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鼎芬的老婆被朋友拐跑了,結果卻驚掉下巴——“二人共妻”

梁鼎芬,祖籍廣東番禺,是晚清名臣,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職。梁鼎芬父母早亡,很小的時候寄養在姑姑家,在舅舅的教誨下,聰明懂事的梁鼎芬18歲時中順天鄉舉人,光緒六年中進士,授蔗吉士,光緒九年授編修。

梁鼎芬的老婆被朋友拐跑了,結果卻驚掉下巴——“二人共妻”

▲梁鼎芬

梁鼎芬一生愛書如命,藏書十分豐富,據說廣州中山圖書館中三分之一的珍貴書籍是梁的後人捐獻的。

梁從小就是個學霸,素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願,他十分崇拜唐代的虬髯客,效仿他蓄留了一把長髯,從外表來看,活脫脫一個放浪形骸的俠者風範。外表和梁的委婉華麗的詩風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在梁仕途一帆風順的時候,24歲的他在其舅舅翰林院編修張鼎華的操辦下,迎娶了湖南才女龔氏為妻,婚後夫妻十分恩愛,龔氏文學造詣很高,是個知識女性,這在晚清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氛圍下,龔氏顯得出類拔萃。

梁鼎芬的老婆被朋友拐跑了,結果卻驚掉下巴——“二人共妻”

▲龔氏

夫妻二人閑暇時吟詩作對,梁鼎芬還把他過去的書屋改名為“藏鳳閣”,幸福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

話說1884年,中法戰争期間,清政府本來戰勝了法國侵略者,然而北洋大臣李鴻章一味主和,使法國軍隊不勝而勝,并和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梁鼎芬一怒之下,彈劾李鴻章“六可殺”之罪。此舉觸怒了賣國求榮的慈禧太後,梁鼎芬以“妄劾”罪,被連降五級,到太常寺去做司樂小官,梁自刻一方“年二十七罷官”小印,憤而辭官。

梁鼎芬覺得在北京呆不下去了,想回老家廣東發展,好多年沒回老家了,他想自己先探探路,等穩定了再把妻子接過去。

然而把嬌妻一個人留在京城他又不放心,于是想到把妻子托付給好朋友文廷式。

梁鼎芬的老婆被朋友拐跑了,結果卻驚掉下巴——“二人共妻”

文廷式當時比梁小3歲,二人雖然不是同鄉,但文廷式是梁鼎芬的師弟。梁在舉目無親的時候,首先想到文廷式,可見二人平時關系匪淺。

文廷式也是晚清名臣,是維新派的核心人物。當時文廷式和梁既是同僚又是師兄弟,梁把妻子托付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文廷式沒有遵守“朋友妻不可欺”的古訓,在梁鼎芬過了3年安置好老家一切之後,梁回到京城想把老婆接走時,他發現老婆和文廷式私奔了。

原來文廷式和龔氏長期接觸中,二人逐漸産生了感情,文廷式比龔氏大一歲,龔氏喜歡文的才情,他不計較當時已有妻室的文廷式,毅然和他同居了,次年為文廷式生了一個男孩。

當時京城人議論紛紛,文廷式為了避開流言蜚語,于是帶着龔氏和兒子回到了老家江西萍鄉市。

梁鼎芬的老婆被朋友拐跑了,結果卻驚掉下巴——“二人共妻”

文廷式在老家買了一處房産,把龔氏安排住了下來,文廷式有老婆和妾室,龔氏隻能以情人的身份出現。當時龔氏也沒有和梁鼎芬離婚,更無望和文廷式結婚,就這樣龔氏以尴尬的身份為文廷式生了三個兒子。

梁鼎芬在京城找不到二人,聽朋友說二人去了文的老家,梁連日趕到了江西萍鄉,三人終于見面了。

史料記載,文廷式和梁鼎芬依然兄弟相稱,就像好久重逢的老友一樣把酒相叙,旁邊龔氏伺候二人溫酒煮茶。看不出一點相恨相殺的樣子。

我也是服了三人,兩位朝中重臣“共妻”的氣度讓人拜服。梁鼎芬臨别時囑咐文廷式善待妻子,文廷式信誓旦旦的說,“你盡管放心吧”,龔氏囑咐丈夫早點回去吧,就這樣梁鼎芬空着手回到了老家。

梁鼎芬的老婆被朋友拐跑了,結果卻驚掉下巴——“二人共妻”

過了n年後,文廷式得病死了,龔氏在江西萍鄉帶着孩子生活不下去,于是動身去廣東找梁鼎芬。

龔氏帶着三個兒子,一路風塵仆仆找到了梁鼎芬,梁鼎芬一看就知道龔氏有了難處,他安慰了龔氏一會,最後偷偷在茶杯下面壓了3000銀票,他沒有直接給龔氏,主要顧忌龔氏的面子,龔氏臨走拿走了銀票。從此以後再沒有打擾過梁鼎芬。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删。歡迎點評和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