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青春的激情展示豐富的可能性

原标題:"2021廣州美術學院大學生研究所學生作品展"第二階段發展(簡介)

以青春的激情展現豐富的可能性(主題)

溫/陽城晚報 記者 朱少傑

6月22日至7月6日,"2021廣州美術學院大學生作品展"二期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展出(目前僅對校園内師生開放)。來自中國畫院、繪畫藝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文藝與人文學院、美術與教育學院的600多名大學生,以開放的人生視野,展示了世界的豐富性和可能性, 創新和青春的激情。

以青春的激情展示豐富的可能性

鄭曼林《血黃昏》(國畫)

以青春的激情展示豐富的可能性

"禮物"(陶泥)人物/贊助商由Binyu提供

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表達

嶺大的藝術文化一向是重生、創新,本次畢業展可以看到年輕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表達。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來自中國畫系的鄭曼林以革命性的浪漫方式表達了紅色典故"酷刑場上的婚禮"。作品《血黃昏》描繪了廣州起義期間陳鐵軍和周文軍在廣州警察局前相遇的場景。這幅畫采用了對稱的構圖,兩人看向相反,棉花落到地上,展現了"暴風雨前的寂靜"。

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社會活動也在發生變化。韓繼欣在畫藝學院創作的《便捷社會化》試圖探索人與社會關系之間"快捷而廉價"的距離。跨媒體藝術學院的郭定英出生在農村,他的很多家人都去城市工作,是以他的《腳手架上的人生》聚焦于城市建築勞工。他去工作,和表兄弟們一起生活了一個月,拍紀錄片,把自己拍攝的經曆和感受刻在磚頭上。

關注傳統,與當下接軌,是新一代藝術創作者的重要課題。胡貴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的《遙遠的現在》用中國傳統壁畫、浮雕的線性造型語言和麥繼山"薄肉塑膠"的表達,描繪了他周圍的人和事,讓傳統的壁畫片段成為曆史與今天、民族與個人之間的紐帶。

突出藝術的治愈力量

"全球疫情仍未結束,人類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變化,科技的發展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着我們的創造。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齊琦對《陽城晚報》表示,在工藝美術學院的畢業生創作中,藝術的療愈效果得到了凸顯。

記者注意到,該研究所有兩部作品名為《禮物》,但視角不同。斌的陶泥作品《禮物》,将人與動物融合成一種奇特的形狀,探索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當人類傷害動物時,動物也會像"禮物"一般"反禮"一樣傷害人類;

黃琦的《來哪兒》是一組岩彩裝飾畫,由六幅組成。圖檔切割呈現拱門的形狀,結合半立體架構,表達失落、搜尋、守衛三個階段。根據介紹,《來吧》旨在表達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帶着很多迷失的眼睛,迷失自己,這樣他們才能回頭看,不忘初心,讓自己不斷前進。

據悉,今年的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展強調工藝美術回歸源頭。"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畢業典禮,我們可以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新的可能性和想法。齊說,随着中國社會生活品質的提高,工藝美術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在邊村,年輕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