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風“米娜”逼近!“秋老虎”兇猛,10月水産養殖還需緊急關注

作者:養殖前沿君

中央氣象台10月01日18時釋出台風黃色預警:

今年第18号台風“米娜”的中心今天(10月1日)下午5點鐘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偏南方約75公裡的東海西部海面上,就是北緯29.3度、東經122.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00-33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60-90公裡。

預計,“米娜”将以每小時2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今天上半夜擦過或登陸浙江舟山沿海,之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動,趨向北韓半島南部,強度逐漸減弱。

大風預報:10月1日20時至2日20時,台灣海峽北部、東海、杭州灣、長江口區、黃海南部以及浙江沿海、上海沿海、江蘇中南部沿海将有7-8級大風, “米娜”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或地區的風力有9-11級,陣風12-13級。

降水預報:10月01日20時至2日20時,浙江東北部、上海、江蘇東南部等地仍有大雨,其中上海、江蘇東南部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

防禦指南:

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台風搶險應急工作。

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應當回港避風,加強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

停止室内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

加強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随意外出,應盡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定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當台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将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相關地區應當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

台風“米娜”逼近!“秋老虎”兇猛,10月水産養殖還需緊急關注
台風“米娜”逼近!“秋老虎”兇猛,10月水産養殖還需緊急關注
台風“米娜”逼近!“秋老虎”兇猛,10月水産養殖還需緊急關注

“秋老虎”兇猛

10月水産養殖要警惕這些病害

進入10月份,全國天氣日漸轉涼,魚蝦蟹陸續起捕上市,北方地區進入越冬前的準備階段;南方大部分地區依然是養殖品種的良好生長期,由于此時的池塘載魚量較大,殘餌及代謝物沉積較多,易厭氧發酵産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惡化水質,造成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性疾病的發生。這一時期,要重點關注以下水生動物疾病。

一、病情預測

(一) 魚類疾病

1、草魚出血病:是由水生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草魚魚種。當水質惡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總氮、有機氮、亞硝酸态氮和有機物耗氧率偏高,水溫變化較大,魚體抵抗力低下,易使草魚出血病流行。發病水溫20℃~30℃,25℃~28℃最易發病。各草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2、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可感染多數淡水魚類,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點,特别是水溫持續在28℃以上、高溫季節後水溫仍保持在25℃以上時發病率高,該病可通過病魚、病菌污染餌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徑傳播,鳥類捕食病魚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養殖池間傳播,全國各淡水養魚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3、細菌性腸炎病:是草魚、青魚的高發病,從魚種至成魚都可發病,鯉、鳙也有少量發生該病。水溫在18℃以上病情開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并發,造成的死亡率較高。各草魚、青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4、鮰類腸敗血症:由鮰愛德華菌感染鮰科魚類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發病對象為斑點叉尾鮰,因鮰魚規格和個體免疫力等差異,該病的臨床症狀表現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腸炎;慢性型主要表現為“頭穿孔”。該病從苗種到成魚均可發生,流行時間長,發病水溫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鮰魚主産區需重點防控。

5、車輪蟲病:是由大量、多種車輪蟲寄生于魚體的皮膚或鰓部引發的疾病,主要有顯著車輪蟲、粗棘杜氏車輪蟲等,是我國養魚生産中比較流行和危害較大的一種寄生蟲病,全國各地的養魚區均有發生,在連續陰雨天氣要尤為關注該病的暴發。

6、刺激隐核蟲病: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魚類的皮膚、鰓的上皮下,可引起魚類的傳染性疾病。主要發生對象為大黃魚、石斑魚、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蟲病的适宜發病水溫在25℃左右,夏、秋兩季是該病的高發期,特别是台風過後,海區環境變化大,魚體抵抗力差時更易爆發。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海水網箱集中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二)蝦類疾病

1、白斑綜合征:一般水溫在18~30℃時易暴發,主要危害對象為凡納濱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另外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蝦主養區也需要加強對該病的防控。

