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作者:動物速遞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喜歡貓科動物的人數衆多,如果你問他們如何區分貓亞科與豹亞科?相信許多人都會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直接看它們能不能咆哮,能的話就是豹亞科,不能的話就是貓亞科。

這個方法在大多數時候都是适用的,但也有例外,比如雪豹及雲豹屬的兩種動物,都不能發出獅虎般的咆哮聲,然而雪豹、雲豹、巽他雲豹都是豹亞科的成員,是以我們不能說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但反過來說會咆哮的都是豹亞科動物,這倒是成立的。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雲豹

現代貓科動物都是由最初的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演化而來,經過數次分化之後才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早先還沒有進入分子學領域,人們通常依托外形特征等原因對物種進行分類,最典型的就是獵豹,在經典分類學裡面,由于獵豹的爪子不能縮進腳趾裡面去,而其他的貓科動物不一緻,是以獵豹被歸類為獵豹亞科,是獨立于豹亞科、貓亞科之外的一個亞科。

然而随着人類認知不斷深入,進入分子領域之後,當代分子系統學則認為獵豹與美洲獅、細腰貓同屬一個譜系,于是乎取消了獵豹亞科,将其歸類為貓亞科獵豹屬。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美洲獅譜系

看能不能咆哮?早先是可以用來區分豹屬成員與其他貓科動物的,因為早先雪豹被認為是“單型屬動物”,歸為雪豹屬,的确,雪豹作為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一種貓科動物,身體構造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同,比如它有着較為寬闊的鼻腔,使得一次呼吸能夠擷取更多的氧氣,還有它具有高度發達的調節呼吸和血液的技能,使得它們能在缺氧的環境下保持較強的身體技能。

但是進入分子領域之後,發現雪豹與虎的親緣關系較近,是以在重新修訂的貓科分類法裡面,雪豹屬已經被取消,雪豹也被歸類到豹屬裡面去了,是以用“咆哮”來區分豹屬物種與其他貓科物種,已然不适用了。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雪豹

在最新的貓科分類法裡面,僅有兩個亞科,分别是貓亞科和豹亞科,貓亞科12屬33種動物,均不能咆哮,但它們能夠發出會咆哮的動物所不能發出的“咕噜”聲。

豹亞科2屬7種動物裡超過半數是能夠咆哮的,而獅子的咆哮聲最為響亮。很多人将豹亞科的動物稱為“大貓”,将貓亞科的動物稱為“小貓”,也是不太準确的,因為雲豹雖然身體構造像大貓,但實際體型大小卻如“小貓”,而貓亞科的美洲獅、獵豹,因體型較大,通常情況下也被稱為大貓。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部分貓科動物

“獅吼原野,虎嘯山林”被認為是霸氣的象征,在貓科動物裡,會咆哮的可不止老虎和獅子,花豹、美洲豹也能發出咆哮聲。

能不能咆哮?其實是發生結構決定的,獅虎之是以能夠咆哮,是因為它們的舌骨還未完全骨化,延展性和靈活性都較強。

另外,對于大多數動物來說,聲帶與聲道側壁所形成的結構為三角形,在數學裡我們都學過,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是以它能夠承受的拉伸程度就很低,而能夠咆哮的物種,它所形成的結構是方形,沒那麼穩固,但卻有很高的拉伸性能。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獅吼

兩種不同類型的構造,自然會有着兩套不同的發聲原理,實際原理相當複雜,但我們可以簡單地了解為當機體要發聲時,空氣會穿過聲道,舌骨就會震動,聲帶就會拉伸,而方形的拉伸程度更大,震動所産生的聲音就更為低沉。

當然,在發聲的時候,肺部是要承擔一定壓力的,為了防止咆哮給肺部帶來損傷,是以獅虎豹、美洲豹這類能夠咆哮的動物,其聲帶内側富含纖維蛋白和透明質酸等形成的組織,固有層側面也有較多的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纖維等形成的組織,如此便能夠使它們在發出咆哮聲的時候,肺部不至于承受較大的壓力,同時也使得咆哮聲更有震撼力。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虎嘯

在這4種能夠咆哮的動物裡面,獅子的聲道最為寬闊,一次所能容納的空氣也更多,這就意味着獅子的吼聲是最低沉且極具震撼力的,當它吼一聲的時候,能夠達到114分貝左右,直線傳播距離可達七八千米。

