。他们是左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太仆寺少卿周朝瑞、陕西副使顾大章。其中杨涟、左光斗各受两万两,魏大中是三千两,袁化中是六千两,周朝瑞是一万两,顾大章最多,达四万两。除上述六人之外,“供状”还涉及赵南星等十五位东林党人。

“供状”上呈给熹宗看后,熹宗大为愤怒,立即下令将所涉人员关入诏狱惩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毛 秘《白浪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