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談談晚清民國一個衛道夫,梁鼎芬:廣州人,才華橫溢,書法大家,光緒六年的進士,也是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
如果你不知道梁鼎芬,總知道魯迅吧,魯迅喜歡罵人,其實這個基因應該是來自他的老師——著名的國學大師章太炎。

梁鼎芬照片
當年梁鼎芬與章太炎兩人,都在張之洞手下共事,因章太炎發表《排滿論》,而被忠君衛道的梁鼎芬按住,用轎棍狠狠打一頓,從讓章太炎聞“梁”色變,談之色變!
梁鼎芬屬于典型的南方人,個不高,做事情堅決果毅,須眉如戟,屢劾權貴。包括李鴻章、袁世凱等權臣,被慈禧太後所不喜,連降五級,變成一個九品的小官,他自镌一方“年二十七罷官”小印,憤而辭官,去鎮江閉門讀書。
章太炎
27歲那年,梁鼎芬辭官閉門讀書,臨走之前,把嬌妻龔氏(聽說有沉魚落雁之貌)托付在北京好友文廷式(24歲)代為照顧。
大概是空房難耐、郎才女貌的緣故,龔氏和文廷式就同居在一起,驗證一句“朋友之妻不客氣”!
文廷式因是帝黨,備受排擠,被迫回老家江西萍鄉,龔氏依然追随。
回到老家萍鄉,由于文廷式早有妻妾,龔氏隻能以情人身份尴尬同居一起,兩人一共生了3個孩子,讓小編又想起了“人間果然有真愛”!
傳說梁鼎芬回北京後,聽說此事,還專門去江西萍鄉去看過兩人,三人還對酒一番,具體情形,因古文言語言太簡練,無法還原,請讀者仔細腦補畫風。
文廷式後來,因仕途一直不順利,郁郁而終。龔氏生活陷入拮據,就去找梁鼎芬打秋風,梁也非常通情達理,恭送如儀3000兩,可見梁鼎芬的大度!
不知當今男人有幾人能做到!
這段佳話,具體請見高拜石先生的《古春風樓瑣記》,自行檢視!
梁鼎芬的書法
有人說梁鼎芬是保守的,也是固化和愚昧的,其實不然!
首先談談梁鼎芬忠君衛道一面:
辮子門:
到民國時期,固守辮子有三個人:張勳、辜鴻銘、王國維,其實還有個辮子就是梁鼎芬。
武昌起義後,很多人都減掉自己的辮子,包括湖北都督是黎元洪!
黎元洪與梁鼎芬是故交,關系非常好,為了讓自己好友與封建殘餘劃分界限,早日踏上革命之路,就策劃請梁鼎芬吃飯,順帶把他的辮子給剪了!
結果與梁鼎芬不去赴宴,黎元洪就讓自己手下,強行減掉梁的辮子,梁從此與黎元洪斷交,乘船東去。直到去世,未曾再踏上武漢一步。
1919年,梁鼎芬拖着又生出的一條花白的發辮告别人世。最後遺言是:“人心死盡,我輩不可死,盡一分算一分”。
梁鼎芬靠一己之力,為光緒皇帝和隆裕太後的舉辦蓋棺之禮,他以一瓶雪水為禮,請各親貴大臣們為崇陵栽樹募捐,竟然栽樹10餘萬棵,今天大家所見的很多樹,都是他當年帶人栽種的。
清崇陵
梁鼎芬積極配合張之洞開展洋務運動,開辦兩湖書院,培養出來很多新式人才,他曾自題楹聯“楚材必有用,教成君子六千人”。
後來很多革命分子包括黃興、宋教仁都是他的學生,甚至黃興被清廷通緝的時候,他還資助銀兩,并安排他去日本避難。
面對黃興的革命行動,他雖然不認可,但是也沒有扼殺,一句話表面他的沖突之處:“士各有志,餘亦不再費詞。從此子為子之革(命)黨,餘為餘之大清臣,各行其是也。”
黃興
面對曆史的車輪,作為孔孟之道融于其血液的舊時文人,讓他背叛自己的理想,無異于要他的生命!從另外一方面看來,這也是一種“耿直”和“孤忠”的信仰,也是傳統道德守夜者!
相對于明朝滅亡那些先跪李自成,再跪滿清的士大夫們,梁鼎芬自有他光輝的一面!
這種信仰,在大家沉酣名與利的時代,尤為可貴!
就像在無邊的夜色裡,有一根火棒,雖熒熒如豆,但這就是價值,他要告訴世間:并不是什麼都會被抹殺,被除盡。當夜色濃厚,還有爝火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