114分貝是什麼概念?在我國噪聲标準規定裡面,環境噪聲第三類标準值晝間為65分貝,夜間為55分貝,适用于工業區。當人長時間處于110分貝以上的聲音環境中,就會對聽力造成永久損傷,可見“獅吼功”的威力有多大。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會咆哮的4種動物

豹亞科雲豹屬的兩種動物是不能咆哮的,它們的舌骨已經完全骨化。從身體的構造來看,雲豹跟豹類較為接近,且是現代貓科裡面最為古老的一類,尤其是牙齒,前臼齒與犬齒之間的縫隙較大,犬齒長度比例為現代貓科之最,接近于已經滅絕的劍齒虎類史前貓科,是以雲豹也有着“現代小劍齒虎”的美稱。

雲豹的分類在曆史上存在較大争議,人們曾根據形态特征等因素,将其單獨分類到雲豹亞科,後來随着分子領域發展,人們發現雲豹與老虎、雪豹等均為豹譜系,是以之前的結論被推翻。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雪豹是豹屬裡面唯一不會咆哮的物種,但在發生構造上面,雪豹又較為特殊,它不像貓亞科的成員一樣,舌骨完全骨化,其骨化程度介于能咆哮的和不能咆哮的物種之間,即骨化程度沒那麼高,依舊保持着較高的靈活性。

按理說這樣的舌骨構造,是能發出咆哮聲的,但由于雪豹聲帶中缺乏彈性組織及較厚的脂肪層,這導緻了它不能發出獅虎般的咆哮聲。

一般來說,能咆哮的動物就無法發出“咕噜”聲,能發出“咕噜”聲的動物就不能發出咆哮聲,而雪豹既不能咆哮,也無法發出“咕噜”聲,它的聲音介于咆哮和“咕噜”之間,聽起來像是喘着粗氣的樣子。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在貓科動物裡面,咆哮聲和“咕噜”聲就像是一根直線的兩端,它們無法出現在同一個物種身上。聲音對于動物來說十分重要,除了日常交流之外,還能夠起到宣示主權吓跑競争對手的作用。

比如在草原上的雄獅,會通過頻繁咆哮的方式來表明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統治權,而流浪雄獅由于沒有固定的地盤,是以咆哮的次數明顯少很多。

生活在森林的老虎雖然也會用咆哮來表明自己的“領主”身份,但頻次明顯比草原上的雄獅少很多,這可能跟它們的生活、捕獵方式有關,太頻繁的咆哮會吓跑許多食草動物。

在現實中,說不清是咆哮聲好還是“咕噜”聲好,因為各有各的妙用,正如前面所說,大貓的咆哮有助于宣示主權,而在一項新的研究裡面,表明小貓的“咕噜”聲能夠使自己盡快安靜下來,同時對于促進組織再生、骨骼愈合還有一定的利好作用。這可能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吧,擁有了霸氣的咆哮聲,就無法再擁有治愈功能的“咕噜”聲。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豹貓

即便是到現在,受影視、文學等作品的影響,依然有不少人将能否咆哮與體型挂鈎的,認為體型較大的,一般都是能夠咆哮的,否則跟形象不符,而體型較小的,隻能發出類似于貓咪般的“喵喵叫”,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比如貓亞科中的美洲獅與獵豹,其體型并不小,尤其是美洲獅,由于分布範圍跨度廣,從北美的育空地帶到南美的安第斯山脈都廣泛存在,是以其體型的變化也不小。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獵豹

總的來說呈現“中間小兩邊大”的分布态勢,即位于赤道附近的美洲獅體重最小,成年雄性個體在30-50千克的也不少見,而越往兩極走,美洲獅的體型越大,比如阿根廷南部的美洲獅,體重達到90-100千克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美洲獅有如此體重,被稱之為大貓也不稀奇了,事實上在貓亞科裡面,隻有獵豹與美洲獅這兩種動物能夠稱得上是大貓,但這兩種動物的舌骨已經完全骨化,根本無法發出咆哮聲,在動物園裡聽過獵豹叫的朋友可能會很清楚,它發出的聲音有時跟貓咪類似,這種聲音與它的體型相比,有着一股極強的反差萌。

辟謠:不會咆哮的都是貓亞科動物?雪豹、雲豹的存在打破了此說法最新貓科分類法“獅吼虎嘯”的秘密豹亞科裡不會咆哮的物種貓亞科裡的大貓也不會咆哮

美洲獅

是以總的來說,我們不能憑借某一大部分情況下适用的規則來概括整體,即不能簡單憑借能否咆哮就來區分貓亞科與豹亞科。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動物知識。)