2、對蝦腸道細菌病:由杆菌引起的細菌性疾病,多發生在溞狀幼體Ⅲ期到糠蝦幼體Ⅲ期,死亡率較高,患病幼體遊動緩慢,趨光性差,嚴重者下沉水底,大部分死亡,少數幸存者發育為仔蝦後才治愈。有時提前從蚤狀幼體Ⅱ期就開始發病,也有的在仔蝦期仍患病。

(三)蟹類疾病

河蟹腸炎病:是河蟹養殖中的常見多發病,尤其在梅雨或高溫季節更易發病。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質惡化,底質敗壞,投喂的餌料不新鮮等造成。各河蟹養殖地區均需注意防控該病的發生。

(四)貝類疾病

鮑膿疱病:感染弧菌後而引發的一種細菌性腸炎病,發病初期,病鮑行動緩慢,攝食減少,從養成闆的背面爬行至養成闆表面或養殖池壁。腹足肌肉表面顔色較淡,随病情加重,腹足肌肉顔色變淡發白,出現若幹白色點狀膿疱,膿疱破裂後形成2~5mm深的孔狀傷口。并有膿液流出,繼而傷口肌肉潰爛壞死。後期,病鮑停止攝食,腹足肌肉附着力明顯減弱且大面積潰瘍,最後死亡,死亡率達50%。

(五)其它類疾病

1、鼈潰爛病:該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假單胞杆菌和無色杆菌等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溫20℃以上易發病并流行,溫度越高,發病率越高。病鼈體表各處潰爛,并可爛及骨骼,稚鼈至親鼈均可受害,常引起稚鼈、幼鼈大批死亡。成鼈、親鼈患病後,往往病程較長。當環境改善、經治療後,潰爛處可形成結痂并痊愈。該病全國養鼈地區均可發生,

此外,一般養殖的淡水魚類還需注意防控爛鰓病、赤皮病、肝膽綜合征、錨頭鳋病和指環蟲病等。羅非魚需注意防控鍊球菌病和羅湖病毒病。蝦類需需注意防控爛鰓病和弧菌病等。蟹類注意防控蛻殼不遂症。

二、防控措施

進入10月份,養殖池塘經數月的投餌、施肥、用藥等,水體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光照也相對減少,此時的池塘載魚量也達到較高的水準,要注意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

(一)加強水質管理,改善生态環境。

1、控制水質。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名額控制在适宜範圍内。

2、要及時往池塘注水、換水。如外河水源水質較好,可定期(10~15天)注換水1次,每次20厘米左右;如水源水質較差,可以選擇晴好天氣,每15~20天注換水1次,同時使用複合微生物制劑等調節水質,要注意使用微生物制劑後,不要馬上使用消毒殺菌劑,以防殺滅有益菌而影響生物制劑的調節水質效果。

3、要适時使用增氧裝置。根據不同天氣狀況在不同時間開啟增氧機或水泵。堅持晴天中午開,傍晚不開;陰天清晨開,白天不開;浮頭以前開,連綿陰雨天半夜開的原則。同時備好急救的化學增氧劑,預防缺氧浮頭發生。

(二)加強施肥管理,確定生長和保膘。10月份平均氣溫仍然維持在22°c以上,是魚類生長旺季,肥料投入不能放松,這不僅可為魚類生長提供充足天然餌料,而且可保膘增肥,為魚類順利越冬奠定基礎。

(三)加強飼喂管理,增強魚體抗病力。要實行“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四定”投餌原則。投餌量要根據天氣、水質和魚攝食情況靈活掌握。餌料要營養全面,适口性好,新鮮不變質,保證魚吃飽吃好又不浪費,以免污染水質。

(四)加強病害防治,控制和消滅病原體。秋季返熱可能成為魚類又一個發病高峰期,要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對水體消毒可采用菌毒雙殺、二氧化氯、菌毒絕殺或溴氯海因等全池潑灑,殺滅水中的病原菌。可視水質情況适量施用生石灰,調節ph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